来源:新华财金社

相片: 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景展望 (相片由新华财金社提供)

仅仅三年多时间,"一带一路"从倡议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从理念和总体框架设计进入务实合作阶段。从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成立丝路基金,再到国家开发银行的近千个项目,"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响应,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不仅为各方在投资、贸易、金融、文化和旅游等领域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给沿线各国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未来,"一带一路"将进一步释放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内在发展动力,逐渐发展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共同谱写人类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一带一路"将加速亚洲和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形成推动世界持续发展的新重心

"一带一路"将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两翼",有效连接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东北亚等地区,显着改善区域内的整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状况和营商环境。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已日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如亚洲一体化水平与欧洲、北美洲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考虑到亚洲国家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如果能够扩张亚洲内部市场规模,更多的中间投入品和最终品将由发达国家市场转入本地区,亚洲可能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同时,亚洲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交通基础设施不联不通、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等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对深化区域合作构成不少障碍。"一带一路"是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涵盖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多亿人口和20多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促进亚洲国家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推动相关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经贸关系,夯实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一带一路"将化解亚太一体化进程面临的诸多难题。目前,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首要挑战是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不同人均GDP水平暗示着各成员对地区经济一体化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一个统一的一体化方案难以满足不同成员的发展要求,因而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发展历程中,诸多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方案最后不得不以流产而告终。另外,APEC成员在社会制度、政局稳定等非经济领域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推行经济一体化带来重重障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未来亚太地区将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亚太自贸区有望取得进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共建"一带一路"还有助于促进亚太国家互通互联,形成互补共赢的合作局面,加速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一带一路"将打破亚欧大陆长期封闭的状态

形成推动世界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陆路交通不畅一直是制约亚欧大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亚欧大陆处于长期封闭的状态。"一带一路"将打破封闭,打造互联互通的亚欧大陆。"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一边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另一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通过渝新欧(重庆、新疆和欧洲)、中吉乌(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巴伊(中国与巴基斯坦、伊朗)等铁路项目的建设,将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全面打通亚欧大陆桥,最终形成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三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的通道;海上则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印度洋连接至欧洲。积极推进中俄高铁合作和中老、中泰、中巴、中哈等铁路合作项目,将进一步促进亚欧大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亚欧大陆各国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更多样的区域合作,为亚欧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打破亚欧大陆长期封闭的状态,有助于促进欧亚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变区域经济政治的空间布局、活动方式及其流向,为区域协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带一路"将打造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

形成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不仅发展中国家需要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转型,发达国家也需要促进经济转型。因此,需要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促进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沿海国家的快速发展,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多数聚集在沿海地区,广大内陆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并未被真正纳入全球价值链。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多数为低收入国家,多数内陆国家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发展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愿望十分迫切。"一带一路"沿海国家多数精于制造业,而内陆国家资源丰富、能源供给充足,如果能够将沿海国家的制造能力与内陆国家的丰富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打造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将加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共同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有利于区域内各国的发展同其他国家形成联动增长效应,相互带来正面外溢效应,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共同优化全球经济资源配置,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场,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将沿海国家制造能力与内陆国家丰富资源有机结合的新物流模式、贸易模式和发展平台。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沿线将形成发达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沉睡的资源也将得到全面、合理的开发,沿线国家将以全方位的国际合作解决自身的问题,更有效地融入全球经济,在共同打造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获得巨大收益。

"一带一路"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形成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新境界

"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桥梁和纽带。"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兼容的历史传统,同时也吸纳了亚洲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精神,体现了世界各国谋求发展的现实需求。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一带一路"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和战略支撑。"一带一路"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强调世界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呼吁各方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致力于实现“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达天下大同”。有助于凝聚共识,围绕共同的主题推动区域内多边合作平台整合、对接,促进相关国家加强沟通,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形成推动人类合作共赢发展的新格局,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受益。

"一带一路"将从多边和双边各个层面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与沿线国家建立广泛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借助当前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形成推动人类合作共赢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能够在增信释疑的基础上,推进沿线不同国家主导的多个次区域合作组织形成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格局,使各经济体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使广大民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创共享原则,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参与,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将加速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发展环境,构建各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各方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将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战略对接

形成推动世界包容发展的新方式

"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的合作开放战略,将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形成促进区域发展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一带一路"将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战略对接,实现包容性发展。如"一带一路"倡议可与欧盟提出的"容克计划"、俄罗斯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韩国倡导的"欧亚计划"、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进行对接,建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畅通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释放亚欧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亚欧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地区和世界发展作出贡献。

"一带一路"将通过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对接,实现政策沟通,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区域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一是促进东南亚地区形成更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将深化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聚焦经济发展、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立和健全地区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提升东盟与中国产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二是促进南亚地区形成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新格局。"一带一路"将以连接中印两大市场桥梁的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为重要切入点,以沿线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铁路、公路为载体和纽带,培育沿线优势产业群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三是促进中亚西亚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中亚、西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将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全面打通亚欧大陆桥,最终形成中国—中亚—西亚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亚、西亚地区合作由能源领域合作转向产业链合作。四是促进中蒙俄建立崭新的投资贸易关系。"一带一路"有利于完善中蒙俄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中蒙俄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挖掘和释放中蒙俄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推动经贸合作上升到新的水平。五是促进东北亚地区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增长极。"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推进,将促进东北亚地区在国际通道建设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向北向西可通过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进入欧洲的铁海联运体系,向东向南进入太平洋陆海联运体系,加速东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促进人员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建立更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原文链接

 

编辑推荐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及「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国家战略,可为香港发展带来不可错失的新机遇,应尽早部署筹谋,善用香港在金融、专业服务和国际联系的优势,加强与广东合作,为香港经济未来持续繁荣发展开拓新领域、新动力。

香港在金融、专业服务和国际联系的优势亦可协助推动大湾区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级城市群,并作为中国重要经济引擎,带动中南、西南等泛珠地区发展,以及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在参考海外一些经济成熟湾区,并分析香港及珠三角的发展优势,本文就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在产业、贸易方面的发展及香港可发挥的功能,提出一些初步建议希望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参考。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

1. 对外交通物流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经济整体,集中了大珠三角地区主要的机场群和港口群,空运及海运的货物处理量不但领先全国,更在全球排名第一;珠三角还拥有以湾区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和高速公路干网,拥有内外多式交通联动的物流优势。相对中国内地及海外其它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陆空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区位及物流基建优势明显。

2. 上下游产业供应链

广东在全国省市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均排名第一,而珠三角占广东全省工业增加值和出口比重分别是80%和95%。虽然近年珠三角生产成本上升,但珠三角有物流和产业结构及配套全面的优势,大部分企业仍选择将生产线留在珠三角,并向自动化生产及高产值方面提升。香港贸发局的问卷调查显示,70%受访制造商及贸易商仍以珠三角为最主要的生产或采购基地,81%的受访企业在珠三角采购生产所需原材料及半制成品。有计扩建或迁移厂房的企业当中,59%表示仍会选址珠三角,其余的也大多会选择靠近珠三角的内地其它地区或东南亚地区。事实上,有已迁往越南北部的企业表示,当地的投资优势之一是能方便对接珠三角的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益及降低物流成本。

3. ICT及科研产业集群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珠三角高新产业带已逐渐形成。珠三角高新产业带是由科技部批准的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产业带内有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惠州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肇庆、江门3个省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珠海2个国家软体产业基地,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12个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和1个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2015年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3.9%和31.8%,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2.7%,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72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33件,技术自给率超过71%。

4. 国际金融及专业服务

相对内地其它城市群,珠三角湾区的独有优势是在「一小时经济圈」内拥有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集合大量专业服务和国际人才,同时香港的经济和司法体系有别于内地,是跨国企业进入亚洲及中国市场的理想平台。据香港特区政府的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6月,香港共有3,731家地区总部和地区办事处,代表其位于香港以外地区的母公司负责在中国内地、东北亚及东南亚的业务。香港亦因此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吸纳直接外来投资及输出向外直接投资的领先地区。此外,截至2016年底,香港占中国内地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2%,以及占中国2015年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近60%。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融合发展前瞻

虽然粤港澳三地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存在很大差别,但通过现有政府合作架构和CEPA自贸区等合作平台,粤港、粤澳已基本实现贸易自由化,港澳已计开展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完成后粤港澳三地将连系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区。同时,香港作为内地引进来、走出去的服务平台,粤港两地产业集群的参与者,包括生产企业、服务供应商、资金提供者、大学、科研中心等,互相渗透参与的情况已非常普遍,实质已形成一个经济整体。这可以从粤港两地的人员流动、物流运输、资金融通、商业存在及企业投资可见一斑。

随着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的开建通车,环珠江口的交通连系和通关贸易往来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目标之一,是要进一步推动湾区深度合作,协调港澳和珠三角城市的港口、机场、铁路和公路等基建项目的对接规划和建设,扩大金融和服务业开放合作,促进生产要素、产品、技术和服务在整个大湾区内更自由流动,提供一个有利于现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培养新的产业集群茁壮成长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海内外投资者和商贸活动在大湾区内集聚,为区内各城市带来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美国三藩市湾区由9个县区组成,虽然各个县区各有特色和优势,但整个湾区的经济产业发展同城化程度非常高,且互动性很强。湾区内各次区域的产业集群非常类近,主要是利用当地人才优势发展的行业,包括专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等,以及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大部分在湾区发展表现突出的行业都会在几乎所有次区域存在。虽然湾区的3个最重要、发展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主要落户在三藩市和圣荷西两个次区域,但四成三的次区域都会拥有最少两个湾区发展较好的产业集群。加上湾区内居民日常往来不同次区域工作及生活的联系非常频繁,在在显示三藩市湾区的经济运作是以一个整体共同推进。而各次区域间互动性之高,意味如一些发展策略只孤立地从一个县或次区域角度考虑,便会错过从湾区整体考虑所带来的利益[1]。

