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沿线国家在政策上配合,拆墙松绑,促进投资及商贸合作。于9月11日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就以"化愿景为行动"为主题,聚焦基建与东盟所带来的投资机遇。

逾3,000名政商界精英参与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请来了40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高层及商界翘楚,就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新发展,以及为不同界别带来的机遇深入讨论外,更设有投资项目介绍、一对一项目对接,以及各类专业服务展区介绍,集智库和实质合作于一身,高峰论坛共吸引约50个国家及地区,超过3,000名来自政商界的精英参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于论坛开幕环节的主题演说中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支持香港发展经济,在推进"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策略中,发挥优势,使香港在服务国家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商务部副部长高燕表示,香港可以跟内地联手,打造投、融资平台、交通和物流枢纽,以及专业服务平台,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令香港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表示,香港能够在"一带一路"中,发挥促成者和推动者的独特作用。

香港贸发局主席罗康瑞表示︰"今届论坛以‘化愿景为行动’为题,旨在结合项目计划、投资者以及具专业知识的专才,变成商业化、具经济效益及可投资的发展项目。"他又表示,香港贸发局将联系世界各地对"一带一路"倡议有兴趣的组织,组成联盟,致力推广倡议的商机。

(左图)宁吉喆;(右图)高燕

(左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支持香港发展经济。(右图)商务部副部长高燕表示,香港可以跟内地联手,打造投、融资平台、交通和物流枢纽,以及专业服务平台,令香港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左图)林郑月娥;(右图)罗康瑞

(左图)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致辞时表示,现届特区政府跟中央政府商讨新的合作协议,支持香港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右图)香港贸发局主席罗康瑞表示,该局将联系世界各地对"一带一路"倡议有兴趣的组织,组成联盟,致力推广倡议的商机。​​​​​​​

促成实质交易与合作 聚焦东盟基建发展

论坛更是"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洽商合作的平台,例如泰国上市的综合企业Loxley,继五月时接待贸发局访问泰国的代表团后,该企业于论坛期间跟香港科技企业视野机器人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尝试把香港的高新科技带到泰国,从而配合"泰国4.0"的发展计划,希望以科技提升泰国的经济地位。而贸发局也为Loxley的代表,提供项目简介及配对的机会。

首场讨论环节以"投资‘一带一路’︰与政策官员对话"为题,由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担任主持,并与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泰国外交部副部长Virasakdi Futrakul,以及波兰基础设施与建设部副部长Justyna Skrzydło,进行政策解码,透视各国政策走向,为投资做好准备。

另一场讨论环节则针对近年经济起飞的东盟市场,讨论区内基建发展需求和相关机遇,并由亚洲金融集团总裁陈智思担任主持,请来了六位来自香港、中国内地以及东盟国家,在基建项目有实战经验的嘉宾,以项目投资者、服务供应商以及用家的角度,解构基建项目如何配合东盟发展需要,香港企业如何参与其中。

论坛专题午宴则由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致欢迎辞,请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吴洛基博士担任主题演讲嘉宾。据了解,亚投行目前已为其80个成员国提供新平台,支援不同基建项目。吴洛基博士同时也解读了亚洲区内基建发展蓝图,以及该行的投资策略。

Loxley与香港科技企业视野机器人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泰国上市综合企业Loxley,于论坛期间与香港科技企业视野机器人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尝试把香港的高新科技带到泰国,配合"泰国4.0"的发展策略。

鼓励创业者与年轻企业家参与

下午的专题分组论坛,探讨了香港的金融及法律专业如何配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发展。主办方与金管局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IFFO)合办的一场专题分组论坛,由IFFO顾问冯国经博士主持,请来了不同主要持份者,探讨香港金融界如何在项目的财务安排上,协助投资者及项目拥有者,为项目创造最大效益。另一场专题分组论坛则由主办方与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合办,请来了杰出的仲裁员和法律界人士,讲解香港的法律专才如何在基建项目中,由风险评估至制定合同时减少争拗、管理潜在法律风险,及有效解决争议。另一场分组论坛就以"青年企业家分享‘一带一路’机遇"为题,请来香港及东盟国家的青年商界领袖,分享他们眼中的"一带一路"商机,鼓励更多创业者及年轻企业家参与"一带一路"发展。

多个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项目拥有者,带来超过150个不同范畴的投资项目、物色投资者以及相关的服务供应商。主办方按照项目性质,设有三个不同主题的投资项目介绍及交流会。在"运输及物流基建"环节,参与的包括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泰国高速公路管理局、阿布札比哈里发工业区等。"能源、天然资源及公用事业"环节,介绍项目的包括俄罗斯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mpany主席、哈萨克国家财富基金的代表等。而"城市发展"环节,参与的则包括印尼棉兰市加速海事发展理事会、缅甸城市和住房发展部和越南Sunny World Property Development等。主办方同时为项目拥有者、投资者及服务提供者,安排一对一项目对接会,活动成功吸引超过200家企业参与。

吴洛基博士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吴洛基博士表示,亚投行目前已为其80个成员国提供新平台,支援不同基建项目。

投资项目介绍及交流会

各国参会代表带来超过150个投资项目,部分于投资项目介绍及交流会中作简介。

提供金融、法律、科技等服务咨询

为了让来自各地的商界人士,认识香港服务商的优势,论坛现场设有展览区。超过30家银行、金融服务、基础建设及专业服务供应商,为与会人士提供融资、顾问服务、法律、会计以及资讯科技服务的咨询。还有全球投资机遇专区,提供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及德国的最新市场资讯和投资机遇。

今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庆祝活动之一,获得各界支持,体现了庆祝活动的主题"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论坛请来4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商界领袖作为论坛名誉顾问,并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作合作伙伴及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为钻石赞助商。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左图)论坛现场设有展览区,汇聚超过30家银行、金融服务、基础建设及专业服务供应商,为与会人士提供相关服务咨询。(右图)主办方同时为超过200家企业安排了一对一项目对接活动。

 

编辑推荐

中国大力支持老挝发展可持续能源,为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紧密的长期合作铺路。

照片: 水力发电项目能舒纾缓老挝的贫穷问题,同时推动国际合作。
水力发电项目能舒纾缓老挝的贫穷问题,同时推动国际合作。
照片: 水力发电项目能舒纾缓老挝的贫穷问题,同时推动国际合作。
水力发电项目能舒纾缓老挝的贫穷问题,同时推动国际合作。

今年较早时,中国及老挝共同开展发电量达1,156兆瓦(MW)的南乌江流域梯级水力发电项目第二期工程。这项工程在老挝的主要河流南乌江进行,被视为该国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点发展项目。

老挝于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得159亿美元。有见及此,这项工程的造价(28亿美元)大部分由中国承担,老挝则同意未来29年由中方营运水力发电设施。工程完成后,整个设施将由7个水坝及水力发电站组成,预期装机容量达1,156兆瓦,每年能源输出为5,017吉瓦时(GWh)。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总部设于北京,是一家国有水电工程及建造公司,也是南乌工程的中方牵头公司。中国水电与老挝的国有电力公司Electricite Du Laos (EDL)订立协议,同意共同出资开发南乌项目,由EDL持有项目15%权益。根据协议条款,全部发电量将售予EDL。此外,南乌项目的重要性亦在于首次有中国企业取得整条流域的规划及发展权。

南乌项目的第一期工程包括建设南乌2号、5号及6号发电站,已于两年多前完成,并在2015年11月29日首次发电。第一期设施的估计装机容量合共约为540兆瓦,接近当初预计整个项目完成后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大约5个月后,第二期工程动工仪式举行,为余下南乌1号、3号、4号及7号发电站的建造工程揭开序幕。第二期工程预计于2020年完成。

老挝能源及矿业部部长Khammany Inthilath博士强调项目极为重要:「南乌项目完成后,将在纾缓我国贫穷问题方面担当重要角色。其中,项目将推动龙坡邦(Luang Prabang)及丰沙里(Phongsaly)两省的社会及经济发展,大大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素质。

「项目亦可在应对南乌江盘地的季节性干旱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长期为下游耕地提供灌溉用水,并减少土壤侵蚀。」

不过,另一方面,项目也招来四方八面的批评。首先,外界关注这些大规模水力发电项目可能损害环境,尤其是湄公河及其支流一带正发展多个大型水力发电项目,惹人关注。除了南乌项目外,中国亦参与另外多个水力发电工程,包括位于东沙洪(Don Sahong)、北宾(Pak Beng)及沙耶武里(Xayaburi)的项目。

