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的「一带一路」机遇

中东欧国家在中国外交政策考量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目前处境困难但尚有可为的中东欧企业,对资金充裕的中国「白武士」大表欢迎,而且中方乐于为政府间的大型基建项目融资,并为初创企业提供种子资金,也为中东欧国家重振经济及恢复其工商业实力带来难得的助力。

中东欧国家是「16 + 1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

2011年,中国重提与中东欧16国互相合作,其中涉及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及斯洛文尼亚等国家。2012年,相关国家领导人在华沙举行首次会晤,标志着「16 + 1合作」模式或机制正式启动。在这个机制下,中方将以商业化模式参与合作,为采用中国产品及装备的投资项目提供优惠的融资支持。

表:中东欧国家的市场规模
表:中东欧国家的市场规模


「16 + 1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不仅受到各成员国欢迎,而且日益被资金紧缺的中东欧国家当作回旋余地,以免违反欧盟对主权债务水平的限制。中国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和联系,也有助「一带一路」倡议成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及促进沿线60多个国家进一步融合。中东欧国家是亚洲与西欧之间的战略联系,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至关重要。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投资贸易不断扩大

中国投资者凭藉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良好关系,加上中国在世纪之交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中东欧国家投资已有一段时间。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当蓬勃,双边贸易亦欣欣向荣。

在截至2014年的5年间,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由8.53亿美元增至17亿美元,增幅近100%。在中东欧16国中,匈牙利、波兰和捷克三国占总额超过三分之二,然后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三国,共占30%。

表:中国在中东欧16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表:中国在中东欧16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可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却不平衡。2015年,中国对16国的出口规模,是从16国进口的两倍。庞大的贸易不平衡已引发不少呼声,要求建立新的发展模式,扩大铁路、公路、隧道、桥梁、电厂、电网、工业及物流园区、港口和机场等基建投资,加强双方的联系。

表:2015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
表:2015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


事实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正趋向平衡,主要是由于中国对来自中东欧国家的金属、矿产、化工和食品饮料等产品的需求上升。2011年至2015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增长6.4%,由529亿美元增至563亿美元。同期,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出口只增长5.0%,而从16国的进口则增长10.5%。与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相似,波兰、捷克和匈牙利是中国在中东欧16国中的三大贸易伙伴,2015年共占双边贸易的64%以上。

香港在中东欧16国的投资微不足道,而贸易模式则跟内地与中东欧国家的整体贸易一致;在2015年,香港与匈牙利、波兰和捷克的贸易占香港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总额近75%。2016年上半年,与匈牙利和波兰的贸易比去年同期同样录得24%的增幅,较整个地区13%的平均水平为高。匈波两国不仅是中东欧国家中较大的市场,更是香港贸易商快速增长的出口目的地。

表:2015年香港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
表:2015年香港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


展望未来,「16 + 1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协调,预计将提供新机遇,扩大并加深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中东欧国家从出口目的地发展为生产、技术、金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合作伙伴,与中国的贸易很可能出现新模式,涉及技术含量更多的更高增值货物和服务。

不同的货物和服务在中东欧国家的表现参差不齐,而电子产品作为香港最大的商品出口收入来源,在该地区一直有不俗的表现,尤以拥有电子制造外判集群的国家为然。随着其他更遥远的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加上生产商更须获取邻近主要市场之利和提升库存管理效率,这些国家的地位日益重要。

自苏联时代起,匈牙利一直专门生产汽车,而该国的汽车零部件及电子制造业均有悠久的历史。匈牙利是中东欧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国,占区内电子产品总产出约30%。与此同时,捷克拥有发达的汽车工业集群,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是最成功的中东欧国家。至于波兰,则拥有最大的国内市场,在制造业及自动化方面亦在区内居于前列。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国家落实的事例

大部分甚至全部中东欧国家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者,但有些国家参与的程度较高。例如,波兰凭藉其发达的工业市场及在物流上的重要性(据估计,欧洲的道路运输有25%由波兰公司经营),不仅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也是迄今唯一加入亚投行的中东欧国家。