珠三角企业顺应市场及本身发展需要,已开始在多于一个城市设点。例如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在惠州,其中国总部便设立在深圳,而香港办事处便负责海外业务。又例如桦岭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最早期发展只在惠州,但业务不断扩充后不同体育用品的生产线便分散在珠三角不同城市,更在广州设立中国总部和产品研发中心。未来桦岭为了更好地统筹逐渐扩大的海外业务,亦会考虑在香港开设办事处。可以预见珠三角企业将越来越多会就大湾区不同城市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环境来布局其业务。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产业发展同城化程度亦将提高,与此同时,湾区内各城市间的互动性亦会增强。

香港在大湾区未来发展可发挥的功能

1. 环球供应链管理及物流中心

近年中国生产成本增加,不少企业将生产线迁移或扩充至越南、孟加拉等新发展国家,逐步形成连接中国、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亚洲区域供应链, 与美洲和欧洲并列成为全球三大区域供应链之一。面对工资上涨及招工难的压力,不少在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及鞋等已将生产线搬迁往东南亚及南亚等热门地区,以致中国占美国和欧盟的服装进口比重由2012年的39%及42%分别下降至2016年的36%及34%。同期,中国占美国和欧盟的鞋进口比重由2012年的72%及51%下降至58%及45%。虽然如此,中国占美国及欧盟的整体进口比重同期不跌反升,而中国占全球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亦由2012年16.8%上升至2015年18.6%,显示中国的制造业及出口已逐步向高增值和上游产品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半制成品占世界比重由2010年的9.6%上升至2014年的12%,当中很大部分是输往东南亚和南亚,反映这些地区国家与中国越趋紧密的供应链关系。珠三角目前是各类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世界工厂。随着中国企业及其它跨国企业扩大在东南亚及南亚的加工生产活动,他们必须进口在其它国家生产,包括他们在珠三角的厂房及上游供应商制造的各种零配件、组件和工业物料。

此外,由于东南亚及南亚新兴产地的工业基础仍处于发展初期,本地及外资企业在这些国家扩大生产的过程中,若要引入更先进的工序,便须寻求国外的专家和服务支援,包括广泛的工程、工具制造及环境服务等。香港是亚洲的国际商业物流中心,本地服务供应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商业网络遍及多个国家地区,在连接中国与其它地区的供应链管理上可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上述的生产、物流及环保服务等。

除发展加工生产活动相关的供应链外,随着中国及其它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崛起,居民收入上升而产生大量消费进口需求,与之相关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发展亦非常快。特别是近年电子商贸蓬勃发展,大大改变了经营业务的方式,产品更新流动速度进一步上升,对高效的国际供应链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从目前香港转口贸易的结构及增长看来,香港物流业在亚洲区域供应链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凭藉香港、深圳和广州的机场和港口的服务网络和效率优势,加上粤港两地海关和港口的紧密合作,包括香港机场与南沙保税港区物流园区的一站式空陆联运超级干线的新型物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连接环球主要区域供应链和服务中国连接亚洲的区域供应链发展中,将可维持物流枢纽的地位和竞争力。

不过大湾区内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和珠海五个机场,香港、广州和深圳亦各自拥有其国际港口群,彼此间如何协调,形成合理错位发展和互补合作,从而加强大湾区整体的竞争力,有赖各参与成员沟通合作。有分析指东京湾区内有六个港口,包括东京港、横滨港、横须贺港、川崎港、千叶港和木更津港。为了避免恶性竞争,这些港口都经过协调规划,促进分工与合作,各港口依据自身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功能,协同发展港口群。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发展,也可以参照类似的模式,以协调促进彼此分工,优势互补。例如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有较强的国际航线(客运和货运)联系,可以通过与跟深圳的机场和港口的水陆交通连系和海关合作,提供连系中国内地城市和海外市场的多式联运服务。珠海机场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也可与香港机场有更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强大湾区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竞争力。在促进大湾区的物流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方面,粤港两地可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升国际贸易线上物流、通关、支付、溯源、追踪等先进高效服务。

2. 先进生产及创新研发中心

科技与创新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科技与创新更是重要的推动元素。科技发展不单是要提升区内发展科技研发能力,还要把科技广泛应用到不同层面,例如智慧生产、智慧城市、物联网、环保节能等,以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珠三角区内工业发展本身亦可拉动更多的研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广东的规划资料显示,珠三角就其已有产业优势,将建设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广深、佛山等为重点,带动珠海、肇庆等市资讯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级资讯产业基地;打造一批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广深珠、东莞、惠州为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深莞和佛山、中山为重点,建设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援深圳、江门、肇庆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打造世界级新能源和环保节能产业基地;以广州、佛山国家火炬计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重要基地;以广深两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中山等基地为支撑,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和现代重要重大创新产业基地;以广深为核心,深莞惠、广佛和中江国际级LED 新光源产业一体化发展,形成珠三角LED 新光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带。

相对美国加州大湾区工业结构主要集中在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以及资讯业等范畴,珠三角有广泛领域的工业结构,除了高新科技行业外,仍有很多不同的传统制造业。科技的应用可在不同层面推进,除了智慧城市、物联网、环保节能等大方向外,如何促进大湾区内的科研及先进技术和现代专业服务与传统工业相结合,从而加速工业升级转型是不可忽略的发展方向。例如,珠三角内的制造业生产线正需要向自动化发展,区内各市的行业协会可加强交流合作,结合不同的产业提升资源及科学技术资源,发展适合自身行业的自动化设备。

目前内地企业具有不俗的科研能力,已开发不少在资讯科技(ICT)应用和解决方案、移动终端应用(Apps)等领域受市场欢迎的技术和产品;但较少企业能把有关技术从地区推扩至全国应用及利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开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内地在部分先进技术领域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又往往因为不同的技术规格和用者经验(user experience),难以直接引进外国技术于内地应用。

相对内地,香港的科研投入和整体研发能力可能较弱,但香港企业熟悉国际科技潮流趋势及技术标准,同时拥有广泛国际市场网络的优势,可与深圳以至大湾区内城市合作,加强相关技术领域的人才流通、技术应用、规格标准等方面合作,除可帮助内地科技成果进行商业化开拓海外市场,亦可有效为内地业者引进合适的外国技术,同时进行本地化应用,促进大湾区整体发展。

在部分高科技产业,例如物联网应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等,内地一些企业目前仍缺乏部分专门知识,使有关研发及技术应用多少受到制约。香港科技业者熟悉外国先进科技,而且善于使用根据国际标准/框架开发的技术,或引进外国技术,协助内地有关项目进行商业化,切合市场需求。

事实上香港作为区内蓬勃的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对知识产权提供良好保护,并拥有优良的专业服务,一直吸引海外科技、创意、研发及众多自设研发部门的设计生产公司以香港为平台与中国内地及亚洲其它市场进行知识产权交易。因应大湾区未来科技与创新的发展需要,香港正可发挥知识产权贸易的优势,一方面引进所需海外技术等知识产权,同时协助大湾区的科研成果推出市场并发展国际市场业务。

金融科技是另一个香港可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领域。广东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深圳与香港共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加上与内地在金融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很好的合作基础和机遇。例如若有科技金融公司有意开发股票投资的金融科技,香港股票市场与上海和深圳的股票市场均有联系,当中可以有发展空间。要从事金融科技,必须同时具备金融服务知识和技术背景,香港拥有大批具备专业金融经验与知识的人才,同时有透明的法规及建全的监管,并注重资讯安全,大可以结合大湾区内的技术人才开发相关的金融科技。粤港若能做好协调大湾区内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包括系统的标准和连接等,将可促进大湾区内的金融科技应用和研究,达至领先的水平。

预料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有更多的创客及投资者受到各种鼓励,投身于各类科创企业。除财政资源外,这些科创企业亦对技术、市场网络及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援服务大有需求。深圳以至大湾区内的科创企业,可以结合香港的优势,例如资讯及资金自由流通、国际市场网络及企业管理等,提升发展能力。要推动深圳与香港共建创新中心,可以加强深圳与香港有关科研单位及科技企业的交流联系,创造技术合作平台,还要把对接平台扩大到其它相关的金融及专业服务,希望能做到结合彼此的优势。

吸引人才汇聚是带动科技及创新的重要因素。香港配合深圳,在吸纳人材方面,特别是海外人才,也可以发挥其特点。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相对内地城市的生活,部分外国的人才可能较容易适应在这里生活。因此,为了吸纳外国的专业人才与内地及香港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可以发展香港和深圳比邻的两个相连的团队。外国的专业人才既可在香港一个较为国际化的环境生活,也可与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深圳在研究工作上保持紧密联系。香港的对外联系与国际化背景也正好定位为大湾区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基地。香港和深圳在落马洲河套地区计合作发展的「深港创新及科技园」如果能够在这方面起到带领及示范作用,吸引国内外顶尖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进驻,将有助推动大湾区未来发展。

3. 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当中设施联通将是的倡议首个阶段的重点推进方向,带动基建项目发展。亚洲开发银行最新的资料显示,由2016-2030年,单在亚洲发展中国家,每年所须的基础建设投资便超过17,000亿美元。国有企业是目前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基建项目的主力军。不过「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基建投资规模庞大、类别众多,所需的资金、风险承担、管理技术等远超政府或国有企业的能力负担。通过公私营部门合作(PPP) ,补足上述投资要素,并引入不同创新意念,对「一带一路」成功建设至关重要 。