其次,老挝的邻国亦担心,这些水力发电项目的不良效应日积月累,会对水流带来影响。泰国、越南及柬埔寨政府均曾公开反对老挝扩大水力发电计划。

第三,中国在老挝大举投资,令后者因发展基建而债台高筑,是另一为人诟病的地方。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已在老挝注资54亿美元,毫无疑问是老挝的最大境外投资者。

根据老挝政府的数字,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公司在老挝承接的建设项目总值达67亿美元,占老挝基建升级计划总预算开支约30.1%。这些巨额合约让老挝成为东盟集团之中,中国的第三大承建服务输出市场。

大兴土木可谓利弊互见,不过整体而言,老挝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正好符合该国的长远目标,由一个内陆国家发展成为有陆路运输联系的经济体,担当连接邻国的桥梁。此外,老挝与中国一直在多个能源项目合作无间,足以印证两国的友好关系。

在南乌项目第二期工程的发布仪式上,中国驻老挝旧都龙坡邦的总领事黎宝光谈到两国关系:「今年是中国与老挝建交55周年,现在这个合作项目再度动工,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纪念方式了。」

特约记者 Geoff de Freitas 永珍报道

编辑推荐

来源:新华财金社

相片: 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须三大支持控风险 (相片由新华财金社提供)

2014 年以来,中国与阿曼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在中阿博览会框架下,宁夏与阿曼国进行反复协商洽谈后,决定在位于杜库姆经济特区建设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并作为建设开放宁夏、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示范工程重点培育。2016 年这个产业园被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重点推动建设的 20 个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之一,被国家商务部列为 16 个重点国际产能合作园区之一。

调研了解到,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于2011年10月成立,是一个自由贸易区,外国投资者可在此建立100%的独资公司;进口到特区的商品将享受免税待遇;投资者进行注册、取得营业许可和环境许可等证件均可享受国际上流行的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该特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累计投资140亿美元,建有港口、船坞、机场、道路、电厂、水厂、酒店、公寓等,特区内有关公司注册、员工聘用、贸易便利、土地租赁和税费优惠等各项鼓励投资者的政策和措施也已陆续公布实施。

2015年4月,宁夏开始着力推动在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建设中国产业园的工作;2016年5月23日,宁夏与杜库姆经济特区政府就建设中国产业园的协议正式签约;2017年4月19日,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举行奠基典礼和企业入驻签约仪式。

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占地面积 11.72 平方公里,项目建设周期为10年,有望通过5年的建设初具规模,拟建项目规划总投资700多亿元人民币,规划的产业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建筑材料、清真产业、电子商务等9个领域。根据规划,产业园将建设成为拥有"两大空间布局、三大功能平台、六类支柱产业、八项管理服务"的加工制造型经贸合作园区。

中方自阿方提出特区建设之时起,就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合作。

2015年,双方签订了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经过共同努力,产业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顺利奠基启动建设,成为目前单一国家入驻经济特区的最大项目,体现了双方重视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巨大潜力。

由中国国际工程谘询公司完成的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规划中的目标是,10年左右的时间投资100多亿美元,用地12000 亩,用工12000人。18台件大型施工机械已与2016年6月底运达产业园区投入使用。

目前,这个园区已有来自宁夏、辽宁、湖北等地10家企业入驻,签约金额280多亿人民币,包括火力发电、海洋取排水及海水淡化提溴联产、180万吨天然气─甲醇─烯烃、高机动越野车、五星级酒店、年产 1GWp 光伏组件、石油及天然气管材、建材市场、钢丝网骨架增强复合管、柔性高压复合输送管等项目。

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的建设有着三重战略价值:一是产业园位于东西方国际海运航线的交汇点,连接重要生产市场和主要消费市场,地理位置重要,具有成为全球转运枢纽、供应中东市场商品集散中心的潜力;二是杜库姆经济特区在税收、外国投资者准入、生产要素价格、员工聘用、贸易便利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三是产业园可为我国在亚丁湾地区的海军护航舰队提供补给及维修服务,相较巴基斯丹的瓜达尔港可减少一半的航程。

在调研过程中,宁夏中小企业协会会长解孟林等有关人士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支持这个产业园的建设,以防范投资风险。

一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防范政治风险。在国家层面与阿曼政府对接,通过发改委或商务部与阿曼有关部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中国驻阿曼使领馆与投资企业间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及时的提供政策与安全保护。同时,鼓励具有政治风险类承保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向入驻企业提供海外投资保险,购买"海外投资险"。产业园及入驻企业要注重与项目所在地居民构建良好、和谐和友善的社会关系,经济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产业园在当地的声望和名誉。

二要提供产业园扶持资金,同时提供亚投行、丝路基金、国开行等多元的融资渠道。一方面助力企业应对通货膨胀造成的资金成本升高,降低企业财务及运营成本,减少因通胀导致的项目成本骤增风险;另一方面以便解决产业园及投资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具体举措可包括:设置中国─阿曼产业园投资资金,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基金,吸引社会配资,用以降低通胀造成的投资成本升高,支持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建设;开通企业融资的绿色通道,解决企业海外投融资问题,鼓励入驻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建立中国─阿曼产业园企业管理部门,在行业组织的指导下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园区市场。

三要建设定向培训体系,以降低市场文化冲突风险。或可由商务部牵头,联合国内相关专业高等院校成立定向培训体系并提供相关资金补贴支持。具体举措可包括:对入驻员工进行语言、文化敏感性和沟通能力培训等跨文化管理培训;研究当地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前研判和分析政策,科学安排劳工,避免卷入法律纠纷;建立阿曼籍员工留学在我国的留学培训机制,提升产业园本地化队伍素质建设。

原文链接

 

编辑推荐

随着泰国的曼谷–廊开铁路动工,亚洲区的高速铁路网络计划亦迈进一步。

照片:高速铁路能否为泰国旅游业及经济发展带来回报?
高速铁路能否为泰国旅游业及经济发展带来回报?
照片:高速铁路能否为泰国旅游业及经济发展带来回报?
高速铁路能否为泰国旅游业及经济发展带来回报?

泰国的曼谷–廊开(Nong Khai)高速铁路项目是亚洲高铁网络计划的关键部分,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其中第一期工程是区内铁路网络不可或缺的衔接部分,上月初已获泰国政府正式授权动工。

昆明–老挝铁路是区域网络另一重要部分,工程曾经大为延误,但终在去年展开。最近,印尼亦批准兴建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此外,新加坡–吉隆坡铁路亦将于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展开招标程序,项目预计于2026年前完成,届时两地之间的铁路车程只需90分钟。

曼谷–廊开高速铁路项目工程为期4年,造价1,790亿泰铢(53亿美元)。铁路全长253公里,连接曼谷及通往邻国老挝的门户城市呵叻(Nakhon Ratchasima)。铁路沿线共设6个车站,分别是挽赐(Bang Sue)、廊曼(Don Mueang)、阿瑜陀耶(Ayutthaya)、北标(Saraburi)、巴冲(Pak Chong)及呵叻。

事实上,这条铁路只是项目三期工程中的第一期,日后铁路将接驳至廊开,最后连接北标府的景溪县(Kaeng Khoi)及罗勇府(Rayong)的麦普塔普特港(Map Ta Phut)。现时,第二及第三期工程尚未确定竣工时间表。

虽然第一期工程的资金主要源自泰国国内,但泰国政府据报正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磋商,希望为采购铁路的高速列车取得融资。泰国计划由当地公司兴建路轨,而中国则供应列车及信号系统,并提供技术支援。

当局的长远目标是打造穿梭亚洲的高速铁路网络,旅客从曼谷前往老挝首都永珍只需4小时。铁路将从老挝延伸至中国西南部的昆明,与内地迅速扩展的城际高铁网络接轨。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高铁路轨合计长约22,000公里。泰国的高铁网络亦从曼谷向南伸展,并将大大缩短前往吉隆坡及新加坡所需时间。

虽然泰国在磋商及多项审批程序方面进展缓慢,且出现连番延误,但当局发展高铁网络的决心依旧,并相信铁路将为日后经济发展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2017年首季,泰国经济受惠于出口回升,录得3.3%增长,是近4年单季最高纪录。不过,虽然数据回升,但自2014年开始,泰国的经济增长始终较区内各国缓慢。

2016年,泰国的经济增长率为3.2%。亚洲开发银行预计,2017年该国的经济增长率为3.5%,2018年将上升至3.6%。不过,这些数字仍然低于东盟的预计平均增长率,与泰国2012年录得的7.2%增长亦有明显差距。

