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
「一帶一路」倡議與稅務諮詢行業有何關係﹖國際稅務顧問公司WTS Alliance或能為你提供答案。WTS以德國為基地,客戶遍佈全球。公司合夥人Robert Welzel相信,「一帶一路」將促進中國、東南亞以及歐洲等地的跨境投資活動,各種稅務諮詢服務的需求亦將因此而大增,業界必能受惠。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一帶一路」倡議帶動沿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活動;當中的商貿爭議亦難免會增加。「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主席鄭若驊認為,香港以建全而獨立的司法制度見稱,將能為「一帶一路」投資者提供優質的調解服務和仲裁支援。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金融科技是全球金融業界一股新力量。有發展金融科技的企業將目光投射到香港,相信憑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內地提出「一帶一路」等的優勢,將亞太區的金融科技水平逐步提升。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第二部長黃家泉出席2016年在香港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他在論壇後接受香港貿發局訪問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將推動沿途各國間的簽訂更多貿易條約,亦會進一步帶動馬六甲海峽的航運事業,這些都對馬來西亞經貿活動和海上運輸有利。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滙豐控股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是2016年「亞洲金融論壇」的演講嘉賓之一。他在會後接受香港貿發局專訪時表示,2016年經濟環境複雜而多變;但預計全球生產總值仍有百分之2.5的增長。他亦談到滙控對包括亞太地區和中東在內的新興市場的潛力仍充滿信心;加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展,勢將有效帶動有關地區的投資機會。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福建拓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機遇
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明確建設福建省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而「福建自貿區」[1]定位之一,便是要拓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事實上,福建不僅位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主要起點,亦是今天中國其中一個對外合作重要省份,擁有作為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港口地位,現正加緊聯繫東盟、中東、印度洋沿岸等地區,希望進一步拓展有關投資及貿易活動,並對相關支援服務需求殷切,可為有意發掘「一帶一路」企業提供理想契機。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 福建
中國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願景與行動」)[2],倡議加快「一帶一路」建設,當中明確支持福建建設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並且加強包括該省的福州、廈門、泉州,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港口建設,成為發展「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主力,同時發揮與海外僑胞、香港及澳門聯繫等優勢以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海上絲綢之路起源 海上絲綢之路起源可追溯至漢、唐歷史,隨著古代中原地區人民逐漸向沿海地區遷徙,和逐步發展對外貿易,福建等地的沿海港口,包括福州、泉州等通過海路的對外貿易日益頻繁,聯同當時其他對外口岸,例如廣州、交州、揚州等開通與東南亞、南亞以至中東、非洲、歐洲等海上遠洋貿易路線,逐漸形成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
為配合「願景與行動」的倡議,福建於2015年11月發布《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方案》[3]。另一方面,「福建自貿區」亦定位拓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機遇,包括要發展自貿區內的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馬江區塊 [4],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經貿、文化創意、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同時,「福建自貿區」會探索合作創新模式,拓寬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投資、貿易、航運、基礎設施、技術、人民幣貿易跨境結算等合作領域。