PPP项目组织可以非常复杂,涉及来自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多元的投资主体亦代表不同利益目标。香港企业除拥有丰富的PPP项目经验外,香港作为国际枢纽,可以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优势,有效地为项目配对各方参与者及提供融资方案。广东省向来是中国内地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投资来源,广东企业以致中国内地企业在项目总承包的优势比较突出,但香港相关专业及商业服务在个别专门细分项目有其过人之处。例如不少香港的建筑、测量及工程服务公司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服务范围广泛,可以为广东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项目工程,提供顾问、设计、规划及监理等服务。加上国际经验丰富、掌握和分析海外资讯的能力较强,可以有效地为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及为项目投资提供适当风险管理。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重点内容。一方面,中国希望与沿线国家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以便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同时要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用以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包括鼓励合作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希望与「一带一路」国家携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香港和中国内地特别是珠三角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至今珠三角企业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不管是引进来或走出去都是领先中国水平。2015年末,广东是中国拥有最多外商投资企业数目及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大的省份。

广东企业在技术、资本、管理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特别是当前中国内地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率水平降低,若能积极主动地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发挥广东制造业的优势,将可加快「走出去」拓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布局。

香港贸发局研究部在2016年第2及第3季向超过200家广东省有关企业进行问卷调查。80%受访企业表示会在未来1-3年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掘商机。表示会考虑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企业当中,最多企业表示希望增加销售产品往「一带一路」市场,部分企业选择前往「一带一路」投资设厂生产、在当地采购各类消费品/食品/原材料等供应内地市场、亦有部分表示希望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中转仓库以加强国际物流效率。

受访企业感兴趣发掘上述「一带一路」商机的地点,则绝大部分选择包括东盟国家的东南亚地区,占会考虑发掘「一带一路」商机企业83%。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并已与东南亚国家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关系。香港服务业者多年来协助广东及其它内地企业,处理在香港和海外市场的贸易及投资业务。随着内地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进一步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海外,香港服务业将进一步就金融、法律、物流、税务、市场推广、风险评估等不同方面,加强与广东合作,发掘「一带一路」商机。

内地企业前往外国建立销售网络、进行直接投资、采购和各类型收购活动时,往往需要美元或其它外币资金为有关业务融资。目前企业通过内地的银行体系或其它融资渠道为海外投资项目筹集资金仍有不少限制。若内地企业能更便利地使用香港的商贸平台,利用香港资金流通和一应俱全的专业服务优势为海外业务融资,将可有效地解决他们「走出去」的投、融资问题。银行融资以外,香港其它的金融服务和投资者,例如创投及私募资金等不仅可提供股本资金,更可为内地企业注入国际元素,通过香港成立国际公司架构,为「走出去」的个别投资项目,进行具成本效益的股本和债务融资,以支持有关项目的发展和营运。

此外,港澳与大湾区内及与其它珠三角地区的港口和机场进一步加强紧密连系后,可进一步推广至与其它海外港口的合作,特别是与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地区港口达成某种形式的联盟,目标是促进港口间货物进出口的便利化,例如通关安排,港区联动等。这些发展将有助提升大湾区发展生产、销售、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库存及分拨等领域的竞争力。

以跨境网上销售为例,大湾区内的交通物流网络发展成熟,十分便利消费者的网购活动,以及各类小商品生产商发展电子商贸业务。现时内地网购及电商活动,绝大部分只着眼中国内地市场,国际业务仍有待发展。香港是最受欢迎的跨境网购目的地之一,拥有完善的电子商贸平台,在网络安全和个人资料私隐保障方面,特别为重视网络安全的外国用户所信赖,而且不同的国际支付工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能为消费者的跨境网购提供便利;加上本港拥有高效的国际物流网络,有关服务供应商能有效为消费者提供集运、代购、国际转运、清关等服务,是外国消费者网购大湾区以及其它内地商品,和大湾区网民寻找外国潮流产品的理想平台,若粤港双方能协力加强相关商品流通,进一步提供例如商品进出境的海关、商检等便利措施,可促进大湾区内有关业务发展。

总结

三藩市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发展突出的区域经济体,其共通处是整个地区由多个互动性强的集群组成,而集群内的企业既能互惠发展,同时又共同享有集群赋予的竞争优势。由于这些集群的企业会分布在区域内不同城市,使整个区域的同城化程度增加,整个区域的经济运作因此有必要以一个整体共同推进,包括一些发展策略有必要从整个区域角度考虑,才能保障湾区经济带来的利益。因此国家发改委计划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是有其必要性。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包含粤港澳三个不同的政治、行政和经济体系,与三藩市、纽约、东京等海外湾区,或内地环渤海,长三角等内地湾区不同,在进行整体规划时存在不少障碍。因此在制定规划时不可以过分依赖单一方专家论证分析,而必须要有各相关持分者代表的参与,进行谘询和讨论。

有分析认为,世界其它主要湾区经济都有「单核」的特征,例如纽约湾区以纽约市为中心,东京湾区则以东京都为中心,至于旧金山湾区则主要以三藩市,其次以圣荷西市为中心。至于珠三角大湾区内则有广州、深圳及香港三个主要城市,各自在人口、经济总量方面差距并不太远。如何整合各市在大湾区内协同发展及共同到海外推广将是重要课题。

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带动泛珠以致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发展。在对中南、西南内陆地区的联系与及面向国际,辐射东南亚、南亚这个经济纽带功能上,香港与内地珠三角地区可以有分工协作。总体而言,香港作为国际商贸平台、金融中心应该继续发挥对外联系的功能,结合大湾区内联腹地的优势,提升整个湾区对更广泛地区的拉动作用。但在具体分工上,过去经验显示,不单是香港、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均希望成为区域或国际级的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各市都希望吸引国际企业及商业活动落户;各二三线城市事实上亦希望参与相关竞争,发展高增值回报的产业。

参考三藩市湾区等经济产业发展同城化发展的方向,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规划的目标,应在订定未来发展的宏观大方向后,然后朝着目标,通过如「意见」中提到泛珠地区要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各类生产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为了提供一个有利于现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培养新的产业集群茁壮成长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海内外投资者和商贸活动在大湾区内集聚,粤港应从扩大市场吸引力、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强培养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应对全球化大环境下国内及海外其它区域的竞争。

粤港澳大湾区从人口、面积、经济总量等指标比较,与大部分成熟海外湾区不遑多让,若果整个区域在市场准入、流通等方面真正做到市场融合,对吸引投资,推进高新科技和创新行业发展,以致提升大湾区作为世界级城市群都非常有利。

香港整体上可以在融资、国际运营和风险管理三方面提升功能,加强与珠三角企业合作,提升国际商贸平台作用,同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并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超级联系人」角色的核心价值。

 


[1] The Bay Area: A Regional Economic Assessment, 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October 2012

编辑推荐

根据中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海上丝绸之路包含两条路线,其中之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印度洋是亚欧运输的主要通道,占中国海外贸易,能源和原料运输的很大比重。斯里兰卡拥有众多优越条件,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因此,广东省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物流枢纽规划中,将与斯里兰卡联结,建设水铁联运大通道。

地图: 粤港澳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联结示意图
资料来源: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编制
地图: 粤港澳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联结示意图
资料来源: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编制

斯里兰卡物流优势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多条世界上繁忙的航道之间,并与印度非常接近,是通往印度次大陆的门户,拥有发展成为南亚主要航运中心和物流枢纽所需的优势(请参阅《斯里兰卡:南亚新兴物流枢纽》)。斯里兰卡经济规模虽小,2014年总贸易额为310亿美元(仅及印度7,780亿美元的4%),却是区内一个重要的转运中心,不少航运公司在这里为货物进行集拼及拆箱,再运往其他目的地。2014年,科伦坡港的货柜吞吐量增长12.3%至488万个标准货柜(TEU),当中主要是转运货物,占总货柜吞吐量的75%。

世界航运公会(World Shipping Council)的统计数字显示,斯里兰卡西岸的主要货柜港口科伦坡港(Port of Colombo)是南亚最繁忙的港口,2013年货物处理量为431万TEU,领先于印度最大的货柜港口尼赫鲁港(Jawaharlal Nehru)(2013年处理量为412万TEU)。

图: 斯里兰卡货柜码头吞吐量(百万TEU)
图: 斯里兰卡货柜码头吞吐量(百万TEU)
 

科伦坡港

图: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图: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图: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图: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鉴于市场对国际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斯里兰卡政府已展开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在此之前,科伦坡港有3个货柜码头,分别为Jaya Container Terminal、Unity Container Terminal 及 South Asia Gateway Terminal,合共有7个主货柜泊位和4个驳船泊位。

扩建计划完成后,科伦坡港将增添3个码头。第一个新码头南货柜码头(South Container Terminal)现已开始营运,是南亚地区首个可容纳特大货柜船的码头,发展商是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与斯里兰卡港务局合资经营的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Colombo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erminals Limited)。此外,由斯里兰卡港务局全资拥有的东货柜码头(East Container Terminal),将于2015年底投入服务,而西货柜码头(West Container Terminal)则仍在筹划阶段。加入3个新码头后,科伦坡港的货柜处理量将由目前每年400多万TEU,大幅增加至1,200万TEU,成为世界最大货柜码头之一。

图: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图: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图: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图: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汉班托塔港

地图: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地图: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为了进一步扩展物流业,斯里兰卡政府在南部沿海城市汉班托塔(Hambantota)发展一个新港口和经济特区。值得注意的是,一家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公司,获选为整个发展项目的承建商。

第一期工程业已完成,新建港口已于2014年开始投入营运,可供4艘货轮同时停泊,并设有船舶加油码头。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将增建一个有7个泊位的货柜码头,预料工程于2015年底竣工。此外,第三期工程将建造一个船坞。虽然该发展项目的大部分工程仍未完工,但汉班托塔港的业务已有良好进展,在2014年共处理了388艘货船,较2013年增加一倍有多。