泰国地理位置优越,是经济可望持续复苏的有利因素。泰国位处东南亚中心位置,毗邻缅甸、老挝、柬埔寨及马来西亚;其中,马来西亚又与坐拥全球第二繁忙港口的新加坡接壤。同时,东盟经济共同体宪章保证人员、产品及资本自由移动;泰国人口约6,900万,物流设施及金融制度发展成熟,大有条件享受个中好处。

此外,泰国亦期望铁路连接的改善有助推动旅游业发展。现时,旅游业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约11%。当局致力把国家发展成「东南亚旅游枢纽」,并已就此取得相当进展。例如,2016年,到访泰国的旅客总数达3,260万人次,带来16,400亿泰铢收益。现时,泰国希望继续吸引更多来自中国、印度及东盟各国的高消费旅客。

泰国旅游局相信,中国二三线城市将是新一代内地旅客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该些城市加强宣传泰国作为度假胜地的魅力。去年,泰国接待了约880万中国旅客及约860万东盟旅客。2017年上半年,泰国的进境旅客总数按年上升,但来自中国的旅客人数却下跌了3.83%。

很多人认为,中国旅客人数下跌是泰国政府打击「零团费」旅行团所致。以往,中国旅客参加团费低廉的旅行团,但被只收取佣金的导游强迫购买昂贵商品及于贵价餐厅用膳。不过,虽然人数下跌,但中国仍然是泰国最大的旅客来源,远远抛离其他国家;随后是马来西亚、韩国及老挝。

泰国积极参与亚洲区高铁计划,日后有望成为东南亚高铁网络的连接枢纽。在泰国的推动下,区内的铁路运输转型也迈出重要一步,对于亚洲区的旅游业及进出口商而言,无疑是一大喜讯。

特约记者 Geoff de Freitas 曼谷报道

编辑推荐

来源:新华财金社

相片: 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景展望 (相片由新华财金社提供)

仅仅三年多时间,"一带一路"从倡议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从理念和总体框架设计进入务实合作阶段。从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成立丝路基金,再到国家开发银行的近千个项目,"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响应,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不仅为各方在投资、贸易、金融、文化和旅游等领域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给沿线各国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未来,"一带一路"将进一步释放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内在发展动力,逐渐发展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共同谱写人类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一带一路"将加速亚洲和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形成推动世界持续发展的新重心

"一带一路"将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两翼",有效连接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东北亚等地区,显着改善区域内的整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状况和营商环境。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已日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如亚洲一体化水平与欧洲、北美洲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考虑到亚洲国家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如果能够扩张亚洲内部市场规模,更多的中间投入品和最终品将由发达国家市场转入本地区,亚洲可能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同时,亚洲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交通基础设施不联不通、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等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对深化区域合作构成不少障碍。"一带一路"是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涵盖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多亿人口和20多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促进亚洲国家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推动相关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经贸关系,夯实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一带一路"将化解亚太一体化进程面临的诸多难题。目前,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首要挑战是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不同人均GDP水平暗示着各成员对地区经济一体化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一个统一的一体化方案难以满足不同成员的发展要求,因而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发展历程中,诸多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方案最后不得不以流产而告终。另外,APEC成员在社会制度、政局稳定等非经济领域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推行经济一体化带来重重障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未来亚太地区将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亚太自贸区有望取得进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共建"一带一路"还有助于促进亚太国家互通互联,形成互补共赢的合作局面,加速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一带一路"将打破亚欧大陆长期封闭的状态

形成推动世界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陆路交通不畅一直是制约亚欧大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亚欧大陆处于长期封闭的状态。"一带一路"将打破封闭,打造互联互通的亚欧大陆。"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一边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另一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通过渝新欧(重庆、新疆和欧洲)、中吉乌(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巴伊(中国与巴基斯坦、伊朗)等铁路项目的建设,将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全面打通亚欧大陆桥,最终形成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三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的通道;海上则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印度洋连接至欧洲。积极推进中俄高铁合作和中老、中泰、中巴、中哈等铁路合作项目,将进一步促进亚欧大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亚欧大陆各国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更多样的区域合作,为亚欧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打破亚欧大陆长期封闭的状态,有助于促进欧亚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变区域经济政治的空间布局、活动方式及其流向,为区域协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带一路"将打造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

形成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不仅发展中国家需要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转型,发达国家也需要促进经济转型。因此,需要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促进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沿海国家的快速发展,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多数聚集在沿海地区,广大内陆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并未被真正纳入全球价值链。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多数为低收入国家,多数内陆国家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发展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愿望十分迫切。"一带一路"沿海国家多数精于制造业,而内陆国家资源丰富、能源供给充足,如果能够将沿海国家的制造能力与内陆国家的丰富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打造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将加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共同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有利于区域内各国的发展同其他国家形成联动增长效应,相互带来正面外溢效应,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共同优化全球经济资源配置,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场,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将沿海国家制造能力与内陆国家丰富资源有机结合的新物流模式、贸易模式和发展平台。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沿线将形成发达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沉睡的资源也将得到全面、合理的开发,沿线国家将以全方位的国际合作解决自身的问题,更有效地融入全球经济,在共同打造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获得巨大收益。

"一带一路"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形成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新境界

"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桥梁和纽带。"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兼容的历史传统,同时也吸纳了亚洲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精神,体现了世界各国谋求发展的现实需求。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一带一路"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和战略支撑。"一带一路"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强调世界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呼吁各方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致力于实现“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达天下大同”。有助于凝聚共识,围绕共同的主题推动区域内多边合作平台整合、对接,促进相关国家加强沟通,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形成推动人类合作共赢发展的新格局,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受益。

"一带一路"将从多边和双边各个层面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与沿线国家建立广泛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借助当前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形成推动人类合作共赢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能够在增信释疑的基础上,推进沿线不同国家主导的多个次区域合作组织形成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格局,使各经济体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使广大民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创共享原则,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参与,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将加速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发展环境,构建各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各方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将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战略对接

形成推动世界包容发展的新方式

"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的合作开放战略,将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形成促进区域发展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一带一路"将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战略对接,实现包容性发展。如"一带一路"倡议可与欧盟提出的"容克计划"、俄罗斯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韩国倡导的"欧亚计划"、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进行对接,建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畅通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释放亚欧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亚欧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地区和世界发展作出贡献。

"一带一路"将通过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对接,实现政策沟通,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区域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一是促进东南亚地区形成更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将深化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聚焦经济发展、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立和健全地区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提升东盟与中国产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二是促进南亚地区形成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新格局。"一带一路"将以连接中印两大市场桥梁的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为重要切入点,以沿线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铁路、公路为载体和纽带,培育沿线优势产业群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三是促进中亚西亚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中亚、西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将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全面打通亚欧大陆桥,最终形成中国—中亚—西亚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亚、西亚地区合作由能源领域合作转向产业链合作。四是促进中蒙俄建立崭新的投资贸易关系。"一带一路"有利于完善中蒙俄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中蒙俄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挖掘和释放中蒙俄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推动经贸合作上升到新的水平。五是促进东北亚地区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增长极。"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推进,将促进东北亚地区在国际通道建设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向北向西可通过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进入欧洲的铁海联运体系,向东向南进入太平洋陆海联运体系,加速东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促进人员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建立更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原文链接

 

编辑推荐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及「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国家战略,可为香港发展带来不可错失的新机遇,应尽早部署筹谋,善用香港在金融、专业服务和国际联系的优势,加强与广东合作,为香港经济未来持续繁荣发展开拓新领域、新动力。

香港在金融、专业服务和国际联系的优势亦可协助推动大湾区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级城市群,并作为中国重要经济引擎,带动中南、西南等泛珠地区发展,以及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在参考海外一些经济成熟湾区,并分析香港及珠三角的发展优势,本文就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在产业、贸易方面的发展及香港可发挥的功能,提出一些初步建议希望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参考。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

1. 对外交通物流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经济整体,集中了大珠三角地区主要的机场群和港口群,空运及海运的货物处理量不但领先全国,更在全球排名第一;珠三角还拥有以湾区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和高速公路干网,拥有内外多式交通联动的物流优势。相对中国内地及海外其它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陆空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区位及物流基建优势明显。

