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商機:醫療服務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 2016年07月07日

北歐商機:醫療服務

人口老化及公共醫療開支不斷攀升,已成為全球日益關注的議題,促使各地政府採取行動,改革公共醫療服務體系。北歐各國與香港的醫療服務水平相若,同樣以稅收支持醫療系統,因此雙方在許多方面都可以是理想的合作夥伴,包括疾病預防、治療及長者護理服務;同時,重組醫療服務機制亦屬要務,雙方可嘗試攜手推進醫療科技改革。再者,香港具備扎實的醫學研究及教學基礎,在尖端醫學方面有能力擔當北歐國家的研發夥伴。

北歐模式的競爭力與面對的挑戰

在北歐地區,民眾平均壽命約為80歲,嬰兒死亡率屬全球最低之列。北歐的醫療系統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醫院對患者一視同仁,提供人性化的優質服務,譽滿全球。北歐的醫療系統幾乎完全由稅收(例如國家、地區和地方稅收)或法定醫療保險計劃支持,幾乎所有醫院均為公營性質或由政府管理。北歐的稅收較其他歐洲經濟體為高,個人所得稅率最高可達60%以上。

圖: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
圖: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


北歐居民可免費獲得大部分醫療服務,病人支付的藥費及特殊治療費用亦不會超過某一上限。這造成北歐各國政府的醫療服務開支不斷攀升,瑞典尤甚。

圖:醫療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
圖:醫療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


目前,北歐各國已設立初級醫療體系,若非急症,病人須先由普通科醫生看診,方可入院治療或轉介予專科醫生,而專科治療通常在醫院以外場所提供。設立這個體系,一方面可以縮短不必要的留院時間,降低國家和市政府與日俱增的預算壓力,同時亦可提高看診效率,減少輪候人龍。同時,北歐各地亦推行一套成熟的疾病防治系統,包括預防職業病以及各類母嬰疾病。

電子化醫療服務

北歐各國不僅在創新及科技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網上醫療服務亦相當發達,全面推廣病人以電子方式與醫療系統溝通。北歐各國基礎設施完善,資訊與通訊技術非常發達,智能手機普及率很高,民眾熟悉電腦操作,有利政府提供電子化醫療服務,即使鄉村地區亦能受惠。

以位於瑞典北部的西博滕省(County of Västerbotten)為例,該省的電子化醫療服務十分發達,設有獨立的加速器控制網絡(Accelerator Control Network,簡稱ACNET),所有醫療相關機構均可透過這個網絡迅速調取醫療記錄,同時亦可高速傳送圖像及視頻。這個網絡不僅節省了醫生和患者的時間和交通支出,亦可以較低成本為居民提供較高質素的醫療護理服務。

圖片:西博滕省的醫療服務
圖片:西博滕省的醫療服務


西博滕省議會提供多項電子化醫療服務,包括利用便攜式健康監控設備在家監控生理參數,例如心電圖、肺功能、血氧飽和度以及脈搏和血壓指數;為有語言、閱讀和表達障礙的患者提供遠程語言治療;以及採用電子聽診器為患有功能性心雜音症的病童看診並進行遠距離會診。

相片:西博滕省的遙距看診服務及電子化醫療系統
西博滕省的遙距看診服務及電子化醫療系統
資料來源:西博滕省議會
相片:西博滕省的遙距看診服務及電子化醫療系統
西博滕省的遙距看診服務及電子化醫療系統
資料來源:西博滕省議會


西博滕省的試行公私營醫療界別合作模式

北歐各國抱持開放的態度,樂意與當地及全球企業合作,發掘新的醫療體系或模式以克服不斷出現的挑戰。西博滕省議會素以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著稱,已立下雄心壯志要為居民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令該省在2020年成為全球人口最健康的地區。為此,西博滕省積極邀請全球醫療企業參與這個宏圖大計。

過往的公私營界別合作項目中,私企一般僅負責提供服務。現在,西博滕省視私企為合作夥伴甚至共同所有人,這對北歐的醫療服務業而言是一種嶄新的合作模式。目前,兩家私企即飛利浦(Philips,醫療設備領域)和羅氏(Roche,診斷和製藥領域)正在西博滕省開展試點項目,探索如何通過公私營界別合作,為醫療服務建立一個長期自資的投資框架。

按照合作計劃,這兩家私企將向西博滕省議會提供諮詢服務,針對改革現有醫療體系的需要,提出適切的解決方案,以及引入嶄新的設備和技術。飛利浦和羅氏希望通過縮減住院及看診時間,改善醫療服務體驗以及減少醫務人員的病假天數,降低整體醫療成本(約佔西博滕省預算80%),而飛利浦和羅氏將向當地政府收取費用。