图: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图: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图: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图: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斯里兰卡虽然没有生产汽车,但汉班托塔现已成为汽车转运中心。由于地理位置理想,加上汉班托塔属深水港,越来越多日本、韩国和印度的汽车制造商利用这个港口,把在印度、泰国、日本和中国生产的汽车,转运到非洲、中东、欧洲和美洲市场。根据斯里兰卡港务局的资料,汉班托塔港于2014年共处理254艘运载汽车的货轮,较前一年增加85%。同年处理的汽车货量接近190,000 辆,远较2013年的65,000辆为多。除汽车外,汉班托塔港势必成为其他多类货物的转运枢纽,与科伦坡港看齐;该港口尤其希望为其他亚洲生产基地的代工生产(OEM)厂商提供货物转运服务。

图: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图: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图: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图: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外商参与

基建设施一向是物流枢纽必须具备的「有形条件」,斯里兰卡在这方面已有大量的公共及私人投资;然而,在「无形条件」方面,该国正面临不少挑战,包括需要吸纳足够的合资格专业人才和国际参与者。目前,斯里兰卡的物流和运输业仍落后于区内多个主要枢纽,包括香港、新加坡和迪拜。

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2014年物流表现指数》,斯里兰卡在160个国家中排行第89位。斯里兰卡在「物流服务能力和质素」取得2.91分,较印度(3.03)、阿联酋(3.5)、香港(3.81)和新加坡(3.97)为低,显示该国需要改善物流服务的质素,而在「硬件」方面,例如港口、道路和铁路等,也须作出更多投资。

外国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参与能为斯里兰卡引入符合国际标准的服务水平,对其物流业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现时斯里兰卡的法例规定,一家船务代理的外资持股量最高只能达40%,若要高于此比例,必须向投资局申请,并由该局逐一审批。

表: 从科伦坡港口到部分目的地所需航运时间
表: 从科伦坡港口到部分目的地所需航运时间
 

对外资物流公司来说,斯里兰卡除地理位置优越外,还有其他具吸引力的优点。该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甚少出现港口挤拥情况,也极少发生大规模劳资纠纷。此外,与区内其他国家相比,在斯里兰卡进行国际贸易所需承担的相关成本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2015年营商环境报告》,斯里兰卡出口及进口货柜的成本,分别为每个560美元及690美元,远远低于南亚区平均的1,923美元及2,118美元,以及孟买的1,120美元及1,250美元。

香港贸发局研究部于2015年初前赴斯里兰卡考察,访问了一家在当地经营的香港航运及物流服务供应商。据该公司指出,越来越多轮船和平底驳船公司到斯里兰卡经营业务,有助该国物流业达到规模经济,从而获取佳绩。举例来说,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美集物流(APL Logistics)已宣布将于今年在斯里兰卡设立南亚区拼装中心。该公司发表声明,表示将在斯里兰卡经营货柜货运站、仓库和其他与物流相关的业务。香港物流服务供应商如有意进一步在外地扩展业务,可与斯里兰卡同业合作,在南亚区拓展商机。

联络资料

 

斯里兰卡港务局
(Sri Lanka Ports Authority)
电话:(+94 11) 2421201
传真:(+94 11) 2440651
电邮:webmaster@slpa.lk
网址:www.slpa.lk
特许物流及运输学会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电话: (+94 11) 5657357
传真: (+94 11) 2698494
电邮: admin@ciltsl.com
网址: www.ciltsl.com
斯里兰卡物流及货运代理协会
(Sri Lanka Logistics & Freight Forwarders’ Association)
电话: (+94 11) 4943031
传真:(+94 11) 2507577
电邮: secretary.general@slffa.com
网址: www.slffa.com
锡兰船舶代理协会
(Ceylon Association of Ships’ Agents)
电话: (+94 11) 2696227
传真: (+94 11) 2698648
电邮: info@casa.lk
网址: www.casa.lk
科伦坡付货人学院
(Shippers’ Academy Colombo)
电话: (+94 11) 3560844
传真:(+94 11) 2874065
电邮: enquiries@shippersacademy.lk
网址: www.shippersacademy.lk
斯里兰卡付货人委员会
(Sri Lanka Shippers’ Council)
电话: (+94 11) 2392840
传真: (+94 11) 2449352
电邮: slsc@chamber.lk
网址: www.shipperscouncil.lk

编辑推荐

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是中国在非洲一项最新的投资项目。随著「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这类投资项目的数量必定会不断增加,但中国与非洲的发展规划是否协调一致?

照片: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照片: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吉布提是非洲最小的国家之一,而埃塞俄比亚素来被视为东非之角的经济龙头,现在,两国均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导的大规模国际基建及贸易发展计划。

吉布提国土虽小,但其港口位处红海入口的战略位置,举足轻重。吉布提有大量外国军队驻扎,当中包括美国在非洲的最大军事基地。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第二人口大国,是区内的经济发展亮点。

尽管两个国家的情况截然不同,但现已被亚吉铁路联系起来。亚吉铁路主要由中国建设和投资,并由中国中铁和中国土木工程集团负责兴建,2016年10月正式通车,成为非洲首条跨境电气化铁路。整项工程造价达4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融资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

埃塞俄比亚地处内陆,而亚吉铁路全长750公里,大大改善了该国的进出口运输交通。最重要的是,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港之间的公路运输路程,原本需时7天,现在则大幅缩减至10个小时。该铁路是中国与非洲战略合作的成果,被视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蒙内铁路)是另一项由中国出资/主导的项目,今年6月亦投入运作。蒙内铁路全长485公里,实为一个价值140亿美元的标准轨距铁路网络的第一期工程。该铁路网络规模远超蒙内铁路,最终将由肯尼亚延伸至乌干达,再抵达卢旺达。

上述铁路网络落成后,中国制造的商品可望透过蒙巴萨港打开东非多个内陆市场。中国对矿产的依赖程度正日益加深,而该项目料将改善非洲矿产出口的供应链。

中国在非洲已展开众多工程项目,上述铁路是其中两个最新项目。早于1970年代,中国在非洲已兴建坦赞铁路,把内陆的赞比亚及其产铜带与坦桑尼亚的三兰港连接起来。当时坦赞铁路是中国在非洲最大型的援助项目。

最近,中国承诺向非洲各国多个大型基建项目作出投资,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元素。显然,中国希望在非洲的经济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而这一方针势必提高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商业版图。

在2015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慷慨地承诺将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的发展援助。其中大部分资金将投入若干大型基建项目,包括新的埃塞-吉布提铁路和东非海岸一系列港口升级工程。

对于中国的策略,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政治分析员David Monyae评论道:「中国无条件进行投资及商业活动,成功提升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营造了北京政府乐意支持非洲发展的印象。」

照片: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照片: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不过,其他分析员则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此事,断言「一带一路」乃中国打造一个全球贸易集团并建立「势力范围」的手段。南非安全研究所顾问Peter Fabricius便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习近平可能正利用一个偶然的机遇,务求扩大中国作为世界龙头大国的经济及政治影响力。衆所周知,美国由奉行孤立主义的特朗普出任总统,在全球事务中逐步退却,因此中方正善加利用当前的时机。」

Fabricius与其他分析员均认为,有明显迹象显示国际市场正形成全新的经济秩序。理由之一是,除美国和法国等多个国家之外,中国最近亦在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

然而,其余人士则不同意非洲各地进行的「一带一路」项目乃是中国为暗地里聚集势力而作出的举措。相反,他们坚信非洲人口达10亿,中国在东非的投资纯粹是为了建立更广阔的贸易网络,旨在进一步打开非洲的消费市场。因此,有关人士认为,推进「一带一路」之目的应是透过改善贸易通路促进共同发展。

至于地缘政治野心和全球贸易网络扩大二者能否真正分开而论,仍有讨论空间。无论实况如何,南非著名商业记者Peter Bruce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巨大,引人注目,而其影响力的扩张速度极快。」

不少人认为,关键问题是适用于中国的方案是否亦适用于非洲。代表整个非洲大陆55个国家的非洲联盟对此表示乐观。非盟早已表明,欢迎中国合作参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和技术项目。

南非经济学家Greg Mills的见解或多或少解释了非盟热忱背后的原因,他指出:「中国的承包商和企业愿意接受西方业界大多不会考虑的工作地点和条件。」

中国非洲制造

然而,非洲吸引中国投资者之处不止于基建。世界银行表示,由于中国工资预期上升,导致成本压力上涨,因此估计中国将对外输出8,600万个低技能制造业工作岗位。预料非洲最终将成为这一轮劳动力需求转移的主要受益者。

对于这一转变,Mills说:「低技术、劳力密集型制造活动实际上不能在中国进行。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向上爬升,非洲确实有望把握有关的劳动力需求机遇。」

纺织业是正经历这一进程的产业。中国已将部分纺织业生产设施迁往非洲,其中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中国重金投资了若干大型制造业项目,而该国势将成为非洲的制衣中心。

埃塞俄比亚原本已是非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该国一直实行低劳动成本政策,以维持竞争优势。目前,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一个工业园区凭借低/零关税措施及廉价的劳动力,已吸引约80家中国纺织企业进驻。事实上,中国相对的薪酬水平比埃塞俄比亚高15倍。中国浙江省鞋履制造商华坚集团同样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园区内兴建大型厂房,目前员工总数超过3,000人。

总体来说,主要由中国出资的运输基建改善项目令整个非洲地区的制造业效率均得到提升。例如,亚吉铁路开通后,过去被陆地环绕的埃塞俄比亚现有直通港口的交通路线。

因此,据说其他几个非洲国家,尤其是摩洛哥、南非、喀麦隆和多哥,都在争取北京的关注。鉴于中国企业已经在非洲创造了约60万个就业机会,自然所有非洲国家都希望把握「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机遇。

中国明显认为,输出部分制造业岗位将有助一些非洲国家进一步实现自给自足。不过,反对者坚称,中国乃在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对非洲许多合作伙伴国的高压统治和管治不善等问题视若无睹。

