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vs.「印太倡议」

世界华商组织联盟《华商世界》

继美中两国贸易战的持续发烧,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印太倡议」以抗衡中国推行5年的「一带一路」经济倡议。此举也揭开了太平洋两岸国力竞赛的序幕,各国如何维持与美、中的互动,各有各的盘算。

美国总统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后,就致力推动新的「印太」战略,以强化对成长迅速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承诺。去年11月的亚洲行,特朗普提出「印太战略」,要与日本、印度、澳洲等民主国家共同卫护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自由与稳定。把亚太加上印度洋,成为跨越两洋的民主国家安全合作,有抗衡「一带一路」之意,此外,也是基于国安体系对中国定位的改变而定的策略。

美国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以中国主导的「开发银行」,对高风险地区的铁路、公路、水坝、发电厂、港口等基础建设提供融资,藉此输出过剩产品与设备,并由国企包揽工程,增加中国影响力。「一带」的陆路经过中亚、中东极度不稳定地区,美国并不在意;印太战略重点在牵制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非洲以至威尼斯的海线「一路」。中国规划在这一路投资兴建港口、码头当备用转运基地,以防止麻六甲海峡被封锁。

美国将投入4.13亿美元打造「印太倡议」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chael Pompeo)在7月底指出,特朗普政府初期将投入1亿1300万美元打造「印太倡议」,聚焦三大领域,包括数位经济、能源及基础设施,这是展现美国对区域的承诺。蓬佩奥表示,「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在贸易上是追求真正以市场为主导的公平竞争。接着,美国国务卿蓬佩奥8月初宣布,美国将投资3 亿美元,为美国与印太国家的安全合作挹注新的资金。这是美方对印太战略下的印太经济的近一步「加码」。尽管蓬佩奥未点名中国,外界多将美国的「印太倡议」与中国的「一带一路」相比。

2030中国超越美国

金融海啸之后,中国大陆对于全球经济成长率的贡献不仅远高于美国,且从2012年以来都大于美国、欧盟、与日本的总和。

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让中国大陆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后,逐步拉开领先日本的差距,缩短和美国的距离。世界银行曾经在2013年出版一份名为《中国2030》的研究报告,假设的情境就是中国大陆在 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份报告同时向中国大陆官方提出了达成目标的兴革建议,这些建议有许多被纳入了「十三五规画」中。

美国对于中国大陆赶超的可能显然是忌惮的,所以,从欧巴马时代的「重返亚洲」与「亚太再平衡」,到如今特朗普的贸易战和「印太战略」,都是锁定了中国大陆作为战略竞争对手,想要阻挠中国成长壮大。

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18份「一带一路」合作协定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高调宣布设立「印太战略」基金,被认为是针对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大陆商务部同一天公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直接投资76.8亿美元,仅占同期大陆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2.3%,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主要投向新加坡、寮国、马来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印尼、泰国和柬埔寨等国家。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对外直接投资共624.3亿美元,年增17.8%。

在中国的积极努力下,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持肯定态度,「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合作、项目合作、经贸合作、金融服务、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际合作方面,已有 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大陆签署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定,这也意味着全世界半数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

日前,习近平出访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等波斯湾与非洲国家时,展现与各国加强「一带一路」合作的期望。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底访问欧洲国家保加利亚时,中方强调,中保两国近年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在贸易、投资、农业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中欧班列已开行1万列 分散单靠美市场风险

「中欧班列」已累积开行达1万列,初步达成重去重回,今年上半年返程班列占去程的69%,已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代表中欧班列形成规模效应后,将带动产业链的重新布局,从海洋转向内陆,可分散只靠美国市场的风险。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往来于中国大陆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国际铁路联运班列。日渐密集的班次和日渐丰富的货物,连结了中国大陆和中亚及欧洲,更丰富了沿线民众的生活。

中欧班列开行至今已取得十大主要成效。举例来说:在去程的路上,目前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品类已从单一的IT 产品,扩大到衣服鞋帽、汽车汽配、粮食食品、葡萄酒、咖啡豆、木材、家具、化工品、小商品、机械设备等品类;返程已形成以汽配、机械设备、日用品、食品、木材为主的固定回程货源。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仅促进了中欧之间经贸往来,更拉近了欧亚的距离。

在运能保障上,根据大陆发运需求动态调整运行图,  第三十九期∣2018∣华商世界 23 基本形成了65条中欧班列路线,统一从西中东三条通道出境与国外铁路顺畅衔接。在开行范围上,逐步实现由大陆 48个城市开往欧洲14个国家、40多个城市。运行时间上,在大陆国内压缩近 小时,宽轨段运行时间最快压缩至135小时。

部分国家缺乏偿债能力,陷入债务危机

又名「新丝路」的「一带一路」计画,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首度宣布,目标锁定环绕地球建设铁公路和港口,北京则提供许多参与计画国家数十亿美元的贷款,来进行建设。然而5年下来,越来越多人担忧,这些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可能缺乏偿债能力,反而陷入债务危机。