2. 上下游产业供应链

广东在全国省市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均排名第一,而珠三角占广东全省工业增加值和出口比重分别是80%和95%。虽然近年珠三角生产成本上升,但珠三角有物流和产业结构及配套全面的优势,大部分企业仍选择将生产线留在珠三角,并向自动化生产及高产值方面提升。香港贸发局的问卷调查显示,70%受访制造商及贸易商仍以珠三角为最主要的生产或采购基地,81%的受访企业在珠三角采购生产所需原材料及半制成品。有计扩建或迁移厂房的企业当中,59%表示仍会选址珠三角,其余的也大多会选择靠近珠三角的内地其它地区或东南亚地区。事实上,有已迁往越南北部的企业表示,当地的投资优势之一是能方便对接珠三角的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益及降低物流成本。

3. ICT及科研产业集群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珠三角高新产业带已逐渐形成。珠三角高新产业带是由科技部批准的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产业带内有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惠州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肇庆、江门3个省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珠海2个国家软体产业基地,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12个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和1个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2015年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3.9%和31.8%,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2.7%,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72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33件,技术自给率超过71%。

4. 国际金融及专业服务

相对内地其它城市群,珠三角湾区的独有优势是在「一小时经济圈」内拥有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集合大量专业服务和国际人才,同时香港的经济和司法体系有别于内地,是跨国企业进入亚洲及中国市场的理想平台。据香港特区政府的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6月,香港共有3,731家地区总部和地区办事处,代表其位于香港以外地区的母公司负责在中国内地、东北亚及东南亚的业务。香港亦因此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吸纳直接外来投资及输出向外直接投资的领先地区。此外,截至2016年底,香港占中国内地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2%,以及占中国2015年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近60%。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融合发展前瞻

虽然粤港澳三地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存在很大差别,但通过现有政府合作架构和CEPA自贸区等合作平台,粤港、粤澳已基本实现贸易自由化,港澳已计开展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完成后粤港澳三地将连系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区。同时,香港作为内地引进来、走出去的服务平台,粤港两地产业集群的参与者,包括生产企业、服务供应商、资金提供者、大学、科研中心等,互相渗透参与的情况已非常普遍,实质已形成一个经济整体。这可以从粤港两地的人员流动、物流运输、资金融通、商业存在及企业投资可见一斑。

随着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的开建通车,环珠江口的交通连系和通关贸易往来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目标之一,是要进一步推动湾区深度合作,协调港澳和珠三角城市的港口、机场、铁路和公路等基建项目的对接规划和建设,扩大金融和服务业开放合作,促进生产要素、产品、技术和服务在整个大湾区内更自由流动,提供一个有利于现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培养新的产业集群茁壮成长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海内外投资者和商贸活动在大湾区内集聚,为区内各城市带来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美国三藩市湾区由9个县区组成,虽然各个县区各有特色和优势,但整个湾区的经济产业发展同城化程度非常高,且互动性很强。湾区内各次区域的产业集群非常类近,主要是利用当地人才优势发展的行业,包括专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等,以及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大部分在湾区发展表现突出的行业都会在几乎所有次区域存在。虽然湾区的3个最重要、发展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主要落户在三藩市和圣荷西两个次区域,但四成三的次区域都会拥有最少两个湾区发展较好的产业集群。加上湾区内居民日常往来不同次区域工作及生活的联系非常频繁,在在显示三藩市湾区的经济运作是以一个整体共同推进。而各次区域间互动性之高,意味如一些发展策略只孤立地从一个县或次区域角度考虑,便会错过从湾区整体考虑所带来的利益[1]。

珠三角企业顺应市场及本身发展需要,已开始在多于一个城市设点。例如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在惠州,其中国总部便设立在深圳,而香港办事处便负责海外业务。又例如桦岭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最早期发展只在惠州,但业务不断扩充后不同体育用品的生产线便分散在珠三角不同城市,更在广州设立中国总部和产品研发中心。未来桦岭为了更好地统筹逐渐扩大的海外业务,亦会考虑在香港开设办事处。可以预见珠三角企业将越来越多会就大湾区不同城市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环境来布局其业务。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产业发展同城化程度亦将提高,与此同时,湾区内各城市间的互动性亦会增强。

香港在大湾区未来发展可发挥的功能

1. 环球供应链管理及物流中心

近年中国生产成本增加,不少企业将生产线迁移或扩充至越南、孟加拉等新发展国家,逐步形成连接中国、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亚洲区域供应链, 与美洲和欧洲并列成为全球三大区域供应链之一。面对工资上涨及招工难的压力,不少在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及鞋等已将生产线搬迁往东南亚及南亚等热门地区,以致中国占美国和欧盟的服装进口比重由2012年的39%及42%分别下降至2016年的36%及34%。同期,中国占美国和欧盟的鞋进口比重由2012年的72%及51%下降至58%及45%。虽然如此,中国占美国及欧盟的整体进口比重同期不跌反升,而中国占全球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亦由2012年16.8%上升至2015年18.6%,显示中国的制造业及出口已逐步向高增值和上游产品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半制成品占世界比重由2010年的9.6%上升至2014年的12%,当中很大部分是输往东南亚和南亚,反映这些地区国家与中国越趋紧密的供应链关系。珠三角目前是各类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世界工厂。随着中国企业及其它跨国企业扩大在东南亚及南亚的加工生产活动,他们必须进口在其它国家生产,包括他们在珠三角的厂房及上游供应商制造的各种零配件、组件和工业物料。

此外,由于东南亚及南亚新兴产地的工业基础仍处于发展初期,本地及外资企业在这些国家扩大生产的过程中,若要引入更先进的工序,便须寻求国外的专家和服务支援,包括广泛的工程、工具制造及环境服务等。香港是亚洲的国际商业物流中心,本地服务供应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商业网络遍及多个国家地区,在连接中国与其它地区的供应链管理上可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上述的生产、物流及环保服务等。

除发展加工生产活动相关的供应链外,随着中国及其它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崛起,居民收入上升而产生大量消费进口需求,与之相关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发展亦非常快。特别是近年电子商贸蓬勃发展,大大改变了经营业务的方式,产品更新流动速度进一步上升,对高效的国际供应链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从目前香港转口贸易的结构及增长看来,香港物流业在亚洲区域供应链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凭藉香港、深圳和广州的机场和港口的服务网络和效率优势,加上粤港两地海关和港口的紧密合作,包括香港机场与南沙保税港区物流园区的一站式空陆联运超级干线的新型物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连接环球主要区域供应链和服务中国连接亚洲的区域供应链发展中,将可维持物流枢纽的地位和竞争力。

不过大湾区内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和珠海五个机场,香港、广州和深圳亦各自拥有其国际港口群,彼此间如何协调,形成合理错位发展和互补合作,从而加强大湾区整体的竞争力,有赖各参与成员沟通合作。有分析指东京湾区内有六个港口,包括东京港、横滨港、横须贺港、川崎港、千叶港和木更津港。为了避免恶性竞争,这些港口都经过协调规划,促进分工与合作,各港口依据自身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功能,协同发展港口群。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发展,也可以参照类似的模式,以协调促进彼此分工,优势互补。例如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有较强的国际航线(客运和货运)联系,可以通过与跟深圳的机场和港口的水陆交通连系和海关合作,提供连系中国内地城市和海外市场的多式联运服务。珠海机场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也可与香港机场有更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强大湾区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竞争力。在促进大湾区的物流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方面,粤港两地可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升国际贸易线上物流、通关、支付、溯源、追踪等先进高效服务。

2. 先进生产及创新研发中心

科技与创新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科技与创新更是重要的推动元素。科技发展不单是要提升区内发展科技研发能力,还要把科技广泛应用到不同层面,例如智慧生产、智慧城市、物联网、环保节能等,以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珠三角区内工业发展本身亦可拉动更多的研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广东的规划资料显示,珠三角就其已有产业优势,将建设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广深、佛山等为重点,带动珠海、肇庆等市资讯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级资讯产业基地;打造一批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广深珠、东莞、惠州为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深莞和佛山、中山为重点,建设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援深圳、江门、肇庆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打造世界级新能源和环保节能产业基地;以广州、佛山国家火炬计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重要基地;以广深两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中山等基地为支撑,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和现代重要重大创新产业基地;以广深为核心,深莞惠、广佛和中江国际级LED 新光源产业一体化发展,形成珠三角LED 新光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带。

相对美国加州大湾区工业结构主要集中在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以及资讯业等范畴,珠三角有广泛领域的工业结构,除了高新科技行业外,仍有很多不同的传统制造业。科技的应用可在不同层面推进,除了智慧城市、物联网、环保节能等大方向外,如何促进大湾区内的科研及先进技术和现代专业服务与传统工业相结合,从而加速工业升级转型是不可忽略的发展方向。例如,珠三角内的制造业生产线正需要向自动化发展,区内各市的行业协会可加强交流合作,结合不同的产业提升资源及科学技术资源,发展适合自身行业的自动化设备。