尽管存在上述种种忧虑,惟综观全球经济环境,商品价格收入下滑将成为长远趋势,无可否认,非洲各国如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扩大制造业。中国方面,显然有意利用非洲的这一需求。

最后,与所有其他投资者一样,中国希望确保其投资取得良好回报,对非洲基建项目的投资更明显地反映了这个目标。对此Bruce特别指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无一不为其带来某种形式的利益,或是政治利益,或是经济利益。」

照片: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照片: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与数年前中国的情况无异,非洲热切希望更全面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人相信,「一带一路」如果可以促进非洲的发展及带动当地经济,那么只会对非洲大陆有利。

特约记者 Mark Ronan 开普敦报道

编辑推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及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活动,并涉及多个司法辖区,为法律服务带来庞大的需求。香港律师会早前与来自22个沿线国家及司法地区的38个法律团体签署了《香港宣言》,为迎接一带一路机遇作准备。

商业贸易模范法实现一致依循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由于沿线涵盖超过60个国家,料将涉及不少跨境投资、买卖以至法律争议等专业法律服务的需求。香港律师会于5月12日与来自22个沿线国家及司法地区的38个法律团体签署的《香港宣言》,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推动可一致依循的"商业贸易模范法"(Model Law on Business and Trade),并争取确立香港作为区内法律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

苏绍聪指出,香港律师会早于2015年成立"一带一路"委员会,参与的60名成员就配合国家倡议的"一带一路"政策,探讨如何发挥香港的法律专业服务于"一带一路"蓝图中的角色。该会更计划设立"一带一路"法律资讯平台,提供涵盖60多个国家的基本投资及法规的资讯,以及当地法律咨询服务的资料。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超过60个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超过60个国家,为法律服务带来庞大的需求,由38个法律团体签署的《香港宣言》,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推动可一致依循的"商业贸易模范法"。

以香港作平台 联系法律界人才

苏绍聪表示,《香港宣言》另一目标是集合成员的力量,推动法律方面的交流及策略性合作,并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年会或双年会,探讨"一带一路"的挑战及机遇以及投资者感兴趣的法律相关课题。据了解,该会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计划成立"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旨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司法地区的律师建立紧密关系,并通过香港作为平台,联系各司法区的法律专业人士,一同把握当中的发展机遇。

他指出,"一带一路"涉及不少大型跨境基建项目、商业合约的制订等,对跨境法律争议解决相关的法律服务有一定的需求。他强调,香港有为数不少的律师早于1980、1990年代,已负责处理中国内地及东南亚贸易投资相关法律事务,可谓经验丰富。"所不同是,以往是协助外国投资者到内地或东南亚处理法律事务,而‘一带一路’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内地的企业及投资者。"

苏绍聪

香港律师会会长苏绍聪表示,该会正争取确立香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内法律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

完善法律体制占优

"一带一路"的投资项目规模庞大,往往涉及多个司法区,属国际级的投资,需要具国际水准的专业服务的配合,包括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苏绍聪认为,香港专业法律人才的素质无庸置疑,加上拥有与完善法律制度,自由的市场,可以担当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司法区中商业争议裁决中心的角色。

"香港沿用普通法,司法机构独立、监管机制可靠又具透明度,崇尚法治精神,不偏不倚的态度,深受国际认可。"苏绍聪同时指出,推广香港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优势,需要政府及各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该会跟香港贸易发展局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并通过参与贸发局不同活动,包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内地不同城市举行的"创新升级.香港论坛"(SmartHK)、在东南亚国家举行的"时尚潮流•魅力香港"(In Style • Hong Kong)等,推介香港的法律专业服务特色,从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苏绍聪

苏绍聪认为,香港贸易发展局通过"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创新升级.香港论坛"(SmartHK)、"时尚潮流•魅力香港"(In Style • Hong Kong)等活动,推介香港的法律专业服务特色,为业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图为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于去年5月18日,出席于香港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申请港府资助 举办培训课程

苏绍聪又说,当年海外投资者到内地投资,相关的法律事务都交由香港的国际事务所处理,由于部分到内地开创事业的法律界元老级,已自立门户,近年不少内地"走出去"的企业,也会选择他们的事务所协助处理事务,而这也是未来的大趋势。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并非港人所熟悉,要走访当地处理法律事务,客观条件当然不及留港处理房产买卖合约或新股上市等法律事务,"譬如我90年代初到内地工作,酒店晚上9时便关灯和冷气,文化的差异颇具挑战性,但经验确实难得。"

为了让业界的经验薪火相传,并确保香港业界的专业水平,香港律师会正计划向香港特区政府申请资助,举办培训课程,鼓励新一代的律师,尤其任职于中小型事务所的,装备自己、接受挑战,迎接"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迎接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苏绍聪表示,该会正计划向香港特区政府申请资助,举办培训课程,鼓励新一代的律师迎接"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编辑推荐

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捷克的机场规模最大,铁路网络亦非常密集,在欧洲名列前茅,因此许多跨国企业均选择在捷克设立区域物流中心。捷克的航空交通相当便利,有不少航班飞往中国内地,在中东欧国家之中可谓数一数二。再者,客机机腹载货容量增加,加上香港至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全货运新航班投入服务,更进一步加强了捷克的竞争优势,令这个国家备受亚洲贸易商和投资者注目。

近数十年来,捷克的制造业及资讯科技业欣欣向荣,许多本土企业羽翼已丰,可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有些企业东主考虑与可靠的海外伙伴合作扩展业务,或是出售整间公司。与此同时,自从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于2013年执政后,捷克与中国的关系显著改善;到2016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历史性国事访问捷克3天,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

中捷两国关系持续改善,创造了更有利营商的气氛。事实上,有些涉及捷克公司的投资交易是通过香港进行。一些捷克企业致力拓展亚洲市场,因而在香港设有办事处,以便管理亚洲业务。

捷克是重要的物流接口

捷克一直致力发展空运,以克服内陆国这个不利因素,因此与亚洲有较佳的空运联系,有不少航班往返中国内地和香港,在中东欧国家中可算首屈一指。举例来说,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Václav Havel Airport Prague)现有定期航班,直飞北京、上海和成都这3个中国城市。

相片: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相片: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这些客运航班的机腹已有一定的载货容量,加上香港与布拉格之间的全货运航班自2017年5月起投入服务(由总部设于斯洛伐克的 Air Cargo Global营运,须在土库曼的土库曼巴希机场技术停站),令捷克更有能力去处理中国及亚洲公司的货运需求。欧洲的跨境电子商贸一片兴旺,这些公司都希望汲取个中商机。

捷克跟其他V4国家(维谢格拉德四国) 不同,与独联体(CIS)地区并没有共同边界,因此不能成为货柜转运的主要铁路换车站,无法直接得益。铁路换车站的作用是把前苏联国家如俄罗斯、哈萨克及白俄罗斯等使用的宽轨铁路(1,520毫米)列车所载货柜,转装到中国及欧盟使用的标准轨距铁路(1,435毫米)的列车。

不过,捷克拥有一个联系世界各地的机场,以及密集的铁路网。捷克的铁路网是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之一,仅在卢森堡和比利时之后。这表示捷克仍然极具竞争力,能够吸引富士康(Foxconn)及亚马逊(Amazon)等跨国公司前来成立区域物流中心,以便把高增值电子产品配送到欧洲各地,以及处理网上订单的配货事务。

铁路对捷克非常重要,这并不仅是为了建立物流枢纽。捷克的铁路工业有200年历史,加上欧洲近几十年出现铁路私有化浪潮,这些因素有助捷克成为铁路应用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也为该国提供了另一途径,为欧亚之间的铁路扩展贡献所长。

世界各地的铁路系统正在迅速扩展,许多捷克公司都参与其中,轮组制造商GHH-Bonatrans便是其中一家。GHH-Bonatrans是欧洲最大规模的铁路轮组制造商,也是一家优质的全球轨道运输方案供应商。该公司于2015年争取到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合同,为后者供应客运列车车轮;去年在香港设立了Bonatrans Asia Limited,作为首个亚洲据点。

相片: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1)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1)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2)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2)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Bonatrans Asia Limited在亚洲积极寻找商机,除了拥有香港和中国内地客户外,亦与其他亚洲国家有业务往来,包括印度及东盟诸国。该公司在香港设有办事处,主要负责销售及为亚洲客户提供服务,制造和辅助设施则设于印度,这样可方便该公司向亚洲客户推广新产品和提供售后解决方案。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主要的亚洲客户,估计占在2015至16年度Bonatrans交货量约12%。

亚洲的铁路网高速发展,商机涌现,捷克的铁路应用方案供应商在价格方面极具竞争力,也希望把握当中的机遇。举例来说,2016年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22,000公里。随着本土生产 [1] 的高速火车轮组及车轴涌现,中国对这类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正逐渐下降。不过,由于捷克供应商提供的火车零部件,能满足每小时450公里行车速度的最严格要求,因此他们依然是深受中国铁路营运者欢迎的合作伙伴。此外,捷克还拥有先进技术,可以降低噪音,加强铁路与车轮的接触保护,这是该国另一项重要优势。

香港的铁路在安全、可靠、顾客服务及成本效益方面,均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再加上香港汇聚各类专业服务,亦具备广泛的全球网络和联系,令香港能吸引捷克企业前来,与亚洲投资者合作,特别是在中国的「一带一路」这类区域及/或区际发展倡议框架下寻找商机。香港早已是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管道,不单在促进资本流动方面担当关键的联系人角色,亦为新打进市场的捷克企业提供必需的当地知识和可靠的支援。

中国在捷克掀起并购热潮

捷克经济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实力雄厚和富有竞争力的工业基础。捷克是最工业化的欧盟国家,工业占整体经济活动逾47%。从下图可见,捷克的竞争力排名高于波兰和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因此,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捷克有其显著优势。

表: 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排名
表: 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排名