[註:更多有關「福建自貿區」發展詳情,請參閱香港貿發局研究報告:《探索福建自貿區深化兩岸發展及海上絲綢之路機遇》]
事實上,福建是中國其中一個重要對外經濟合作省份,其貿易、投資和工業活動近年持續擴張,擁有成熟的製造業,包括紡織、服裝和服飾業(2014年佔所有工業增加值10.1%)、皮革製品和製鞋業(9.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7.6%)和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6.9%);同時服務業亦日漸發展成熟,以2014年的增加值計算,房地產及金融業分別佔該省服務業11.4%及15.2% [5]。雄厚的經濟實力使該省有條件成為推動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合作發展的重要樞紐。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除了重點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策略,利用位處台灣海峽西岸優勢推動兩岸經濟發展,同時乘該省對外開放和港口便利,加強聯繫其他地區的對外貿易及投資活動。其中,福建的廈門港口,是中國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和對台航運主要口岸,居世界集裝箱港口前17位,2014年貨物吞吐量達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857萬個標準櫃,並預期2018年貨物吞吐量快速增長到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1,200萬個標準櫃。另一方面,福州港亦加入「億噸」港口行列成為國家主要對外樞紐海港之一,其中江陰港區最大靠泊能力達25萬噸級,並且已成為全球百強集裝箱港口。[6]
福建目前與東南亞、南亞以至中東等地經貿往來頻繁,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東盟國家,已繼美國之後成為福建第二大貿易夥伴,2015年1至9月福建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達181億美元。另一方面,東盟是福建省第四大直接投資來源地,亦同時是福建省、福建企業「走出去」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 [7]。
福建亦是中國重要的僑鄉省份之一。福建省政府估計現時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僑超過1,200萬人,其中80%集中僑居在東南亞,而東盟國家的2,000多萬華僑華人當中,近1,000萬人祖籍福建。另一方面,福建與較遠的沿線國家擁有相當的社會聯繫,例如目前在福建泉州居住的阿拉伯裔居民數約達5萬人。在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下,這些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經濟及社會聯繫,便成為福建、以及「福建自貿區」進一步發展與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的利好因素。
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經貿活動
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福建省正規劃不同的經貿活動和項目,希望進一步聯繫沿線國家,發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合作的重要樞紐,一方面重點推動與東盟國家的雙邊貿易及投資活動,同時積極開拓南亞、西亞、非洲東海岸等印度洋沿岸地區,以及更遠的新興市場。具體方向包括:
加強與東盟國家在港口碼頭、物流園區、貨物集散和配送中心等建設和管理合作。
加快建設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包括推進重點港區建設打造國際集裝箱幹線港、區域性郵輪母港。
布局空港建設,加快推進廈門、福州機場增擴建和臨空經濟園區發展,增加至東南亞、南亞等國際航線,構建便捷高效的航空網路。
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網絡建設,搭建面向東盟國家的跨境電子商務及物流資訊平台,完善口岸通關機制,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域信息互聯互通、貨物通關和人員往來便利。
積極利用「福建自貿區」的投資便利及開放措施,加強與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拓寬雙向投資渠道,引導外商投資福建省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節能環保等領域,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外建設經貿合作區,打造商貿物流、原材料生產加工及傳統優勢產品生產等基地,促進雙向投資。
推動「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發展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港是中國遠洋漁業自捕魚的主要集散地、海產品進出口重要口岸之一,每年有超過30萬噸遠洋自捕魚在馬尾港進關,全年交易金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而位於馬尾港區的「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擁有全國唯一直通水產品市場的專用漁業碼頭及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提供大宗海產品進行現貨「線上交易、線下交收、跨境結算」平台,可為中國-東盟海洋經濟產業鏈提供有序、可追溯的海產品交易統一標準,促進中國與東盟雙方的海洋漁業發展。
