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 2016年08月09日
伊朗解縛:商機處處
伊朗是中東北非地區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經濟體,2015年名義GDP估計達3,876億美元。伊朗屬中等偏上收入國家[1],自2016年1月國際重大制裁解除後,不少外國投資者對該國甚感興趣,有意在當地發掘商機。該國的特點是人口年輕並受過良好教育,其中大部分於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後出生。
有鑒於此,香港貿發局研究部最近到伊朗實地考察,評估該國是否適合作為電子、服裝及家居用品等香港消費品的出口目的地,並探討香港服務提供者在伊朗服務市場的商機,包括建造、項目管理、物流、設計及金融等領域。
伊朗逐漸重新融入全球金融及貿易體系,預料投資環境將有所改善。不過,在2016年1月聯合國解除核相關制裁(或稱「次要」制裁)後,涉及與美國個人或公司進行貿易的「主要」制裁依然存在,令人關注。此外,我們還檢視了該國的宏觀經濟環境和當地的商業慣例,以便深入瞭解目前當地的市場情況。
本報告概述伊朗存在的商機,至於搶先進入伊朗市場可能面對的風險,則在另一篇文章《伊朗解縛:權衡市場機遇與實際商業風險 》中討論。
全面協議:改變遊戲規則
自魯哈尼(Hassan Rouhani) 於2013年8月就任總統以來,伊朗政府在緩和該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上取得不少進展。這種緊張關係已導致美國、聯合國及歐盟對伊朗實施一系列制裁,包括貿易禁運、凍結伊朗在海外的資產,並禁止與伊朗進行金融及銀行交易。
經過約兩年的談判後,伊朗於2015年7月與聯合國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達成名為《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的歷史性協議。
根據《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的條款,伊朗接受國際核查其核計劃,以換取西方解除對該國的重大經濟制裁。《聯合全面行動計劃》於2016年1月16日生效,除了解凍伊朗的海外資產外,次要制裁(包括歐盟對伊朗的大部分制裁)亦宣告解除。雖然美國對伊朗實施的主要制裁依然生效,不過這項協議為多家公司主要是歐洲企業重新進入伊朗,並在該國的交通、石油天然氣、銀行金融等多個主要經濟部門投資鋪平了道路。
冋時,估計約1,000億美元的被凍結資產,主要是在制裁期間售予亞洲國家並由托管賬戶持有的石油收益,已逐步發還給伊朗,為該國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在協議生效後的多個月內,伊朗已能達成多宗大型採購交易。
重新接入SWIFT降低交易成本
自2012年起,伊朗的國際銀行業務受到嚴重限制,該國幾乎所有銀行均被禁使用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系統。SWIFT系統本身是一項全球金融交易協定。
在《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實施後,伊朗於2016年2月恢復接入SWIFT系統,多家伊朗銀行得以再度進行跨境交易。此舉降低了伊朗公司的交易成本,否則須支付中介費用予迪拜的中間商,而且也改善了該國的整體貿易環境。
到目前為止,Bank Melli及Bank Mellat等約30家伊朗銀行已重新加入SWIFT。中國工商銀行亦已申請在伊朗開設分行,這是銀行聯繫進一步正常化的跡象。據報道,在制裁解除後,意大利的Monte Paschi Di Siena Bank已為伊朗數家銀行提供銀行擔保及信用證服務。即使這樣,鑒於主要制裁仍在實施,許多國際大銀行對是否與伊朗恢復商業聯繫依然猶豫不決。
宏觀經濟恢復穩定對經濟前景有利
鑒於國際制裁對伊朗經濟的影響,包括政府向伊朗中央銀行大量借款以彌補不斷擴大的赤字,魯哈尼政府於2013年上台後,採取了一些針對通脹肆虐及失業問題的重大措施。
2013年,在美國及歐盟對伊朗的能源及銀行業擴大實施制裁後,伊朗的通脹率飊升至40%的高峰。為平抑通脹,魯哈尼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包括重大的補貼改革,並以非現金福利取代派發現金。結果,在上一個伊朗曆年[2],消費物價通脹由再上一年度的15.6%放緩至11.9%。據伊朗中央銀行預測,這種下降趨勢將持續下去,預料到2017年3月通脹率可降至個位數。