捷克的制造业及资讯科技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兴旺后,许多本土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事业)已经成熟,可以谋求更大发展。有些企业东主考虑与可靠的海外伙伴合作扩展业务,亦有一些有意出售整家公司;这些企业便成为外商的收购目标。2016年,捷克是并购交易最活跃的中东欧国家,完成了288宗买卖交易,估计涉及总额99亿美元。

表:中东欧及南欧的并购活动
表:中东欧及南欧的并购活动

为协助捷克公司洽商交易,捷克的商业及投资拓展机构CzechInvest(捷克投资署)推出了CzechLink计划,协助他们寻找合资格的投资者,以及进行事前评估。该署的网站不时刊登被称为「目标」(Targets)的捷克公司名单,即是正积极为合资项目或收购项目寻找伙伴/投资者的公司。该署亦为已签署保密协议的准投资者,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及投资顾问,提供更详尽的公司资料。

表:捷克投资署公布的投资目标公司名单(截至2017年6月5日)
表:捷克投资署公布的投资目标公司名单(截至2017年6月5日)

中捷两国的商贸关系显著改善,亦令并购浪潮升温。自从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于2013年上台后,两国关系明显好转;到2016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历史性国事访问捷克3天,两国的良好关系更上一层楼。截至2017年3月为止,中国投资者拥有的捷克公司合计达2,101家,总资本额约达55亿捷克克朗,折合约2.4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捷克迎来的中国投资者当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总部设于上海的中国华信能源。该公司已在布拉格成立了第二总部,被视为许多中国牵头的投资交易背后的主要推手。自2015年9月以来,华信能源促成了多项惹人注目的大型并购交易,其中涉及捷克最大的航空公司Travel Service,捷克最大的网上旅行社Invia.cz,捷克第五大啤酒酿造商Pivovary Lobkowicz Group,五星酒店如布拉格文华东方及Le Palais Art Hotel Prague,布拉格最大的办公大楼Florentinum,媒体机构如Médea Group、Empresa Media 及 Barrandov Television Group,高端冶金工程公司ŽĎAS,以及捷克历史最悠久的足球会SK Slavia Praha等。

华信能源除了推动本身的投资外,亦不断建立平台,以促进中国企业在捷克的投资。华信能源于2016年3月收购了J&T Finance Group,成为第一家拥有欧洲银行的中国民营企业。之后,华信能源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设立了「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为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投资穿针引线,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有关的项目。

香港发挥商业管道的作用

香港是中国内地对外投资的管道,处理内地近60%的对外直接投资;香港本身也是捷克一个主要的亚洲投资来源地 [2]。中国在捷克掀起并购热潮,在捷克亦有大量投资,在这些商业活动里,往往有港商参与其中。事实上,有些中国内地牵头的投资交易是通过香港进行的。其中一项备受注目的交易,是在2016年12月,由中资背景的香港公司Eurasia Development Group收购了捷克公司Mountfield,后者是捷克一家大型的自行组装(DIY)产品和园艺工具销售商。

相片: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资料来源: www.mountfield.cz
相片: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资料来源: www.mountfield.cz

一些有远见的捷克公司也倾向在香港设立据点,通过这个稳妥可靠的门户去打进亚洲市场。例子包括一些知名的捷克玻璃和照明产品公司,例如Lasvit 及Preciosa,他们在香港成立了区域代表办事处或控股公司,一来可以靠近中国内地的生产基地,二来也方便踏足亚洲兴旺的住宅和商业地产市场。这些捷克公司除了为高级酒店、办公大楼和豪宅提供特别订制的照明装置及玻璃艺术品外,亦借助香港作为试验场,以评估在亚洲建立更大据点的可行性。

香港与捷克签署的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CDTA)已于2012年1月24日生效。这样,捷克公司在规划一些涉及香港的投资和扩展活动时,可以更有把握作出明确的预算。税务上的弹性安排,促使Lasvit与本港的高级百货公司连卡佛(Lane Crawford)合作,把家居零售系列引入香港发售。Lasvit在香港设有控股公司,监督亚洲的销售事务和项目。

香港是一个免税港,物流效率卓越,法规公开透明。香港也是一个蜚声国际的贸易中心,邻近中国内地的高增值生产基地,这些因素使香港成为不少捷克公司开拓亚洲市场时的首选据点,GHH-Bonatrans、Lasvit 及Preciosa便是其中一些例子。这些公司希望借助香港这个平台去展示技术、寻找投资者、实践商业意念。中国在捷克的投资方兴未艾,加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和「16+1模式」的合作与日俱增,在这背景下,香港势必担当日益吃重的角色。

 


[1] 举例,太原钢铁集团于2014年生产了第一批中国本土制造的轮组及车轴,并于2016年完成必需的测试。

[2] 在捷克的亚洲投资者排行榜中,香港名列第七,前6名依序为韩国、日本、中国内地、新加坡、印度及泰国。截至2015年底,香港在捷克的累计直接投资额为2,370万美元。

编辑推荐

来源: 新华财金社

相片:距海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借道”东部海港“出海” (相片由新华财金社提供)

6月末,乌鲁木齐-青岛港-孟加拉首列铁海联运班列开行。这是继上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开通首列至连云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又与东南沿海第二个国际大港青岛港实现了铁海联运。

当日,56节满载PVC材料的车厢驶出乌鲁木齐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经铁路运往青岛港后,再转海路运往孟加拉吉达港。因在乌鲁木齐就完成了报 关、报检等业务,整个运输过程中节约了时间和物流成本。从乌鲁木齐至青岛预计需要 110 小时(不到五天时间),再到孟加拉,比原来节约了近半个月。

青岛港驻疆办事处主任焦建民说,这可以说是青岛港的“西移”,把4000多公里外的“码头”搬到了新疆。据了解,铁海联运的货物只要在乌鲁木齐报关、报检后,就视为已经到达青岛港的港口前沿,货物到青岛后可一次性放行,直接上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铁海联运。

可以说,中欧(青岛)国际班列的开通,实现了青岛港码头到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的前移,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新疆企业,节省了企业运输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实现了陆港、路局、港口三方联动。

此前,6 月 19 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与青岛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定,双方将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青岛港海洋经济发展机遇,依托乌鲁木齐区位优势,发挥双方在基础设施、港口服务和铁路运输方面的资源和政策优势,畅通冷链物流通道,发展双向海铁联运,打造连通乌鲁木齐、青岛两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陆桥运输服务品牌。战略合作协定还将固化区港合作模式,优化陆港、路局、港口及与关检、远洋运输等单位的多方联动,有利于提高发运和通关效率,形成多方长效合作机制。

负责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业务的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刘昌林告诉分析师,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是公司的发货场所,中欧班列今年的开行目标是500列,目前已经开行超过260列。未来集结中心还将与天津港、上海港、宁波港等合作,开通更多的海铁联运线路,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

青岛港国际货运物流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曹鹏也表示,战略合作协定是要搭建一条从新疆到青岛更便捷的运输通道,把青岛港的航线、服务、价格等优势带到新疆。他还透露,公司计画开通从乌鲁木齐到青岛港的班列,可能从每周1班增加到以后的每周10班,满足新疆企业对于港口运输的需求。

铁海联运,即由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一票制”发运铁海联运班列,经青岛、连云港等港口通关转为海运,直达日韩与东南亚地区。铁海联运的开通,发挥了乌鲁木齐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对进出口企业来说,当月就可在新疆完成退税业务,无需像以往那样派人专门到青岛港退税,为企业流动资金提供了保障。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规划建设始于2015年11月,主要包括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综合保税区等。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则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拉动现代物流业、国际商贸业、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

乌鲁木齐市与青岛市历史上就有着紧密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经由青岛港“一票制”到达东南亚的铁海联运线路,将打造成一条带动双方产业互动发展的“政策通道”“物流通道”和“经济发展通道”。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所在地——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区委常委刘海江说,实现铁海联运,是乌鲁木齐与青岛两地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由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一票制”发运铁海联运班列,经青岛通关转为海运,直达日韩与东南亚地区,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也将立足新疆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实现东向物流发展战略。

据他透露,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近日还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定,并在天津港成立了乌鲁木齐行销中心,预计7月上旬将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开行到天津港的首趟铁海联运班列,目的地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未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还将与宁波港、上海港等合作,实现更多的铁海联运线路,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

原文链接

编辑推荐

Fu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2017年5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闭幕。与会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签署了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各国之间形成了270多项具体成果清单,成绩喜人。为期两天的论坛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参加,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今年中国最高规格的外交盛会,也是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中国为此召开的首次国际会议。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论坛的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在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受古代丝绸之路的启发,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亚洲、欧洲、非洲以及其他地区的贸易和经济一体化。它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参与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开放型合作平台,以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请按此阅览英文原文

编辑推荐

背景

中国现正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发展战略。2015年3月,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愿景与行动」),倡议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以便推动沿綫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愿景与行动」特别表明,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希望与亚洲、欧洲、非洲等沿綫国家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以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包括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磋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便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同时要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用以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包括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希望与「一带一路」国家携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概况

中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始于2006年,主要是由中国商务部牵头,与政治稳定且与中国关系较好的国家政府达成共识,然后以国内审批通过的企业为建设经营主体,由该企业与国外政府协议和签约,在有关国家投资建设、或与所在国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的产业园区,再由该企业开展对外招商,吸引国内、所在国和其他外国相关企业入区投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并建立相对完善的产业链,这种发展模式相当于中国企业以集群、抱团方式,集体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和经贸合作。

为进一步创新和推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完善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服务工作,2013年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制订了《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考核和年度考核管理办法》。有关《管理办法》的合作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以下称实施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的中资控股的独立法人机构(以下称建区企业),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

申请确认考核的合作区应有利于中国优势产业「走出去」,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有利于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有利于建立商贸物流网络,拓展贸易发展空间;有利于开展技术合作,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有利于促进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外国伙伴实现互利共赢等。