目前内地企业具有不俗的科研能力,已开发不少在资讯科技(ICT)应用和解决方案、移动终端应用(Apps)等领域受市场欢迎的技术和产品;但较少企业能把有关技术从地区推扩至全国应用及利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开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内地在部分先进技术领域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又往往因为不同的技术规格和用者经验(user experience),难以直接引进外国技术于内地应用。

相对内地,香港的科研投入和整体研发能力可能较弱,但香港企业熟悉国际科技潮流趋势及技术标准,同时拥有广泛国际市场网络的优势,可与深圳以至大湾区内城市合作,加强相关技术领域的人才流通、技术应用、规格标准等方面合作,除可帮助内地科技成果进行商业化开拓海外市场,亦可有效为内地业者引进合适的外国技术,同时进行本地化应用,促进大湾区整体发展。

在部分高科技产业,例如物联网应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等,内地一些企业目前仍缺乏部分专门知识,使有关研发及技术应用多少受到制约。香港科技业者熟悉外国先进科技,而且善于使用根据国际标准/框架开发的技术,或引进外国技术,协助内地有关项目进行商业化,切合市场需求。

事实上香港作为区内蓬勃的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对知识产权提供良好保护,并拥有优良的专业服务,一直吸引海外科技、创意、研发及众多自设研发部门的设计生产公司以香港为平台与中国内地及亚洲其它市场进行知识产权交易。因应大湾区未来科技与创新的发展需要,香港正可发挥知识产权贸易的优势,一方面引进所需海外技术等知识产权,同时协助大湾区的科研成果推出市场并发展国际市场业务。

金融科技是另一个香港可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领域。广东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深圳与香港共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加上与内地在金融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很好的合作基础和机遇。例如若有科技金融公司有意开发股票投资的金融科技,香港股票市场与上海和深圳的股票市场均有联系,当中可以有发展空间。要从事金融科技,必须同时具备金融服务知识和技术背景,香港拥有大批具备专业金融经验与知识的人才,同时有透明的法规及建全的监管,并注重资讯安全,大可以结合大湾区内的技术人才开发相关的金融科技。粤港若能做好协调大湾区内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包括系统的标准和连接等,将可促进大湾区内的金融科技应用和研究,达至领先的水平。

预料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有更多的创客及投资者受到各种鼓励,投身于各类科创企业。除财政资源外,这些科创企业亦对技术、市场网络及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援服务大有需求。深圳以至大湾区内的科创企业,可以结合香港的优势,例如资讯及资金自由流通、国际市场网络及企业管理等,提升发展能力。要推动深圳与香港共建创新中心,可以加强深圳与香港有关科研单位及科技企业的交流联系,创造技术合作平台,还要把对接平台扩大到其它相关的金融及专业服务,希望能做到结合彼此的优势。

吸引人才汇聚是带动科技及创新的重要因素。香港配合深圳,在吸纳人材方面,特别是海外人才,也可以发挥其特点。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相对内地城市的生活,部分外国的人才可能较容易适应在这里生活。因此,为了吸纳外国的专业人才与内地及香港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可以发展香港和深圳比邻的两个相连的团队。外国的专业人才既可在香港一个较为国际化的环境生活,也可与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深圳在研究工作上保持紧密联系。香港的对外联系与国际化背景也正好定位为大湾区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基地。香港和深圳在落马洲河套地区计合作发展的「深港创新及科技园」如果能够在这方面起到带领及示范作用,吸引国内外顶尖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进驻,将有助推动大湾区未来发展。

3. 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当中设施联通将是的倡议首个阶段的重点推进方向,带动基建项目发展。亚洲开发银行最新的资料显示,由2016-2030年,单在亚洲发展中国家,每年所须的基础建设投资便超过17,000亿美元。国有企业是目前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基建项目的主力军。不过「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基建投资规模庞大、类别众多,所需的资金、风险承担、管理技术等远超政府或国有企业的能力负担。通过公私营部门合作(PPP) ,补足上述投资要素,并引入不同创新意念,对「一带一路」成功建设至关重要 。

PPP项目组织可以非常复杂,涉及来自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多元的投资主体亦代表不同利益目标。香港企业除拥有丰富的PPP项目经验外,香港作为国际枢纽,可以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优势,有效地为项目配对各方参与者及提供融资方案。广东省向来是中国内地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投资来源,广东企业以致中国内地企业在项目总承包的优势比较突出,但香港相关专业及商业服务在个别专门细分项目有其过人之处。例如不少香港的建筑、测量及工程服务公司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服务范围广泛,可以为广东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项目工程,提供顾问、设计、规划及监理等服务。加上国际经验丰富、掌握和分析海外资讯的能力较强,可以有效地为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及为项目投资提供适当风险管理。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重点内容。一方面,中国希望与沿线国家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以便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同时要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用以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包括鼓励合作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希望与「一带一路」国家携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香港和中国内地特别是珠三角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至今珠三角企业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不管是引进来或走出去都是领先中国水平。2015年末,广东是中国拥有最多外商投资企业数目及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大的省份。

广东企业在技术、资本、管理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特别是当前中国内地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率水平降低,若能积极主动地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发挥广东制造业的优势,将可加快「走出去」拓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布局。

香港贸发局研究部在2016年第2及第3季向超过200家广东省有关企业进行问卷调查。80%受访企业表示会在未来1-3年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掘商机。表示会考虑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企业当中,最多企业表示希望增加销售产品往「一带一路」市场,部分企业选择前往「一带一路」投资设厂生产、在当地采购各类消费品/食品/原材料等供应内地市场、亦有部分表示希望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中转仓库以加强国际物流效率。

受访企业感兴趣发掘上述「一带一路」商机的地点,则绝大部分选择包括东盟国家的东南亚地区,占会考虑发掘「一带一路」商机企业83%。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并已与东南亚国家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关系。香港服务业者多年来协助广东及其它内地企业,处理在香港和海外市场的贸易及投资业务。随着内地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进一步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海外,香港服务业将进一步就金融、法律、物流、税务、市场推广、风险评估等不同方面,加强与广东合作,发掘「一带一路」商机。

内地企业前往外国建立销售网络、进行直接投资、采购和各类型收购活动时,往往需要美元或其它外币资金为有关业务融资。目前企业通过内地的银行体系或其它融资渠道为海外投资项目筹集资金仍有不少限制。若内地企业能更便利地使用香港的商贸平台,利用香港资金流通和一应俱全的专业服务优势为海外业务融资,将可有效地解决他们「走出去」的投、融资问题。银行融资以外,香港其它的金融服务和投资者,例如创投及私募资金等不仅可提供股本资金,更可为内地企业注入国际元素,通过香港成立国际公司架构,为「走出去」的个别投资项目,进行具成本效益的股本和债务融资,以支持有关项目的发展和营运。

此外,港澳与大湾区内及与其它珠三角地区的港口和机场进一步加强紧密连系后,可进一步推广至与其它海外港口的合作,特别是与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地区港口达成某种形式的联盟,目标是促进港口间货物进出口的便利化,例如通关安排,港区联动等。这些发展将有助提升大湾区发展生产、销售、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库存及分拨等领域的竞争力。

以跨境网上销售为例,大湾区内的交通物流网络发展成熟,十分便利消费者的网购活动,以及各类小商品生产商发展电子商贸业务。现时内地网购及电商活动,绝大部分只着眼中国内地市场,国际业务仍有待发展。香港是最受欢迎的跨境网购目的地之一,拥有完善的电子商贸平台,在网络安全和个人资料私隐保障方面,特别为重视网络安全的外国用户所信赖,而且不同的国际支付工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能为消费者的跨境网购提供便利;加上本港拥有高效的国际物流网络,有关服务供应商能有效为消费者提供集运、代购、国际转运、清关等服务,是外国消费者网购大湾区以及其它内地商品,和大湾区网民寻找外国潮流产品的理想平台,若粤港双方能协力加强相关商品流通,进一步提供例如商品进出境的海关、商检等便利措施,可促进大湾区内有关业务发展。