2016年第一季,伊朗失業率達11.8%。為解決失業高企的問題,魯哈尼政府建議通過一個私有化進程,實行雄心勃勃的經濟改革。
伊朗的公營部門相當龐大,通過國有企業或半私營實體,如與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有聯繫的基金、養老金及公司等對經濟實行實質性控制。2016年,該國宣布,由政府擁有的國家航空公司 — 伊朗航空,以及汽車工業,加上伊朗私有化組織在《2016年剝離清單》內公布的201家公司都會私有化。此舉將有助提高效率,釋放被不活躍項目佔用的資源,以彌補預算資金不足,最終為私有化進程增添推動力。
制裁解除後發展需要外國投資
經過多年難以獲得外部資金後,現時伊朗政府熱衷於在多個行業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尤其是新設備及新技術需求大的行業。
在短至中期內,預料伊朗經濟的重點將是填補與重大投資項目有關的資金缺口。伊朗在2016至2021年第六個五年發展規劃中,訂下GDP增長8%的遠大目標;為此,伊朗政府每年須吸引多達500億美元的外資。
從長遠來看,估計2016年至2025年期間,伊朗將為當地及國際投資者創造1.5萬億美元的投資機會。
按照《2025年願景》,伊朗政府認定了該國將重點發展的多個核心產業,包括石化產品、金屬和礦產、能源、食品、醫藥、工業機械設備、家用電器、紡織服裝及運輸。
具體而言,長期發展規劃已列出幾個戰略發展目標。其中包括通過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專注於創新主導的製造業;實行經濟多元化,從石油及天然氣擴展至高增值的下游產業;設立合資工廠,降低出口成本。
另據報道,伊朗政府計劃逐步提高在製造業的投資淨額,對製造業發展的重視將為外國公司提供大量機會,參與伊朗的持續轉型,不管是投資於石化產品、鋼鐵、汽車及消費品的生產,還是提供與技術及生產流程改進,以及金融業有關的服務。
商機並不限於資本密集型產業
伊朗的天然氣及原油儲量分別居世界第二及第四位,該國的經濟比區內其他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更多元化,石油出口收入僅佔政府預算的30%左右。在截至2015年3月20日止的2014/15財政年度,石油業佔伊朗國民生產總值(GNP)的15.3%,其後是餐飲酒店業(15.0%);房地產、專門及專業服務業(15.0%);製造業(11.8%)和農業(9.3%)。
在制裁解除後,預料石油和天然氣,以及交通和基礎設施等大型資本密集型行業將最直接受益,不過該國亦迅速引起多個非石油工業企業的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受到制裁多年,伊朗的國內製造業依然相當龐大。換言之,伊朗與許多其他新興市場不同,這些市場往往需要建設全新廠房,要有大筆的初始資本。相反,在伊朗的外商直接投資者可選擇將現有設施升級改造,從而降低對初始資本的需求。此外,政府正致力為外商直接投資者提供不少優惠,這些優惠大多針對特定行業。
消費品商機
伊朗人口近8,000萬,超過60%的公民年齡在30歲或以下,是中東北非地區最大的零售市場之一,進口貨品的增長潛力很大。在被制裁期間,伊朗龐大的中產階層仍然偏好外國產品,要從迪拜及土耳其進口來滿足這方面的龐大需求。在聯合國解除制裁後,相關商業活動將隨著貿易及金融正常化而更為方便,預料這股需求將進一步加強。
當地超級市場出售可口可樂、雪碧及芬達等非酒精飲品
當地超級市場出售可口可樂、雪碧及芬達等非酒精飲品
香港貿發局研究部最近在伊朗實地考察時得悉,一些來自西方國家的公司(包括多家飲品公司)已與該國訂立授權協議,在伊朗製造其產品。目前,伊朗的貿 易商及中間商通過迪拜及土耳其採購眾多的國際品牌產品,再轉口到伊朗。另據報道,貨船會定期從迪拜的自由貿易區,如傑貝阿里港(Jebel Ali Port)把貨物運往伊朗。國際產品會從伊朗的基什島(Kish Island)和格什姆島(Qeshm Island)等自由貿易區,運回該國內陸,其中不少是大眾市場的快速流轉消費品。
在聯合國制裁解除前,伊朗大部分消費者不得不使用質量低劣的「國際產品」,其中不乏假貨。現在制裁已經解除,預料伊朗的零售環境會迅速改變,以回應市場對正牌優質進口貨品被壓抑良久的需求,其中包括電子產品、通訊產品及配件、鐘錶、珠寶、服裝及其他消費品。
香港服裝品牌在德黑蘭拓展零售業務
香港服裝品牌在德黑蘭拓展零售業務
美國服裝品牌在德黑蘭設店