根据《管理办法》通过确认考核或年度考核的合作区,可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包括相关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和贷款条件的建区和入区企业,积极提供必要的授信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

据2013年《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支持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建立合作区项目协调和信息共享等联合工作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合作区实施企业、入区企业提供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根据国家对外发展战略的需要,支持国内产业集群「走出去」,为合作区建设提供投融资等服务,同时积极探讨依托境外金融机构信用、项目自身及其他资产抵质押、土地出让应收账款质押等模式,为合作区实施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通过与东道国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合作,以转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为入园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国商务部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36个国家建设合作区77个,累计投资241.9亿美元,入区企业1,522家,总产值702.8亿美元。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成效尤其显着。「一带一路」沿綫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具良好市场发展潜力,和强烈吸引外商投资意愿。中国现时在20个「一带一路」国家正在建设56个合作区,占所有在建的境外合作区总数72.7%,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职位约18万个,促进合作区所在国的工业化和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轻纺、家电、钢铁、建材、化工、汽车、机械、矿产品等重点产业发展和升级。[1]

亚洲经济贸易合作区个案

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区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不同地点合作区在资源、市场、交通运输、基建等方面各具优势。当中亚洲地区更是中国开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重点地区之一。顺应大部分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近年积极以工业园等经济特区模式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中国更可把经济贸易合作建设作为重要推动力,加强与东南亚地区合作,构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似乎也较乐意聚焦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机会。无论是前往东南亚直接投资设厂从事加工贸易、与当地伙伴开展产能合作,或发掘当地的工业物料和消费市场等,均受到中小企业青睐。事实上,东南亚国家近年工业生产迅速扩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已逐渐与中国建立紧密的供应链关系。

根据香港贸发局研究部2016年中在华南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的内地企业(83%)表示希望前往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发掘「一带一路」商机,其次是前往南亚(27%)、中欧及东欧(24%)等地。他们希望增加销售各类产品往「一带一路」市场(88%),部分企业则希望前往当地投资设厂生产(36%),或在当地采购各类消费品/食品或原材料等(35%)。

图:内地企业在未来1至3年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綫国家发掘商机意向
 
图:内地企业在未来1至3年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綫国家发掘商机意向
 

中国目前在东盟投资并通过考核的合作区包括:(1)中国印度尼西亚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2)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3)柬埔寨经济特区;(4)泰中罗勇工业园;和(5)越南龙江工业园。另外,由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共同开创的「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分别在马来西亚关丹和中国广西钦州建立两个产业园区,有望成为中国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先行探索和实践的经济合作项目。

按此购买这份研究报告。


[1]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

 

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园区发展报告 (2)

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园区发展报告 (3)

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园区发展报告 (4)

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园区发展报告 (5)

编辑推荐

2013年4月,连接波兰第三大城市罗兹(Łódź)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省会成都的直通铁路货运服务开通。自此之后,波兰已成为一个日受欢迎的物流枢纽,可以替代现有的欧亚海运及空运航线,为贸易商提供具竞争力的服务。此外,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持续,殃及途经乌克兰到匈牙利及斯洛伐克等地的铁路货运,更令波兰大受欢迎。

亚欧铁路货运不断增长,初见其利,对波兰来说,是新的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赖以成功的关键因素。这项发展计划名为Morawiecki,由该国副总理兼经济发展与财政部部长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提出,与「一带一路」倡议有许多共通之处,不仅计划扩大投资,还要改善人均收入,提高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从折衷之道到市场开放方案

自2012年12月首班直达货柜列车从成都到达罗兹以来,连接中国与波兰的定期铁路货运服务大幅增加。这些新路线包括苏州至华沙的铁路班列,于2013年9月开通,而2015年8月起开办的厦门至罗兹线,更是首条由一个自由贸易区(即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开出的铁路货运线。

铁路运输通常被视为海运与空运之间的折衷方案。对某些贸易商来说,海运时间太长,而空运则收费不菲,而快速增长的中波铁路运输,就是一个更具吸引力的物流方案。这个发展势头还增强了波兰作为中东欧区域转运中心的作用,方便高增值产品往来中国与欧洲。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不断,目前大多数亚欧铁路服务均避免通过俄乌边界,而波兰则能提供现成的运输服务取而代之,在争取区域物流业务方面大见成效。

若将40英尺长的高柜从香港运往波兰,货主通常会选择一条海运航线,需时33天才能到达波兰北部的格但斯克(Gdańsk),港口至港口的收费约1,800美元。若货物不仅是以波兰市场为目的地,贸易商亦可以考虑运往欧洲其他港口,如德国汉堡(1,800美元,32天)、斯洛文尼亚的库珀港(Koper)(1,700美元,25天),以及较常用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1,600美元,22天)。中远集团最近收购了比雷埃夫斯港的多数股权,并令前往欧洲各主要枢纽的陆路连系(公路及铁路)更方便。

图片: 波兰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在争取中东欧物流业务方面大见成效。
波兰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在争取中东欧物流业务方面大见成效。
资料来源:中东欧—中国物流合作秘书处
图片: 波兰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在争取中东欧物流业务方面大见成效。
波兰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在争取中东欧物流业务方面大见成效。
资料来源:中东欧—中国物流合作秘书处

举例来说,货物扺达比雷埃夫斯港后,可以通过全欧交通网络(Trans-European Transport Network,简称TEN-T)运往波兰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仓库及配送中心。TEN-T有两大走廊: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走廊是连接中东欧国家与波罗的海及亚得里亚海各港口的南北轴线,而北海—波罗的海走廊则是连接波罗的海国家及波兰与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东西轴线。波兰正好位于两大走廊的交汇处,货车在两三天内可到达欧洲大部分国家的首都。然而,货物从比雷埃夫斯港以陆路运往波兰首都华沙、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捷克的帕尔杜比采(Pardubice)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等中东欧主要城市,运费通常在1,100欧元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路线、作业表现和海关协议均有重大改进,直通货柜列车不用两星期就可扺达华沙。例如,俄罗斯、哈萨克和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的列车使用宽轨(1,520毫米),而中国及欧盟的列车则使用准轨(1,435毫米),现时在霍尔果斯(Khorgas)将货柜转换列车,50分钟内就可完成。霍尔果斯在中国—哈萨克边界附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最繁忙的交汇点之一。

铁路运输的费用随时是海运的两倍以上,例如,从深圳以铁路运送一个40英尺长高柜到华沙的站到站费用约为4,000美元。尽管如此,速度是越来越多贸易商选择铁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他们须迅速交货(通常是同一天),以满足电子商贸业务不断增长的需要。

贸易商如打算将来自香港的产品运往欧洲,这个折衷方案乍看并非十分吸引,因为用保税货车将产品运往内地火车站还需额外的成本及时间。不过,在内地设厂生产并直接出口到欧洲的香港制造商,则日趋频密使用这条路线。

每艘货柜船可运载超过11,000个货柜,而列车只能运送约60至65个货柜,与海运相比,铁路价格较高,运力有限,不适合所有产品。据经营首班中波直通铁路货运列车的罗兹物流公司Hatrans Logistics表示,前往欧洲的列车主要运载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电器和医疗设备,而运往中国的大多是先进机械设备、汽车及建筑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食品饮料已成为欧亚列车上的惯常货物。

为善用返回中国列车的闲置运力,波兰出口商开始与物流业者合作拓展新商机,而一些有远见的中国企业甚至自设采购团队,物色有吸引力的欧洲产品来填补回程货柜的空位。

图片:波兰食品饮料公司在中国的跨境网上购物平台提供货品,并通过铁路运输为订单发货。
波兰食品饮料公司在中国的跨境网上购物平台提供货品,并通过铁路运输为订单发货。
资料来源:www.chopin-deli.com
图片:波兰食品饮料公司在中国的跨境网上购物平台提供货品,并通过铁路运输为订单发货。
波兰食品饮料公司在中国的跨境网上购物平台提供货品,并通过铁路运输为订单发货。
资料来源:www.chopin-deli.com

例如,Hatrans Logistics已在中国跨境电子商贸平台京东全球购推出一家网店,名为萧邦美食(Chopin-Deli),以推销咖啡、茶、果汁、烈酒、果酱及糖果等食品饮料,而且还在成都设立陈列室展示其他特色产品,包括在内地市场具有相当大潜力的产品,如受损土壤的清洁材料、建筑材料(木地板)、时尚产品(健康/饮食补充剂和运动饮料),以及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和护发品)等。

据波兰屠户与肉品制造商协会(Association of Polish Butchers and Meat Producers)称,波兰各城市几乎都有中国及亚洲餐馆,其中95%的食材实际上在当地种植。这种情况不仅反映波兰食品业大有能力满足中国及亚洲厨师的需求,而且显示波兰新鲜农产品和加工食品饮料在中国和亚洲市场的潜力甚大。为进一步加强客户的信心,波兰成为唯一实施3个全国食品质量制度的欧盟国家, 即QMP(优质肉类计划)、PQS(猪肉质量制度)和为多种产品而设的QAFP(食品质量保证制度),以保证肉类产品的安全及质量。

波兰Ostrowski及Moniecki等地区早前爆发H5N8禽流感,导致香港禁止进口波兰禽肉及相关产品(包括禽蛋)。不过,2016年,香港从波兰进口约2.05万公吨冷藏禽肉及480万只禽蛋,显示波兰食品备受香港消费者欢迎。这种情况又为波兰与香港的合作敞开一个新窗口,即波兰的食品饮料可以与亚洲的烹饪技巧配合,为亚洲美食爱好者创制佳肴。

在欧盟,波兰是莓果、浆果、蘑菇、青瓜、洋葱及大蒜等产品的主要出口国,除肉类産品外,该国也积极向亚洲市场促销水果及蔬菜。去年6月中国 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波兰,两国政府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之后波兰苹果在9月获准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亚洲制造商日渐了解波兰农产品的质量和物有所值等优点,来自波兰的苹果、苹果汁、谷物和冷冻蔬菜已成为全球食品供应链的一部分,市场供应日益增多。