总结

三藩市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发展突出的区域经济体,其共通处是整个地区由多个互动性强的集群组成,而集群内的企业既能互惠发展,同时又共同享有集群赋予的竞争优势。由于这些集群的企业会分布在区域内不同城市,使整个区域的同城化程度增加,整个区域的经济运作因此有必要以一个整体共同推进,包括一些发展策略有必要从整个区域角度考虑,才能保障湾区经济带来的利益。因此国家发改委计划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是有其必要性。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包含粤港澳三个不同的政治、行政和经济体系,与三藩市、纽约、东京等海外湾区,或内地环渤海,长三角等内地湾区不同,在进行整体规划时存在不少障碍。因此在制定规划时不可以过分依赖单一方专家论证分析,而必须要有各相关持分者代表的参与,进行谘询和讨论。

有分析认为,世界其它主要湾区经济都有「单核」的特征,例如纽约湾区以纽约市为中心,东京湾区则以东京都为中心,至于旧金山湾区则主要以三藩市,其次以圣荷西市为中心。至于珠三角大湾区内则有广州、深圳及香港三个主要城市,各自在人口、经济总量方面差距并不太远。如何整合各市在大湾区内协同发展及共同到海外推广将是重要课题。

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带动泛珠以致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发展。在对中南、西南内陆地区的联系与及面向国际,辐射东南亚、南亚这个经济纽带功能上,香港与内地珠三角地区可以有分工协作。总体而言,香港作为国际商贸平台、金融中心应该继续发挥对外联系的功能,结合大湾区内联腹地的优势,提升整个湾区对更广泛地区的拉动作用。但在具体分工上,过去经验显示,不单是香港、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均希望成为区域或国际级的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各市都希望吸引国际企业及商业活动落户;各二三线城市事实上亦希望参与相关竞争,发展高增值回报的产业。

参考三藩市湾区等经济产业发展同城化发展的方向,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规划的目标,应在订定未来发展的宏观大方向后,然后朝着目标,通过如「意见」中提到泛珠地区要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各类生产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为了提供一个有利于现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培养新的产业集群茁壮成长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海内外投资者和商贸活动在大湾区内集聚,粤港应从扩大市场吸引力、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强培养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应对全球化大环境下国内及海外其它区域的竞争。

粤港澳大湾区从人口、面积、经济总量等指标比较,与大部分成熟海外湾区不遑多让,若果整个区域在市场准入、流通等方面真正做到市场融合,对吸引投资,推进高新科技和创新行业发展,以致提升大湾区作为世界级城市群都非常有利。

香港整体上可以在融资、国际运营和风险管理三方面提升功能,加强与珠三角企业合作,提升国际商贸平台作用,同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并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超级联系人」角色的核心价值。

 


[1] The Bay Area: A Regional Economic Assessment, 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October 2012

编辑推荐

根据中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海上丝绸之路包含两条路线,其中之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印度洋是亚欧运输的主要通道,占中国海外贸易,能源和原料运输的很大比重。斯里兰卡拥有众多优越条件,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因此,广东省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物流枢纽规划中,将与斯里兰卡联结,建设水铁联运大通道。

地图: 粤港澳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联结示意图
资料来源: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编制
地图: 粤港澳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联结示意图
资料来源: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编制

斯里兰卡物流优势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多条世界上繁忙的航道之间,并与印度非常接近,是通往印度次大陆的门户,拥有发展成为南亚主要航运中心和物流枢纽所需的优势(请参阅《斯里兰卡:南亚新兴物流枢纽》)。斯里兰卡经济规模虽小,2014年总贸易额为310亿美元(仅及印度7,780亿美元的4%),却是区内一个重要的转运中心,不少航运公司在这里为货物进行集拼及拆箱,再运往其他目的地。2014年,科伦坡港的货柜吞吐量增长12.3%至488万个标准货柜(TEU),当中主要是转运货物,占总货柜吞吐量的75%。

世界航运公会(World Shipping Council)的统计数字显示,斯里兰卡西岸的主要货柜港口科伦坡港(Port of Colombo)是南亚最繁忙的港口,2013年货物处理量为431万TEU,领先于印度最大的货柜港口尼赫鲁港(Jawaharlal Nehru)(2013年处理量为412万TEU)。

图: 斯里兰卡货柜码头吞吐量(百万TEU)
图: 斯里兰卡货柜码头吞吐量(百万TEU)
 

科伦坡港

图: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图: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图: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图: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鉴于市场对国际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斯里兰卡政府已展开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在此之前,科伦坡港有3个货柜码头,分别为Jaya Container Terminal、Unity Container Terminal 及 South Asia Gateway Terminal,合共有7个主货柜泊位和4个驳船泊位。

扩建计划完成后,科伦坡港将增添3个码头。第一个新码头南货柜码头(South Container Terminal)现已开始营运,是南亚地区首个可容纳特大货柜船的码头,发展商是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与斯里兰卡港务局合资经营的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Colombo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erminals Limited)。此外,由斯里兰卡港务局全资拥有的东货柜码头(East Container Terminal),将于2015年底投入服务,而西货柜码头(West Container Terminal)则仍在筹划阶段。加入3个新码头后,科伦坡港的货柜处理量将由目前每年400多万TEU,大幅增加至1,200万TEU,成为世界最大货柜码头之一。

图: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图: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图: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图: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汉班托塔港

地图: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地图: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为了进一步扩展物流业,斯里兰卡政府在南部沿海城市汉班托塔(Hambantota)发展一个新港口和经济特区。值得注意的是,一家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公司,获选为整个发展项目的承建商。

第一期工程业已完成,新建港口已于2014年开始投入营运,可供4艘货轮同时停泊,并设有船舶加油码头。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将增建一个有7个泊位的货柜码头,预料工程于2015年底竣工。此外,第三期工程将建造一个船坞。虽然该发展项目的大部分工程仍未完工,但汉班托塔港的业务已有良好进展,在2014年共处理了388艘货船,较2013年增加一倍有多。

图: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图: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图: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图: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斯里兰卡虽然没有生产汽车,但汉班托塔现已成为汽车转运中心。由于地理位置理想,加上汉班托塔属深水港,越来越多日本、韩国和印度的汽车制造商利用这个港口,把在印度、泰国、日本和中国生产的汽车,转运到非洲、中东、欧洲和美洲市场。根据斯里兰卡港务局的资料,汉班托塔港于2014年共处理254艘运载汽车的货轮,较前一年增加85%。同年处理的汽车货量接近190,000 辆,远较2013年的65,000辆为多。除汽车外,汉班托塔港势必成为其他多类货物的转运枢纽,与科伦坡港看齐;该港口尤其希望为其他亚洲生产基地的代工生产(OEM)厂商提供货物转运服务。

图: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图: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图: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图: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外商参与

基建设施一向是物流枢纽必须具备的「有形条件」,斯里兰卡在这方面已有大量的公共及私人投资;然而,在「无形条件」方面,该国正面临不少挑战,包括需要吸纳足够的合资格专业人才和国际参与者。目前,斯里兰卡的物流和运输业仍落后于区内多个主要枢纽,包括香港、新加坡和迪拜。

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2014年物流表现指数》,斯里兰卡在160个国家中排行第89位。斯里兰卡在「物流服务能力和质素」取得2.91分,较印度(3.03)、阿联酋(3.5)、香港(3.81)和新加坡(3.97)为低,显示该国需要改善物流服务的质素,而在「硬件」方面,例如港口、道路和铁路等,也须作出更多投资。

外国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参与能为斯里兰卡引入符合国际标准的服务水平,对其物流业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现时斯里兰卡的法例规定,一家船务代理的外资持股量最高只能达40%,若要高于此比例,必须向投资局申请,并由该局逐一审批。

表: 从科伦坡港口到部分目的地所需航运时间
表: 从科伦坡港口到部分目的地所需航运时间
 

对外资物流公司来说,斯里兰卡除地理位置优越外,还有其他具吸引力的优点。该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甚少出现港口挤拥情况,也极少发生大规模劳资纠纷。此外,与区内其他国家相比,在斯里兰卡进行国际贸易所需承担的相关成本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2015年营商环境报告》,斯里兰卡出口及进口货柜的成本,分别为每个560美元及690美元,远远低于南亚区平均的1,923美元及2,118美元,以及孟买的1,120美元及1,250美元。

香港贸发局研究部于2015年初前赴斯里兰卡考察,访问了一家在当地经营的香港航运及物流服务供应商。据该公司指出,越来越多轮船和平底驳船公司到斯里兰卡经营业务,有助该国物流业达到规模经济,从而获取佳绩。举例来说,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美集物流(APL Logistics)已宣布将于今年在斯里兰卡设立南亚区拼装中心。该公司发表声明,表示将在斯里兰卡经营货柜货运站、仓库和其他与物流相关的业务。香港物流服务供应商如有意进一步在外地扩展业务,可与斯里兰卡同业合作,在南亚区拓展商机。