马来西亚首相马哈地(Mahathir Mohamad)8月访问北京时便表示,马国将暂时停止两项由北京出资的「一带一路」计画,包括中国分别出借200亿美元给马来西亚兴建的东海岸铁路项目,及23亿美元的沙巴天然气管道项目。巴基斯坦因「一带一路」的建设而积欠中国620亿美元,正在寻求纾困方案。外界担忧,为建设斥资数百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CPEC),巴国向中国借贷,但未来可能无力偿还。

斯里兰卡则已因积欠中国庞大债务,而付出沉重代价。由于无力偿还斥资14亿美元兴建的战略性港口相关债务,斯里兰卡去年将港口出租给中方99年,让中国在印度洋有一个重要立足点。

缅甸政府也表示,希望能压低孟加拉湾皎漂深水港计画的建造成本。中国参与这项造价达90亿美元的计画,这座港口对中国而言相当关键,是中国南部从印度洋取得石油距离最短的管道,避开麻六甲海峡战略咽喉。

美国抗议--IMF介入纾困,等于间接助力中国

在中美贸易战升温之际,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传出导致多国债台高筑,并准备向国际货币基金(IMF)求助。对此,多名美国参议员联署向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施压,要求华府应明确表态让「一带一路」踩煞车,因为IMF一旦介入纾困,亦等于间接助力中国。

目前约有70个国家正在建设由中国资助的项目。斯里兰卡已向IMF请求救助,预计巴基斯坦也将在今秋提出救助请求。巴基斯坦的债务危机主要是受到620亿美元基础设施升级专案影响,其中包括价值20亿美元的空调地铁系统等专案。

「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抗衡中国「丝路基金」

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倡议迈入5周年之际,美国为了与「一带一路」抗衡,正准备整并政府的海外投资单位,成立一个年度预算600亿美元、名为「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的机构,专责处理海外的投资案件。新的机构将有广泛的权力和中国针锋相对。

特朗普原有意把尼克森1971年成立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裁撤,后来在国安会和行政管理暨预算局建议下,反而打算强化OPIC的功能,甚至把其它与海外投资相关的单位都整并到以OPIC为主体、名为「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的机构,预算也从原本OPIC的230亿美元大增至600亿美元。

OPIC虽是冷衙门,但过去40年来年年获利,为削减赤字做出了85亿美元贡献。业务涉及贷款担保、直接贷款以及政治风险保险。该机构投资或担保的项目包括哥伦比亚一条收费公路、洪都拉斯一座地热发电厂、乌干达多个蜂窝塔(行动通信基地台)以及乌克兰一核燃料存储设施。

此法案日前已在众院通过,接下来只剩参院这一关。中国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底在北京成立了「丝路基金」,以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开发、产业合作等项目提供融资。

中国政府在「丝路基金」成立之初出资400亿美元,去年又宣布增资1000亿人民币,总计约1.7兆台币,如今美国准备投入600亿美元成立「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与丝路基金对杠的味道相当明显。

美国联日澳印 推动印太战略

美国推动印太战略,要与日、澳、印度等国联合遏制中国大陆,专家分析,日本澳洲是美国传统盟友,印太战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要看印度。而近来中国大陆与印度回暖,可说是中国大陆应对印太战略所采取的对抗策略。

此外,美国和印度首次外交与国防2+2对话已于9月初举行,双方会后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印度和美国签署了具历史意义的通讯相容与安全协定(COMCASA)。

这场2+2对话,是由印度外交部长史瓦拉吉、国防部长希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与美国国务卿庞培欧(Mike Pompeo)、国防部长马提斯(Jim Mattis)率领各自的团队进行,对话的重点在确保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自由与遵行国际法。史瓦拉吉说,四位部长在讨论中对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观念逐渐相同,「我们认为印太是一个自由、开放与包容的概念,且以东协为核心,并以(美印)两国追求的共同规则为基础来定义」。美印双方认为,印太地区已成为美印双边合作重要的一部分,有必要对海上贸易维持开放。这场对话被视为美国印太战略携手印度,共同对抗中国在印太地区扩张的关键对话。

各国如何维持与美、中交往,各有盘算

尽管美国释出1.13亿美元,投入印太战略的基础建设,欲在经济方面与大陆「一带一路」倡议一较高下,补足印太战略只有军事、却没有经济的缺点。但东协各国目前的反应明显对此都存有高度疑虑,显然仍希望依照传统的「军事安全靠美国、经济利益靠中国」的路线。

分析家认为,由于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出口商的供应链密不可分,美国恐怕难以向他们推销「印太倡议」,甚至还可能令美中紧张关系火上加油,因为中国也持续透过「一带一路」开发计画,在东南亚撒钱和扩大影响力。

新加坡7月已正式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有的国家愿意参与标准较高的CPTPP,有的国家则是选择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至于美国要如何与区域内的成员交往,相信各成员会有自己的选择。此外,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成员,今年又是轮值主席国,期待RCEP能有进展,让ASEAN更强大。

美中贸易情势紧张之际,对区域国家来说,如何维持自身最大利益,尤其是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寻求以双边协定拓展关系,各国要如何维持与美、中交往,各有盘算。

 

原文刊载于世界华商组织联盟《华商世界》第三十九期2018年10月至12月号,请按此阅览原文。(P.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