波兰是欧洲最大的蓝莓生产国,继苹果取得成功后,草莓、红桑子、加仑子和蓝莓等水果亦可望在中国市场有不俗的表现。特别是波兰的收获季节与拉丁美洲和新西兰等水果产地不同,可互作补充。波兰莓果已经在香港有售,该国水果种植者广泛认为,香港是进军其他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内地的良好测试平台。

许多波兰食品饮料公司将香港视为亚洲食品消费潮流指标。LEI Food & Drinks就是一个好例子,这家波兰优质食品饮料制造商兼出口商已直接在香港设点,以进入亚洲市场。该公司在香港的仓库为多家高级酒店提供优质的苹果和新鲜果汁,而他们的果汁采用传统的冷榨方法生产,不含防腐剂或添加糖份。同时,该公司还通过香港的展览会等不同渠道,向亚洲市场推销有机苹果片、香肠、运动饮料和酒精饮料等。

波兰全国蔬果生产者组织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Producer Groups)表示,该国使用人造肥料的历史很短,土壤比较绿色及清洁,仅两三年就可转为有机种植,而欧盟其他国家则需时6至7年。自2004年加入欧盟以来,波兰得到欧盟的财政支持,在农业、作物储存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已有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先进。

波兰是欧盟第二大禽类生产国,仅次于法国,已与欧洲其他地区的农民分享在母鸡鸡舍自动化及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除天然食品、营养食品和安全食品外,农业经验及技术商业化是香港与波兰另一大有可为的合作领域。在这方面,香港拥有众多优势,包括成熟的科技交易平台,以及在测试平台建立、概念验证试验和解决方案订制等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卓越往绩。

贸易蓬勃带动投资需求

由于中国消费者对欧洲更佳、更安全、更吸引的产品需求甚殷,而制造商也需要欧洲源源不断供应原材料和零部件,因此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总额预料会由2016年约5,700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超过1万亿美元。铁路运输势将在欧亚供应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改善基础设施,而来自波兰国内及海外私人投资者和机构(包括欧盟)的投资也有更大需求。

亚欧铁路货运不断增长,已初见其利,波兰政府认为这是Morawiecki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该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有许多共通之处,预期在2020年前将投资超过2万亿兹罗提(约4,900亿美元),不仅在波兰国内外扩大投资,还要提高人均收入,加强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根据Morawiecki计划设定的目标,预计波兰的人均GDP将由目前达欧盟平均水平的69%,上升至2020年的79%。这个目标如果实现,那么该国对品质更高,品种更多的进口产品会新增不少需求。该计划还会推动投资,从目前占GDP的20%,提高到2020年的25%,而对外直接投资预计会增长70%,为全球服务供应商带来越来越多的商机,既能促进外商在波兰的投资,也能推动波兰机构及企业的对外投资。

在地区层面,该国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新项目和制订具竞争力的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建设基础设施,及/或升级改造现有设施,以善用欧亚铁路发展日趋蓬勃的机遇,开拓市场对装卸服务及制造/加工设施不断增长的需求。举例来说,波麦拉宁经济特区(Pomeranian Special Economic Zone,简称PSEZ)最近扩展至卢布林(Lublin)地区的比亚瓦—波德拉斯卡(Biała Podlaska)县,靠近波兰与白俄罗斯边界。

图片:PSEZ在波兰5个地区设有35个分区,吸引了123家投资者,总投资超过110亿兹罗提。
PSEZ在波兰5个地区设有35个分区,吸引了123家投资者,总投资超过110亿兹罗提。
资料来源:波兰投资贸易局(PAIH)
图片:PSEZ在波兰5个地区设有35个分区,吸引了123家投资者,总投资超过110亿兹罗提。
PSEZ在波兰5个地区设有35个分区,吸引了123家投资者,总投资超过110亿兹罗提。
资料来源:波兰投资贸易局(PAIH)

PSEZ是波兰14个经济特区之一,一向积极实施一系列配套项目及扩展活动,包括支持初创企业、资讯通讯科技及新技术发展的格但斯克科技园区(Gdańs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以及位于格丁尼亚(Gdynia)重点建设现代化环境以支持造船及相关行业的波罗的海新技术港( Baltic Port of New Technologies)。

据2016年12月30日发布的部长会议规例,PSEZ因业绩良好,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波兰东部。PSEZ计划在卢布林地区的比亚瓦—波德拉斯卡县,利用已停用军事机场的基础设施,以及现有的内陆转运设施,建设一个物流中心或转运枢纽,目的是与连接中国与西欧的新丝绸之路结合起来。

PSEZ的管理公司波麦拉宁经济特区有限公司表示,随着铁路联系改善,制造商可以将生产活动(或至少是运往欧洲市场产品的部分生产工序)迁移到波兰或其他中东欧地区。新的比亚瓦—波德拉斯卡分区接近波兰与白俄罗斯的边界,可作为物流枢纽,让转运货物从宽轨列车转到准轨(1,435 毫米)列车,或者将货物拆箱,以便分拣并直接发送至欧洲的客户或仓库。此外,该分区也有助生产活动迁往波兰各地甚至整个中东欧地区。

将新分区交由PSEZ管理,可保证与全国的多式联运系统发挥最佳的协同效应。位于比亚瓦—波德拉斯卡的内陆货运港,可与波麦拉宁地区的格但斯克/格丁尼亚以及西波麦拉宁地区的Szczecin/Świnoujście等不冻港有更佳的联系,最大限度提高整体货物周转量。除物流优势外,在新分区投资的公司还可享受较高的税项减免,根据投资成本或两年内新聘员工的开支,减税率分别为50%(员工250人以上的大企业)、60%(中型企业)及70%(微型及小型企业)。

波兰中部的罗兹亦积极吸引中国投资。中国投资者已在当地经营一家塑料厂,生产电视机、电脑屏幕及其他娱乐设备的零部件,而另一家玻璃厂亦即将投产。这些中资工厂凭藉当地的地理优势,不仅可在中波之间快速交货,甚至遍及整个欧洲大陆。

为吸引中国投资者,地方政府和罗兹经济特区制订了长远计划,在主要货运站附近发展新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区,以促进中资企业与当地商界的合作,特别是在电机工程、食品加工、酒精饮料、化妆品和药品等行业。

投资初见成效后继者陆续涌现

截至2015年底,香港在波兰的累计直接投资额为4.187亿美元,在波兰的外来投资来源地中排第24位,在亚洲仅次于韩国和日本。香港最知名的企业包括和记港口(原名和记港口控股)、东方海外、嘉里物流和国泰航空更是香港在波兰投资的成功范例。

自2005年以来,长江和记实业的附属公司和记港口在格丁尼亚港开展多个投资项目,将格丁尼亚货柜码头改造为现代化货柜装卸设施,并加强该港作为集货港的作用,把波兰与德国不来梅和汉堡,以及荷兰鹿特丹等欧洲其他枢纽连接起来。 2015年,格丁尼亚货柜码头完成深水港发展计划,包括增加一个深水泊位,可停泊载重多达19,000个货柜的船舶,并扩建其铁路终点站。

香港货柜轮船公司东方海外是前G6联盟成员,最近在其亚欧环回线增加直接靠泊格但斯克的服务。鉴于亚欧商路前景乐观,直接靠泊格但斯克,可方便中国及亚洲公司直接将零部件运往波麦拉宁物流中心等港口附近设施以进行加工,藉此享受低营运成本以及欧盟制造的免关税地位。

随着客户在中东欧发展,香港嘉里物流为确保他们的货物可以顺利进出当地,遂扩大在欧洲的业务范围,于2016年11月在波兰西部波兹南开设共享服务中心,并于2017年3月在华沙设立新办事处。新的共享服务中心旨在提高在区内的总体成本效益和服务竞争力,而新的华沙办事处则为客户提供海陆空等国际货运代理及海关经纪服务。

香港的旗舰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尚未开办直飞波兰的航班,仍是波兰乘客不熟悉的名字。然而,该公司却于2016年4月选择在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Kraków)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波兰南部莫洛波尔斯卡(Małopolska)地区的首府,过去3年当地的外判服务在欧洲排名第一[1]。国泰是首批直接在克拉科夫设立商业据点的亚洲公司,新设的联络中心拥有一支懂得多国语言的年轻专业团队,人数超过120人,负责处理非洲、欧洲及中东的来电,涉及订位、行李、网上办理登机、网站技术问题等。

相片: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1)
相片: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1)
相片: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2)
相片: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2)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波兰经济计划的框架下,不少波兰企业、中介公司及项目业主有意与中国投资者一起发展。香港凭藉多元化的投资足迹,加上现有的专业及财务顾问服务集群,以及广泛的全球网络和联系,大有条件成为波兰企业的合作伙伴。

上述发展策略及框架不断取得进展,而且日趋明确具体,预料不断会有雄心勃勃的建议提出,涉及技术要求更高和更复杂的项目。凡此种种,无不需要更先进的项目融资服务和更全面的专业服务。香港作为国际合作的超级联系人,一向擅长提供这些服务。

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有约60家合作伙伴,包括金融机构、银行、投资者、律师和保险公司,是香港持续发展为基建融资中心的重要推动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办公室的宗旨是帮助有意投资基建项目的公司妥善处理不断变化的基建投资及融资问题。

随着贸易和投资进一步扩张,各类法律服务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包括合同安排、项目管理和争议解决等。由于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广受信赖,司法独立,若有香港服务供应商参与,可令有意从「一带一路」中获益的本地、亚洲和波兰贸易商和投资者倍感安心。

 


[1] 根据Tholons Outsourcing Destinations List的资料。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