加快推動建設/利用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中國(福建)商品城、波蘭福建商品城等境外商品城項目,引導企業「走出去」。
積極參與「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8],推動絲綢之路城市間的貿易投資活動。
閩港合作新機遇
福建省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的貿易往來,並且促進企業「走出去」投資有關地區,需要不同專業服務支援,可為有意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香港企業提供理想契機。事實上,香港除了是福建省其中一個主要貿易夥伴外,亦是福建省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和該省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地。
2014年,福建省實際利用源自香港的直接投資45.2億美元,佔全省實際利用外資金額63.5%,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廈門、泉州、福州等,及主要投向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和房地產業。同年,福建省對香港的直接投資額達到12.3億美元,佔全省「走出去」對外直接投資金額44.4% [9] ,這些資金除了投放於香港的本地市場外,大部分是利用香港作為跳板投資其他海外國家及地區。
2015年6月在香港舉行的「閩港合作推介會」中,福建省政府表示希望進一步利用香港優勢發展「福建自貿區」和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 [10]。事實上,香港不僅是區內的商業及貿易中心,在服務業方面擁有優勢,可為福建企業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及其他地區企業合作,提供金融、物流和法律等廣泛專業服務,而且香港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服務平台,可有效促進福建企業「走出去」,把握「一帶一路」機遇。而福建企業加快發展與沿線地區的貿易及投資活動,可為有意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香港企業提供理想契機。
[註:更多有關香港支援中國內地企業投資海外詳情,請參閱香港貿發局研究報告:《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首選香港專業服務平台》]
[1] 「福建自貿區」在本文是指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
[2]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於2015年3月聯合發布
[3] 有關詳情,請參閱香港貿發局中國商情快訊:《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方案出爐》(2015年11月19 日)
[4] 馬江區塊屬「福建自貿區」的福州片區,當中包含福州保稅區0.6平方公里。
[5] 資料來源:福建統計年鑒2015
[6] 資料來源:廈門港口管理局;福州市商務局
[7] 資料來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8] 「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是由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UNOSSC)、聯合國開發計劃
署(UNDP)、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 聯合國教科文(UNESCO)、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和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共同支持設立,旨在促進會員城市之間的政策協調、建立夥伴關 係、設立合作項目、提供融資渠道等,以推動會員城市間的貿易及投資活動。
[9] 資料來源:福建統計年鑒2015;福建省商務廳港澳處
[10] 更多有關「閩港合作推介會」詳情,請參閱福建省商務廳網站消息:《投資福建香港推介會取得圓滿成功》(2015年6月5日)
資料提供 |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木材及紙品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
全球各地紛紛出現極端天氣,日益頻密,而且更趨強烈,面對這種情況,企業與消費者都越來越關注環保問題。現時,環保消費獲得更大支持,因此有更多肩負社會責任的公司都積極建立環保信譽,並要求業務夥伴也作出相同舉措。根據SCM World的《2015年未來供應鏈》(2015 Future of Supply Chain)調查,在1,000多名受訪供應鏈領袖中,54%認為他們的供應鏈在確保長遠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同樣地,在香港貿發局多項商貿展覽會舉行期間進行的調查亦顯示,現今買家更加願意採購環保產品(或以環保物料製成的產品)。