联络资料

 

斯里兰卡港务局
(Sri Lanka Ports Authority)
电话:(+94 11) 2421201
传真:(+94 11) 2440651
电邮:webmaster@slpa.lk
网址:www.slpa.lk
特许物流及运输学会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电话: (+94 11) 5657357
传真: (+94 11) 2698494
电邮: admin@ciltsl.com
网址: www.ciltsl.com
斯里兰卡物流及货运代理协会
(Sri Lanka Logistics & Freight Forwarders’ Association)
电话: (+94 11) 4943031
传真:(+94 11) 2507577
电邮: secretary.general@slffa.com
网址: www.slffa.com
锡兰船舶代理协会
(Ceylon Association of Ships’ Agents)
电话: (+94 11) 2696227
传真: (+94 11) 2698648
电邮: info@casa.lk
网址: www.casa.lk
科伦坡付货人学院
(Shippers’ Academy Colombo)
电话: (+94 11) 3560844
传真:(+94 11) 2874065
电邮: enquiries@shippersacademy.lk
网址: www.shippersacademy.lk
斯里兰卡付货人委员会
(Sri Lanka Shippers’ Council)
电话: (+94 11) 2392840
传真: (+94 11) 2449352
电邮: slsc@chamber.lk
网址: www.shipperscouncil.lk

编辑推荐

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是中国在非洲一项最新的投资项目。随著「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这类投资项目的数量必定会不断增加,但中国与非洲的发展规划是否协调一致?

照片: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照片: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吉布提是非洲最小的国家之一,而埃塞俄比亚素来被视为东非之角的经济龙头,现在,两国均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导的大规模国际基建及贸易发展计划。

吉布提国土虽小,但其港口位处红海入口的战略位置,举足轻重。吉布提有大量外国军队驻扎,当中包括美国在非洲的最大军事基地。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第二人口大国,是区内的经济发展亮点。

尽管两个国家的情况截然不同,但现已被亚吉铁路联系起来。亚吉铁路主要由中国建设和投资,并由中国中铁和中国土木工程集团负责兴建,2016年10月正式通车,成为非洲首条跨境电气化铁路。整项工程造价达4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融资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

埃塞俄比亚地处内陆,而亚吉铁路全长750公里,大大改善了该国的进出口运输交通。最重要的是,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港之间的公路运输路程,原本需时7天,现在则大幅缩减至10个小时。该铁路是中国与非洲战略合作的成果,被视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蒙内铁路)是另一项由中国出资/主导的项目,今年6月亦投入运作。蒙内铁路全长485公里,实为一个价值140亿美元的标准轨距铁路网络的第一期工程。该铁路网络规模远超蒙内铁路,最终将由肯尼亚延伸至乌干达,再抵达卢旺达。

上述铁路网络落成后,中国制造的商品可望透过蒙巴萨港打开东非多个内陆市场。中国对矿产的依赖程度正日益加深,而该项目料将改善非洲矿产出口的供应链。

中国在非洲已展开众多工程项目,上述铁路是其中两个最新项目。早于1970年代,中国在非洲已兴建坦赞铁路,把内陆的赞比亚及其产铜带与坦桑尼亚的三兰港连接起来。当时坦赞铁路是中国在非洲最大型的援助项目。

最近,中国承诺向非洲各国多个大型基建项目作出投资,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元素。显然,中国希望在非洲的经济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而这一方针势必提高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商业版图。

在2015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慷慨地承诺将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的发展援助。其中大部分资金将投入若干大型基建项目,包括新的埃塞-吉布提铁路和东非海岸一系列港口升级工程。

对于中国的策略,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政治分析员David Monyae评论道:「中国无条件进行投资及商业活动,成功提升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营造了北京政府乐意支持非洲发展的印象。」

照片: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照片: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不过,其他分析员则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此事,断言「一带一路」乃中国打造一个全球贸易集团并建立「势力范围」的手段。南非安全研究所顾问Peter Fabricius便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习近平可能正利用一个偶然的机遇,务求扩大中国作为世界龙头大国的经济及政治影响力。衆所周知,美国由奉行孤立主义的特朗普出任总统,在全球事务中逐步退却,因此中方正善加利用当前的时机。」

Fabricius与其他分析员均认为,有明显迹象显示国际市场正形成全新的经济秩序。理由之一是,除美国和法国等多个国家之外,中国最近亦在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

然而,其余人士则不同意非洲各地进行的「一带一路」项目乃是中国为暗地里聚集势力而作出的举措。相反,他们坚信非洲人口达10亿,中国在东非的投资纯粹是为了建立更广阔的贸易网络,旨在进一步打开非洲的消费市场。因此,有关人士认为,推进「一带一路」之目的应是透过改善贸易通路促进共同发展。

至于地缘政治野心和全球贸易网络扩大二者能否真正分开而论,仍有讨论空间。无论实况如何,南非著名商业记者Peter Bruce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巨大,引人注目,而其影响力的扩张速度极快。」

不少人认为,关键问题是适用于中国的方案是否亦适用于非洲。代表整个非洲大陆55个国家的非洲联盟对此表示乐观。非盟早已表明,欢迎中国合作参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和技术项目。

南非经济学家Greg Mills的见解或多或少解释了非盟热忱背后的原因,他指出:「中国的承包商和企业愿意接受西方业界大多不会考虑的工作地点和条件。」

中国非洲制造

然而,非洲吸引中国投资者之处不止于基建。世界银行表示,由于中国工资预期上升,导致成本压力上涨,因此估计中国将对外输出8,600万个低技能制造业工作岗位。预料非洲最终将成为这一轮劳动力需求转移的主要受益者。

对于这一转变,Mills说:「低技术、劳力密集型制造活动实际上不能在中国进行。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向上爬升,非洲确实有望把握有关的劳动力需求机遇。」

纺织业是正经历这一进程的产业。中国已将部分纺织业生产设施迁往非洲,其中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中国重金投资了若干大型制造业项目,而该国势将成为非洲的制衣中心。

埃塞俄比亚原本已是非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该国一直实行低劳动成本政策,以维持竞争优势。目前,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一个工业园区凭借低/零关税措施及廉价的劳动力,已吸引约80家中国纺织企业进驻。事实上,中国相对的薪酬水平比埃塞俄比亚高15倍。中国浙江省鞋履制造商华坚集团同样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园区内兴建大型厂房,目前员工总数超过3,000人。

总体来说,主要由中国出资的运输基建改善项目令整个非洲地区的制造业效率均得到提升。例如,亚吉铁路开通后,过去被陆地环绕的埃塞俄比亚现有直通港口的交通路线。

因此,据说其他几个非洲国家,尤其是摩洛哥、南非、喀麦隆和多哥,都在争取北京的关注。鉴于中国企业已经在非洲创造了约60万个就业机会,自然所有非洲国家都希望把握「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机遇。

中国明显认为,输出部分制造业岗位将有助一些非洲国家进一步实现自给自足。不过,反对者坚称,中国乃在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对非洲许多合作伙伴国的高压统治和管治不善等问题视若无睹。

尽管存在上述种种忧虑,惟综观全球经济环境,商品价格收入下滑将成为长远趋势,无可否认,非洲各国如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扩大制造业。中国方面,显然有意利用非洲的这一需求。

最后,与所有其他投资者一样,中国希望确保其投资取得良好回报,对非洲基建项目的投资更明显地反映了这个目标。对此Bruce特别指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无一不为其带来某种形式的利益,或是政治利益,或是经济利益。」

照片: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照片: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与数年前中国的情况无异,非洲热切希望更全面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人相信,「一带一路」如果可以促进非洲的发展及带动当地经济,那么只会对非洲大陆有利。

特约记者 Mark Ronan 开普敦报道

编辑推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及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活动,并涉及多个司法辖区,为法律服务带来庞大的需求。香港律师会早前与来自22个沿线国家及司法地区的38个法律团体签署了《香港宣言》,为迎接一带一路机遇作准备。

商业贸易模范法实现一致依循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由于沿线涵盖超过60个国家,料将涉及不少跨境投资、买卖以至法律争议等专业法律服务的需求。香港律师会于5月12日与来自22个沿线国家及司法地区的38个法律团体签署的《香港宣言》,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推动可一致依循的"商业贸易模范法"(Model Law on Business and Trade),并争取确立香港作为区内法律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