美國服裝品牌在德黑蘭設店
由於美國仍然實施主要制裁,禁止美國公民、公司及金融機構與伊朗營商,因此伊朗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所有交易主要是以美元以外的貨幣進行,尤其是歐元或人民幣。因此,可以用人民幣結算支付的香港公司擁有明顯優勢。
此外,隨著伊朗的消費市場進一步對國際公司開放,對現代零售設施的需求勢將增加,以滿足懂得科技的年輕消費者的需要。他們越來越喜歡光顧大型購物中心,多於傳統的市集。這種情況可能推動建造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不少新購物設施正在興建,以滿足這方面持續增長的需求。
位於設拉子的現代化購物中心
位於設拉子的現代化購物中心
「一帶一路」沿線的新興貿易樞紐
在伊朗被西方制裁期間,中國與伊朗仍保持商業關係。中國連續6年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在制裁解除後雙方已有堅實的基礎加強經濟關係。
隨著制裁解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6年1月訪問伊朗。訪問期間,兩國就建立25年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達成協議,在通訊、鐵路、港口、能源、貿易和服務等領域深化合作。未來10年,雙邊貿易額將增加約10倍,超過6,000億美元。
在中國的「一帶一路 」倡議下,伊朗是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沿線的主要國家之一,可望從這項倡議重點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合作中受益,並將刺激鐵路及公路運輸、能源、電訊和房地產等多個行業的需求。
在撰寫本文時,據報道,中國軌道裝備工程有限公司即將達成協議,投資30億美元興建由德黑蘭至馬什哈德(Mashhad)的高鐵項目。此外,中國與伊朗還 計劃在伊朗南部的賈斯克港(Jask Port)聯合建設工業城,面積3,000至4,000公頃,重點是石化、煉油、鋼和鋁材生產等項目。
區域市場的潛在門戶
伊朗位於南亞,濱臨波斯灣、裏海和阿曼灣,是通往人口逾4,000萬的區域市場的門戶。這個市場覆蓋阿富汗、伊拉克、土耳其、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在制裁解除後,貨物移動將更方便,會帶來大量貿易機會,有助伊朗發展為該區域的貿易及物流樞紐。
如上所述,伊朗也是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沿線的主要國家之一,這個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倡議希望改善與各主要走廊沿線國家的海陸交通聯繫,而於2000年創建的國際南北運輸走廊(International North-South Transport Corridor),則旨在通過伊朗把印度洋、波斯灣與裏海連接起來,並經過俄羅斯的聖彼得堡通往北歐。這條多式聯運走廊將令伊朗成為連接印度及俄羅斯等14個成員國的重要樞紐[3]。
此外,2016年5月,印度宣布計劃投資2億美元,在伊朗恰赫巴哈爾(Chabahar)港興建兩個碼頭及5個泊位,另外為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提供3億美元。據報道,伊朗政府正在尋求其他國家投資,協助全面開發該地區。
除建設項目外,有意向歐洲出口的亞洲製造商可考慮在該國設廠,以善用伊朗接近歐洲的地利。伊朗共有數十個自由區及經濟特區,外國投資者可設立新工廠,並享受一系列投資優惠。
[1] 世界銀行 將伊朗列為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的人均國民總收入為4,126至12,735美元。
[2] 伊朗的1394曆年於2016年3月19日結束。
[3] 國際南北運輸走廊的成員國包括:伊朗、印度、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阿曼、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敘利亞、烏克蘭、土耳其、吉爾吉斯和保加利亞(觀察國)。
資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