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簡稱FSC)亞太區總監Alistair Monument表示,現時很多消費者都特別喜歡「綠色生活」,包括使用天然物料,尤其是木製的室內用品、家具陳設及房屋。木材若是以負責任的方式砍伐,也是一種環保物料,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會遠較鋼或塑料為少。木材更有再生、重用及循環再造等優點。
為了確保木材可持續長遠供應,並為保育大自然出一分力,FSC推出了一個第三方認證制度,藉此推廣環境適宜、社會有益及經濟可行的森林經營方式,並向合格產品發出認證,證明所使用的木材來自合法並以負責任方式管理的資源。
FSC於1994年創立,是一個全球性非牟利組織,宗旨是向世界各地推廣負責任的森林經營方式。FSC認證制度設有兩種不同的認證,第一種是森林經 營(Forest Management,簡稱FM)認證,向符合負責任森林經營標準的森林經營者或所有者頒授;第二種是產銷監管鏈(Chain of Custody,簡稱COC)認證,向在整個供應鏈上生產、購買或銷售FSC認證物料的公司頒授。
截至2015年11月,FSC已在110個國家發出30,000多張認證,較2010年增加100%。重要的是,在FSC認證的森林資產中,約42%位處中國「一帶一路 [1]」的沿途國家,當中逾7,000萬公頃在歐洲,700萬公頃在亞洲。
FSC最新一次全球市場調研 (Global Market Survey)於2014年6月至7月期間進行,訪問了95個國家的3,656名FSC認證持證人,結果顯示,申領或保持FSC認證的原因,多數是為滿足潛在及現有客戶和市場的期望。當中很多持證人表示,FSC認證是他們可持續發展策略的一環。
FSC認證對有意涉足環保建築業的公司日益重要,亦有助業界符合世界各地不斷轉變的木材法規以及使用合法砍伐木材的要求。在國際層面,不少政府採購機構選擇建造物料供應商時,先決條件是持有FSC認證。
根據FSC全球市場調研,除了建築及建造物料之外,最常購買及銷售的FSC認證產品是紙品、書籍和印刷品、木材、包裝物料、圓木、家具及文具。
很多日常用品如家具、紙品、紡織品以至建造物料都是源自森林。企業若只購買和銷售FSC認證產品,即可從多方面為業務增值。當中原因不僅是越來越多客戶希望購買及使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產品,而且歐盟(以及其他多個國家)已制訂規例及目標,減低包裝相關廢料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並提升循環再造的比率。因此,包裝公司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必須盡力建立最高的環保信譽。
今天,全球眾多極具創新能力的公司都已取得FSC認證。除了保護森林外,很多公司在產品設計及製造方面,都致力符合關於可持續設計的多種要求,包括改善室內空氣質素(IAQ)、提升循環再造比率以及減少使用若干類有毒化學物。
在零售方面,越來越多零售商銷售FSC認證產品。只要有FSC標籤,即可向客戶表明產品是來自可持續發展的森林,而製造商亦致力保障工人及當地社區的權益,並維持森林的生物多樣性及保護野生動物。
歐洲是最多人認識FSC標籤的地區,當地消費者都喜歡選用環保產品。在其他地區,FSC的知名度亦有增無減,當中包括多個亞洲市場,尤以香港為然。2013年,香港消費者對FSC的認知度達36%。隨著人們對森林保育概念的認識日深,FSC認證產品的需求也節節上升,而且增長趨勢料可持續。
不過,可持續發展並非一個短暫的潮流。現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必須高瞻遠矚,方能突圍而出,創造佳績。不論是家庭餐桌、砧板、牛奶盒、衛生紙,還是毫不起眼的紙袋,總之消費者希望所有木製及紙製產品,都應取之有道,肩負社會責任。
[1]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促進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並支持這些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在「一帶一路」下,在上述地區進行的投資及貿易活動,必須盡力保護生態環境,工作包括加強合作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以及應對氣候轉變。最終目的是確保以環保方式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
資料提供 |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2016年面臨艱巨挑戰
何亞非 (前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
展望新的一年,世界充滿變數和挑戰。
首先,還是“笨蛋!問題是經濟”這個老問題。2016年世界經濟將繼續緩慢增長,金融風險不斷聚積。世界經濟仍處在“L”型的底部,根據共識預測(Consensus Forecasts), 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為2.8%,略高於2015年的2.6%。除了美國和英國,發達國家2016年會是一片淒涼,GDP增速全都低於2%。
今年全球經濟景觀中有幾個關鍵點要留意:
1、隨著美聯儲加息和美元走強,一些債務纏身的發展中國家正經受足可以毀掉其經濟的資本外逃、信貸緊縮和財政緊縮。歐元區和一些資源出口國的債務危機似乎也迫在眉睫。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傳染依然存在。2009年以來,各大央行創造了高達12萬億美元的廉價美元流動性,其結果是全球債務自2007年以來額外增加了57萬億美元。國際清算銀行稱這一債務水平“令人恐懼”。
2、大宗商品特別是石油的價格持續下跌,由於增長乏力全球需求依然低迷。這將給巴西、俄羅斯、南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資源出口國帶來不利影響。巴西和俄羅斯2015年已經出現3.5%到3.8%的負增長,這種趨勢估計仍將繼續。