同時,西博滕省亦為飛利浦和羅氏提供測試場所,包括多間醫院及基層醫療中心,測試可應用於其他範疇的新方案及服務。例如,飛利浦和羅氏打算設立一所環境良好的新精神科診所,已就這個試點項目於西博滕省首府于默奧的一所醫院內進行多項測試及研究。

香港可與北歐合作測試和推廣新醫療模式   

相較北歐諸國,雖然香港的醫療體系傾向「雙軌發展」,涵蓋公私營界別,但是本港的公共醫療服務很大程度上由政府資助,全港市民皆可使用;再者,香港和北歐國家一樣要面對人口老化、平均壽命延長和醫療開支攀升等問題。因此,在公共醫療服務、電子化醫療系統及其他創新醫療方案上,香港與北歐諸國大有合作空間。

公共醫療機構承受沉重壓力,為處理這問題,香港及北歐諸國均致力加強公私營界別合作,期望能縮短輪候時間以及履行其他服務承諾。為此,香港可參考北歐例如瑞典西博滕省議會的新公私營界別合作模式,藉此瞭解各類醫療私企(例如醫療設備供應商、藥廠、診斷儀器公司)如何參與公共醫療體系改革,以及如何輸出這些合作經驗,進一步調整並應用到其他社會人口特徵不同的市場。

中國推動醫療政策改革的同時,居民購買力顯著增強,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日增。隨著健康意識和經濟負擔能力上升,內地消費者也希望享用到更多元化和高質素的醫療服務。為把握中國內地醫療市場迅速擴大帶來的機遇,北歐公司可以考慮在香港開設公司,與本港的醫院及診所合作,藉此受惠於CEPA的開放措施;同時亦可借助香港長期以來與內地製造商及分銷商建立的聯繫,進入內地市場。

醫療改革推出前夕,醫療科技公司通常會重點研發價格較低、投產速度更快且方便患者使用的產品。例如,中國於「十三五」規劃中鼓勵研發可操作手術的機器人、醫學影像技術、可穿戴式儀器以及適合傳統中醫使用的設備。不過,創新醫療產品及設備往往需要定期升級或重新設計,成本不菲,難免加重政府財政負擔。

縱使這些問題不易解決,但香港與北歐各國的學術界及商界別仍可於醫學研發領域緊密合作,把醫學研究結果及本地創新成果商業化,或是進行轉讓及授權,從而為香港消費者及公營機構提供更多具競爭力的選擇。

香港作為尖端醫學研發夥伴

北歐醫療界早已知悉,香港具備扎實的醫學研究及教學基礎,擁有成熟的醫療集群。2015年2月,著名的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 (Karolinska Institutet) 於香港開設首個海外研究中心,再次引起北歐各國注意。新開設的研究中心不僅有助香港與北歐的頂尖醫療團隊在尖端醫學的研究領域展開合作,例如研究利用幹細胞技術治療柏金遜症,同時亦為雙方日後在醫療科技等領域進一步合作奠下基礎。

香港是個金融中心,也是崇尚企業家精神的城市,現正積極發展一個富有活力的創業生態系統,以促進創新與科技發展。隨著友邦保險於亞洲推出首個醫療科技加速器計劃(「友邦創業加速器」,AIA Accelerator),一些創新投資培育機構如Nest [1] 也更積極地向香港的醫療科技初創公司提供種子資金及專家團隊。

另一方面,北歐亦有多個生命科學產業集群,例如芬蘭的醫療生物谷「HealthBIO」,以及丹麥和瑞典的藥谷「Medicon Valley」。1997年,丹麥的Copenhagen Capacity [2] 與瑞典的Invest in Skåne共同組建藥谷,致力打造為歐洲最具吸引力的生物科技園區。現在,這些園區也積極接觸香港和亞洲的醫療企業,包括醫療設備製造商及醫療科技研發機構,尋求投資與合作機會。

圖片:橫跨哥本哈根及瑞典南部的藥谷
圖片:橫跨哥本哈根及瑞典南部的藥谷


香港可以與北歐的初創醫療公司緊密合作,協助他們在中國內地尋找合作夥伴及客戶,推動北歐與中國內地及亞洲在醫療科技方面的合作。同時,香港亦可擔當中立的風險控制者,協助北歐的醫療科技公司篩選內地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潛在投資者。

 


[1] Nest是香港主要的創新投資培育機構,為亞洲各地的初創企業提供全面服務,包括提供種子資金及專家團隊。
[2] Copenhagen Capacity是大哥本哈根地區負責招攬投資及推動經濟發展的官方機構。

資料提供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