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香港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 | 2015年08月05日

一带一路与香港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一带一路」之于香港,一则是喜,一则是忧。喜者是「一带一路」所包含的商机,可能为香港带来脱胎换骨的机遇。忧者是「一带一路」所可能引发的划时代变迁,会使香港被更边缘化。世事无绝对,是喜是忧,并非命定。观乎往绩,我相信是喜多于忧,但关键在于灵活掌握与应对。

扬长避短,发挥地域、行业优势

边缘化之说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八十年代本地大量制造业北移已有「产业空洞化」之虑,其后随着国内开放,贸易、物流等中介行业也面临「非中介化」的威胁。结果是老旧行业以极速「空洞化」,但同时亦带动相关而更高增值行业如设计、金融、市场推广等商业服务高速兴起。当然,转化过程不无痛苦,但若非与时并进,以香港弹丸之地,螳臂挡车恐怕只会更悲惨收场。

 
 

从表面看,「一带一路」对港之危有二:一是地缘,带路沿线国家有不少是香港联系不强的地区,如中亚、西亚、中东欧等;二是行业,基础设施如高铁、资源开采、冶炼等也非香港业界的强项。

要转危为机,关键在于机动灵活、避短扬长。以地区言,香港应专注经贸联系较强的区域,如东南亚、南亚和中东。特别是印度、印尼、越南和迪拜等位居香港出口前列或潜力丰厚的国家和枢纽城市。深化与有关国家的联系,积极参与和签订双、多边经贸税务协议,加强推广,鼓励多层次交流、培训等。对联系不强的中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则应集中开拓官方和民间的交流渠道,提高签证、交通、通关、认证、税务等旅游、贸易和投资便利程度,为更广泛的经贸交流打好基础。

在行业方面,则可以发挥香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最高度国际化和熟悉中国国情的服务中心优势,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支援,特别在四个方面:

  1. 金融:包括筹融资、汇兑保险、财资与风险管理、人民币国际化等。
  2. 航运物流:包括区域配送、海陆空联运、价值链管理等。
  3. 商贸推广:如会议展览、商贸配对、质检设计、产权交易、品牌管理等。
  4. 跨境投资:包括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收购合并、法律仲裁、地区总部等服务。
表:亚太地区谈判中的主要贸易组织
香港要积极参与地区贸易组织
资料来源:香港贸发局
表:亚太地区谈判中的主要贸易组织
香港要积极参与地区贸易组织
资料来源:香港贸发局
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国家地区(2013年底累计)
香港是跨境投资的枢纽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 2013
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国家地区(2013年底累计)
香港是跨境投资的枢纽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 2013

结合市场,走向全球

除了上述的地区和行业重点,香港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还有两个不可忽略的角色:一是对国际市场规则的掌握,二是与带路以外地区的联系。

「一带一路」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能否有机地结合沿线国家长远经济发展的需要,达致互利双赢。这须要尽量发挥市场的力量,按照经济规律,依国际通行的守则办事。但「一带一路」牵涉不少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公营部门的计划和参与。如何结合计划与市场,平衡公私营机构的利益,是成败关键所在。香港不少基建如电力、港口、电讯、桥梁、隧道、铁路、机场等都是以私营、公私合作或法定企业投资经营,而且效率、标准都达到国际极高水平,可为「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帮助。

「一带一路」的成败还有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要最终超越带路沿线地区,成为一个覆盖全球,推动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发展策略。这需要一个能够把「一带一路」的信息传递到带路之外,特别是美、欧、日等主要工业国的超级联络人。香港正好充当这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以它与发达市场广泛紧密的经贸联系,为「一带一路」覆盖全球作出贡献。如此,除了可借「一带一路」之力,巩固香港支柱行业的优势,开拓带路沿线市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也可让香港在世界经济新秩序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本文原载于香港经济日报(2015年8月4日)

资料提供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