3、由於經濟變數增加,全球投資與貿易將再度萎縮,從而進一步打擊已經萎靡不振的世界市場。世界貿易過去幾年的年平均增幅為3%,而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為7%。未來的變數包括潛在的美聯儲加息、歐元區需求疲軟和高失業率,以及可能從債務纏身國家擴散到全球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第二,中東等地的地緣政治動蕩依然存在,牽扯進來的大國競爭不斷加劇,這不僅使地區衝擊惡化,也沉重打擊了全球經濟增長。隨著美國大選來臨,選舉年熱將使地區衝突變得更複雜、更加難以解決。
我們來看看全球的問題地區:
烏克蘭危機持續惡化,軍事衝突沒有停止的跡象,導致俄羅斯與美國陷入戰略僵局,而這將影響未來歐洲的安全,以及俄羅斯同歐盟和美國的關係。烏克蘭、俄羅斯、美國與歐盟四方之間的衝突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上演。
中東複雜而危險的局勢仍然看不到“隧道盡頭的光”。近期沙特與伊朗外交關係破裂,巴林和蘇丹跟隨沙特同伊朗斷交,該地區及其他地方遜尼派與什葉派穆斯林的衝突與“代理人戰爭”會愈演愈烈。近年美國的戰略收縮包括撤出中東專注於亞太,更多致力於實現“亞洲的再平衡”。
不過,被美國政府作為重大外交政策成就而大力吹捧的伊朗核協議,似乎成為沙特和伊朗所代表的遜尼派與什葉派穆斯林之間關係惡化的催化劑。在以色列、沙特等美國中東盟友看來,美國對它們的承諾變得不太可靠。在這種情況下,直接軍事對抗看來無法排除。
中東地區衝突的另一個方面是“伊斯蘭國”(IS) 的擴張及其在全球的恐怖活動。盡管IS最近在伊拉克損失了小部分領地,但它肯定不會撤退,即使許多專家預測今年IS會滅亡,但沒有人說出怎樣才能打敗它。
隨著美國采取更積極的行動,在全球踐行它所謂的神聖不可侵犯的航行自由規則,南海與西太平洋的緊張局勢將加劇,接下來的一年裡有可能出現軍事衝突。最近美國對中國主權島嶼領空的“誤入”,就是典型的美國冒險主義。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艦船與戰機在南海巡邏正在醞釀當中。而菲律賓似乎不管總統選舉結果如何,都決心將賭注押在即將到來的國際海洋法法庭裁決上。
地緣政治動蕩正變得日益嚴峻而複雜,這勢必對全球經濟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第三,隨著大國的參與力度加大,全球治理和規則制定今年進入實質性階段,進而繼續塑造21世紀世界政治經濟秩序。
2015年見證了全球治理的重大演進,通過采取積極行動推動結構性改革,作為整體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取得了進展。
僅舉幾個例子。
中國的聯合國會費分攤份額上升到近8%,維和行動出資超過10%,分別居第三和第二位。
亞投行於2015年底全面運營。這個全球金融體系的新成員既代表中國對全球治理的貢獻,也說明中國決心為需要基建融資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個替代選擇。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亞投行的超額認購說明,現有全球金融治理結構絕對已經是超負荷,需要補充和加強。它同時告訴我們,全球治理亟需像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這樣的新思想。
2015年末,中國人民幣被正式納入IMF的SDR貨幣籃子,並將於2016年10月1日生效。這再次表明全球貨幣體系正在向著更加健全高效的方向改革。IMF和世界銀行有關增加發展中國家投票權份額的決定長期未獲執行,去年年末也終於得到解決,這給世界帶來了希望,說明全球治理改革實際上是所有國家的共同期盼。
上述所有進展象徵性地顯示出“西方治理”正在向“東西方共同治理”轉變。由於中國將於9月份主辦杭州G20峰會,全球治理的這個大趨勢無疑將在2016年繼續延續。中國有望就世界經濟應如何重組提供新思路,以便為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
第四,今年大國合作與摩擦都會增加,這種有趣的互動發展反映著大國關係的重塑。為了讓世界對所有人來說都變得更加美好,大國至少應在三個領域內密切合作。
毋庸置疑,G20必須更好地進行宏觀經濟協調。全球經濟在過時的增長模式下失去動力,一直在苦苦尋找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在這個過渡時期,幾乎所有國家都在進行結構調整。然而沒有密切合作與政策協調,世界經濟仍會步履蹣跚並再次跌倒。G20擁有全球80%以上的GDP,已經取代G7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平台,其成員作為全球經濟的主要利益攸關方有負責讓經濟再度增長。避免一國經濟政策產生負面溢出效應的必要性顯而易見,美聯儲加息時機就是一個例子。
另一個要務是大國通過密切合作與協商,減少各個熱點地區的緊張,打擊恐怖主義,尤其是在中東地區。必須加強聯合國的作用,對聯合國實現和平與維護和平的努力要給予更大的支持。
中國率先提出在合作與協商基礎上建設“新型大國關係”。在這方面,美中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G20核心成員,應在沿著上述路線塑造國家關係方面發揮領導作用。
羅列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困難是容易的,匯聚我們的智慧與決心,為這些問題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則完全是另一回事,而這正是新年伊始應該做的事情。
請瀏覽「中美聚焦网」網站閱覽原文。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一帶一路」經濟版圖
