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發展報告(1)

背景

中國現正推動「一帶一路」發展,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外發展戰略。2015年3月,中國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願景與行動」),倡議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以便推動沿綫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願景與行動」特別表明,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希望與亞洲、歐洲、非洲等沿綫國家着力研究解决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以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包括加强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磋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以便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拓展相互投資領域;同時要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用以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包括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希望與「一帶一路」國家携手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發展概况

中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始於2006年,主要是由中國商務部牽頭,與政治穩定且與中國關係較好的國家政府達成共識,然後以國內審批通過的企業為建設經營主體,由該企業與國外政府協議和簽約,在有關國家投資建設、或與所在國企業共同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完善、主導產業明確、公共服務功能健全的產業園區,再由該企業開展對外招商,吸引國內、所在國和其他外國相關企業入區投資發展,形成產業集群,並建立相對完善的產業鏈,這種發展模式相當於中國企業以集群、抱團方式,集體對外進行直接投資和經貿合作。

為進一步創新和推動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發展,完善建設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服務工作,2013年商務部、財政部聯合制訂了《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確認考核和年度考核管理辦法》。有關《管理辦法》的合作區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含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註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資控股企業(以下稱實施企業),通過在境外設立的中資控股的獨立法人機構(以下稱建區企業),投資建設的基礎設施完備、主導產業明確、具有集聚和輻射效應的產業園區。

申請確認考核的合作區應有利於中國優勢產業「走出去」,優化國內產業結構;有利於利用資源,提高資源配置能力;有利於建立商貿物流網絡,拓展貿易發展空間;有利於開展技術合作,提升技術創新水平;有利於促進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與外國夥伴實現互利共贏等。

根據《管理辦法》通過確認考核或年度考核的合作區,可申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資助,包括相關金融機構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和貸款條件的建區和入區企業,積極提供必要的授信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務。

據2013年《商務部、國家開發銀行關於支持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商務部和國家開發銀行共同建立合作區項目協調和信息共享等聯合工作機制,為符合條件的合作區實施企業、入區企業提供投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具體措施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根據國家對外發展戰略的需要,支持國內產業集群「走出去」,為合作區建設提供投融資等服務,同時積極探討依托境外金融機構信用、項目自身及其他資產抵質押、土地出讓應收賬款質押等模式,為合作區實施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通過與東道國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合作,以轉貸款、銀團貸款等方式,為入園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境外經貿合作區目前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重要載體和平台。中國商務部數字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企業已在36個國家建設合作區77個,累計投資241.9億美元,入區企業1,522家,總產值702.8億美元。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成效尤其顯著。「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大多處於工業化發展初期,具良好市場發展潛力,和强烈吸引外商投資意願。中國現時在20個「一帶一路」國家正在建設56個合作區,佔所有在建的境外合作區總數72.7%,累計投資185.5億美元,入區企業1,082家,總產值506.9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職位約18萬個,促進合作區所在國的工業化和相關產業發展,特別是輕紡、家電、鋼鐵、建材、化工、汽車、機械、礦產品等重點產業發展和升級。[1]

亞洲經濟貿易合作區個案

中國在「一帶一路」的合作區遍及歐洲、亞洲和非洲等地,不同地點合作區在資源、市場、交通運輸、基建等方面各具優勢。當中亞洲地區更是中國開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重點地區之一。順應大部分亞洲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近年積極以工業園等經濟特區模式吸引投資,推動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中國更可把經濟貿易合作建設作為重要推動力,加强與東南亞地區合作,構建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

對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中小型企業而言,他們似乎也較樂意聚焦東南亞地區的發展機會。無論是前往東南亞直接投資設廠從事加工貿易、與當地夥伴開展產能合作,或發掘當地的工業物料和消費市場等,均受到中小企業青睞。事實上,東南亞國家近年工業生產迅速擴張,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加,已逐漸與中國建立緊密的供應鏈關係。

根據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16年中在華南地區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的內地企業(83%)表示希望前往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東南亞地區,發掘「一帶一路」商機,其次是前往南亞(27%)、中歐及東歐(24%)等地。他們希望增加銷售各類產品往「一帶一路」市場(88%),部分企業則希望前往當地投資設廠生產(36%),或在當地採購各類消費品/食品或原材料等(35%)。

圖:內地企業在未來1至3年考慮在「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發掘商機意向
 
圖:內地企業在未來1至3年考慮在「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發掘商機意向
 

中國目前在東盟投資並通過考核的合作區包括:(1)中國印度尼西亞聚龍農業產業合作區;(2)老撾萬象賽色塔綜合開發區;(3)柬埔寨經濟特區;(4)泰中羅勇工業園;和(5)越南龍江工業園。另外,由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政府共同開創的「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新模式,分別在馬來西亞關丹和中國廣西欽州建立兩個產業園區,有望成為中國政府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先行探索和實踐的經濟合作項目。

按此購買這份研究報告。


[1]資料來源:中國商務部

 

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發展報告 (2)

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發展報告 (3)

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發展報告 (4)

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發展報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