2013年,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省省会成都开往波兰罗兹(Łódź)的快速货运铁路线开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连接亚洲与西欧的重要通道。货运列车只需10至12天就可把中国货物运到波兰,较海运快一倍。货物到达罗兹后可以通过欧洲的铁路及公路网,运往位于伦敦、巴黎、柏林和罗马的仓库或客户。

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16个城市已开通货柜列车铁路线,前往欧洲12个城市,包括多个中东欧国家,如波兰的罗兹、捷克的帕尔杜比采(Pardubice)和斯洛伐克的科希策(Košice)。去年,中欧货运列车共开出815班,比上年增长165%。

为加强中波两国企业的合作,波兰已在成都提供领事服务,而罗兹市政府也在成都设立办事处。这种在国家以下层面的合作已经制度化,并将逐渐成为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范例。

另外,匈牙利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也已签订协议建设由首都布达佩斯至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高速铁路。这个项目的85%资金由中方融资,预计2017年建成,届时匈塞两国首都之间的行车时间可由8小时缩短至3小时。

塞尔维亚是巴尔干半岛的重要国家之一,于2009年成为中国在中东欧的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这种互利的双边关系,重点放在「一带一路」下的经济合作。中国在塞尔维亚的标志性项目有贝尔格莱德多瑙河上的米哈伊洛普平桥(Mihailo Pupin Bridge)、泛欧11号走廊(Corridor 11)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以及科斯托拉克(Kostolac)火力发电站附近煤矿的扩建工程。

布达佩斯至贝尔格莱德的高速铁路将延伸到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Skopje)和希腊首都雅典,可使中国货运列车到达爱琴海和地中海。为取得更佳的协同效应,中国国有航运巨头中远集团继2009年取得希腊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 port)2号及3号码头的35年经营权后,最近又收购比雷埃夫斯港务局(Piraeus Port Authority)的多数股权。

比雷埃夫斯是北地中海最接近苏彝士运河的港口,不仅是地中海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亚洲货物输往欧洲的重要转运中心。例如,凭藉上述的快速铁路运输,中国出口货物可提前7至11天运抵德国。

中国亦计划投资建设及改造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和黑海的港口设施,重点是加强各港口与沿岸工业及物流园区之间的产能合作,当中不少计划正在商讨或有待实施。

香港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中的独特作用

一个以加强互联互通和扩大多边投资为特点的新发展模式,将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合作迈向更高层次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趋向平衡,加上中东欧国家工业产能及物流网络正不断改进,对成功实施「一带一路」非常有利。

与「一带一路」有关的投资机会包括在直接连接亚洲与欧洲的欧亚陆桥沿线及区外的物流合作。项目拥有者正在寻找有竞争力的融资/合作机会,对海事金融、基建投标、项目管理和融资需求甚殷,而在欧洲的低利率环境下,亚洲的投资者亦在寻找更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香港是亚洲的区域金融中心,中国内地约60%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投向香港或经香港进行。今后,香港仍将是中国内地企业投资于新建企业或合资项目的桥头堡,藉此探索「走出去」的机遇。这些项目可能包括使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工厂,或者是进行合并收购以重振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因此,香港大有条件协助中东欧国家企业物色来自亚洲的投资合作伙伴,尤以中国内地为然。

香港在协助中国内地企业到海外投资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及丰富的经验。「16+1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在于协助企业协调其全球供应链,预料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以及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均会随之大增,香港在此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香港与亚洲其他地区有着广泛联系,并拥有自由港的优势,而且汇聚不少成本效益高的多式联运物流方案及专业服务供应商,可为中东欧国家提供大量机会,以进入蓬勃发展的亚洲市场。随着欧亚第二陆桥成形及新铁路开始营运,香港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

越来越多中东欧企业视香港为理想平台和超级联系人,有助他们在中国内地及亚洲其他市场推广其产品,纷纷参加在港举行的展览会及会议,以便接触亚洲买家及合作伙伴。举例来说,以出口食品到中国内地而论,波兰是中东欧地区的领导者,自2013年起在香港美食博览设立国家馆,到2016年展馆面积已近300平方米。由于欧洲市场缺乏庞大年轻人口及收入不断提高等增长动力,中东欧国家的企业日益重视亚洲,而他们来港参加展览会的趋势有望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