經濟學人企業網絡組織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或英文簡稱「OBOR」倡議)已成為當今中國在全球經濟中角色的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經濟學人企業網絡組織撰寫出版的《「一帶一路」: 經濟版圖》─文旨在深化這一課題的研究,啟發各方深入思考並探討「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為此,報告對「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七個重要地區和國家─非洲、中亞、東歐、中東、俄羅斯、南亞和東南亞─的相關情況做了分析介紹。
由於「一帶一路」戰略尤為重視基礎設施的開發和建設,因此在地區分析章節中列舉了各地區相關基礎設施項目,其目的並不在於全面介紹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狀況,而在於通過典型個案揭示相關地區基礎設施開發活動的特點。為確保所提供數據的透明度和可核實性,經濟學人企業網絡組織採用了世界銀行、InfraPPP、CG/LA Infrastructure《戰略100強:2016年全球基礎設施報告》等公開來源提供的數據,數據和相關信息的截止時間為2016年2-3月。地區分析章節中還對區內國家的基礎設施需求做了概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介紹了「一帶一路」重要項目的進展、成果及其影響。
請按此閱覽全文。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英中共建一帶一路案例報告 2016
英中貿易協會
“一帶一路”倡議由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目的是改善和創造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新貿易路線、連接和商機。“一帶一路”沿線覆蓋亞洲、歐洲、中東和非洲的60多個國家,由兩大主要元素構成:
“帶”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旨在通過以下途徑加強和開發陸路路線:
- 建設一個“歐亞大陸橋”: 一個由中國東海岸直達鹿特丹/西歐的物流鏈;
- 建立若干經濟走廊,將中國與蒙古、俄羅斯、中亞和東南亞相連接。
“路”是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一條海上路線而不是一條陸路路線(借用了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典故),從中國的東海岸經南海和印度洋向西到達歐洲。 “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目標包括:
- 促進中國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的發展繁榮。
- 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開發新的合作機遇: 這些國家中很多都是發展中國家。
- 推進沿線各國互聯互通、經濟發展和一體化。
據估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人口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二,但GDP僅佔世界GDP三分之一。基礎設施是“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 中國企業在建設中國持續擴展的公路、鐵路、機場和發電設施等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中已積累了豐富經驗,且擁有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設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時刻準備着擁抱這些新機遇。
進入陌生、有挑戰性且往往是高風險的業務領域和地理環境有利於英國公司發揮專長。正如這份個案研究報告所表明,通過建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關係,中英兩國企業可以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這些伙伴關係已經成為“一帶一路”沿線閃耀奪目的合作範例。
在這份報告中,您可以看到21項個案研究,它們共同展示了中英兩國企業的遠見以及合作帶來的裨益。匯豐銀行協同中國兩家銀行已為孟加拉國的一個發電廠提供了債務貸款,設計,諮詢,工程和建築領域的專家由中國主要企業提供;英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BP正在為其長期合作伙伴中石油和中海油分別在伊拉克和印度尼西亞的項目提供服務和專長支持。英國企業年利達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已為中國的銀行就在巴基斯坦的煤礦及附屬電廠融資提供了法律服務;而畢馬威正在為在尼日利亞尋求融資項目的一家中國的銀行提供諮詢服務。這些項目突出的一點就是簽署了 很多具有開創性的協議,如倫敦金屬交易所和數家中國機構簽署協議,建立“一帶一路”沿線金融和物理連接。中國企業還利用在英國積累的技術、專門技能和人才來把握在第三國的市場機會。中英關係作為進入國際業務的跳板,正在為中英兩國創造雙贏局面。
從報告中可以明顯看出,從亞洲到中東,從非洲和東歐,以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英國企業已經在與中國企業開展合作,助力“一帶一路”願景變成現實。通過突出這些個案,英中貿易協會希望可以鼓勵更多中國企業和英國企業緊跟他們成功的步伐。
請按此閱讀報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