苏绍聪指出,香港律师会早于2015年成立"一带一路"委员会,参与的60名成员就配合国家倡议的"一带一路"政策,探讨如何发挥香港的法律专业服务于"一带一路"蓝图中的角色。该会更计划设立"一带一路"法律资讯平台,提供涵盖60多个国家的基本投资及法规的资讯,以及当地法律咨询服务的资料。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超过60个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超过60个国家,为法律服务带来庞大的需求,由38个法律团体签署的《香港宣言》,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推动可一致依循的"商业贸易模范法"。

以香港作平台 联系法律界人才

苏绍聪表示,《香港宣言》另一目标是集合成员的力量,推动法律方面的交流及策略性合作,并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年会或双年会,探讨"一带一路"的挑战及机遇以及投资者感兴趣的法律相关课题。据了解,该会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计划成立"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旨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司法地区的律师建立紧密关系,并通过香港作为平台,联系各司法区的法律专业人士,一同把握当中的发展机遇。

他指出,"一带一路"涉及不少大型跨境基建项目、商业合约的制订等,对跨境法律争议解决相关的法律服务有一定的需求。他强调,香港有为数不少的律师早于1980、1990年代,已负责处理中国内地及东南亚贸易投资相关法律事务,可谓经验丰富。"所不同是,以往是协助外国投资者到内地或东南亚处理法律事务,而‘一带一路’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内地的企业及投资者。"

苏绍聪

香港律师会会长苏绍聪表示,该会正争取确立香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内法律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

完善法律体制占优

"一带一路"的投资项目规模庞大,往往涉及多个司法区,属国际级的投资,需要具国际水准的专业服务的配合,包括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苏绍聪认为,香港专业法律人才的素质无庸置疑,加上拥有与完善法律制度,自由的市场,可以担当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司法区中商业争议裁决中心的角色。

"香港沿用普通法,司法机构独立、监管机制可靠又具透明度,崇尚法治精神,不偏不倚的态度,深受国际认可。"苏绍聪同时指出,推广香港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优势,需要政府及各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该会跟香港贸易发展局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并通过参与贸发局不同活动,包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内地不同城市举行的"创新升级.香港论坛"(SmartHK)、在东南亚国家举行的"时尚潮流•魅力香港"(In Style • Hong Kong)等,推介香港的法律专业服务特色,从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苏绍聪

苏绍聪认为,香港贸易发展局通过"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创新升级.香港论坛"(SmartHK)、"时尚潮流•魅力香港"(In Style • Hong Kong)等活动,推介香港的法律专业服务特色,为业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图为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于去年5月18日,出席于香港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申请港府资助 举办培训课程

苏绍聪又说,当年海外投资者到内地投资,相关的法律事务都交由香港的国际事务所处理,由于部分到内地开创事业的法律界元老级,已自立门户,近年不少内地"走出去"的企业,也会选择他们的事务所协助处理事务,而这也是未来的大趋势。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并非港人所熟悉,要走访当地处理法律事务,客观条件当然不及留港处理房产买卖合约或新股上市等法律事务,"譬如我90年代初到内地工作,酒店晚上9时便关灯和冷气,文化的差异颇具挑战性,但经验确实难得。"

为了让业界的经验薪火相传,并确保香港业界的专业水平,香港律师会正计划向香港特区政府申请资助,举办培训课程,鼓励新一代的律师,尤其任职于中小型事务所的,装备自己、接受挑战,迎接"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迎接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苏绍聪表示,该会正计划向香港特区政府申请资助,举办培训课程,鼓励新一代的律师迎接"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编辑推荐

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捷克的机场规模最大,铁路网络亦非常密集,在欧洲名列前茅,因此许多跨国企业均选择在捷克设立区域物流中心。捷克的航空交通相当便利,有不少航班飞往中国内地,在中东欧国家之中可谓数一数二。再者,客机机腹载货容量增加,加上香港至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全货运新航班投入服务,更进一步加强了捷克的竞争优势,令这个国家备受亚洲贸易商和投资者注目。

近数十年来,捷克的制造业及资讯科技业欣欣向荣,许多本土企业羽翼已丰,可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有些企业东主考虑与可靠的海外伙伴合作扩展业务,或是出售整间公司。与此同时,自从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于2013年执政后,捷克与中国的关系显著改善;到2016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历史性国事访问捷克3天,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

中捷两国关系持续改善,创造了更有利营商的气氛。事实上,有些涉及捷克公司的投资交易是通过香港进行。一些捷克企业致力拓展亚洲市场,因而在香港设有办事处,以便管理亚洲业务。

捷克是重要的物流接口

捷克一直致力发展空运,以克服内陆国这个不利因素,因此与亚洲有较佳的空运联系,有不少航班往返中国内地和香港,在中东欧国家中可算首屈一指。举例来说,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Václav Havel Airport Prague)现有定期航班,直飞北京、上海和成都这3个中国城市。

相片: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相片: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这些客运航班的机腹已有一定的载货容量,加上香港与布拉格之间的全货运航班自2017年5月起投入服务(由总部设于斯洛伐克的 Air Cargo Global营运,须在土库曼的土库曼巴希机场技术停站),令捷克更有能力去处理中国及亚洲公司的货运需求。欧洲的跨境电子商贸一片兴旺,这些公司都希望汲取个中商机。

捷克跟其他V4国家(维谢格拉德四国) 不同,与独联体(CIS)地区并没有共同边界,因此不能成为货柜转运的主要铁路换车站,无法直接得益。铁路换车站的作用是把前苏联国家如俄罗斯、哈萨克及白俄罗斯等使用的宽轨铁路(1,520毫米)列车所载货柜,转装到中国及欧盟使用的标准轨距铁路(1,435毫米)的列车。

不过,捷克拥有一个联系世界各地的机场,以及密集的铁路网。捷克的铁路网是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之一,仅在卢森堡和比利时之后。这表示捷克仍然极具竞争力,能够吸引富士康(Foxconn)及亚马逊(Amazon)等跨国公司前来成立区域物流中心,以便把高增值电子产品配送到欧洲各地,以及处理网上订单的配货事务。

铁路对捷克非常重要,这并不仅是为了建立物流枢纽。捷克的铁路工业有200年历史,加上欧洲近几十年出现铁路私有化浪潮,这些因素有助捷克成为铁路应用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也为该国提供了另一途径,为欧亚之间的铁路扩展贡献所长。

世界各地的铁路系统正在迅速扩展,许多捷克公司都参与其中,轮组制造商GHH-Bonatrans便是其中一家。GHH-Bonatrans是欧洲最大规模的铁路轮组制造商,也是一家优质的全球轨道运输方案供应商。该公司于2015年争取到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合同,为后者供应客运列车车轮;去年在香港设立了Bonatrans Asia Limited,作为首个亚洲据点。

相片: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1)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1)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2)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2)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Bonatrans Asia Limited在亚洲积极寻找商机,除了拥有香港和中国内地客户外,亦与其他亚洲国家有业务往来,包括印度及东盟诸国。该公司在香港设有办事处,主要负责销售及为亚洲客户提供服务,制造和辅助设施则设于印度,这样可方便该公司向亚洲客户推广新产品和提供售后解决方案。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主要的亚洲客户,估计占在2015至16年度Bonatrans交货量约12%。

亚洲的铁路网高速发展,商机涌现,捷克的铁路应用方案供应商在价格方面极具竞争力,也希望把握当中的机遇。举例来说,2016年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22,000公里。随着本土生产 [1] 的高速火车轮组及车轴涌现,中国对这类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正逐渐下降。不过,由于捷克供应商提供的火车零部件,能满足每小时450公里行车速度的最严格要求,因此他们依然是深受中国铁路营运者欢迎的合作伙伴。此外,捷克还拥有先进技术,可以降低噪音,加强铁路与车轮的接触保护,这是该国另一项重要优势。

香港的铁路在安全、可靠、顾客服务及成本效益方面,均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再加上香港汇聚各类专业服务,亦具备广泛的全球网络和联系,令香港能吸引捷克企业前来,与亚洲投资者合作,特别是在中国的「一带一路」这类区域及/或区际发展倡议框架下寻找商机。香港早已是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管道,不单在促进资本流动方面担当关键的联系人角色,亦为新打进市场的捷克企业提供必需的当地知识和可靠的支援。

中国在捷克掀起并购热潮

捷克经济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实力雄厚和富有竞争力的工业基础。捷克是最工业化的欧盟国家,工业占整体经济活动逾47%。从下图可见,捷克的竞争力排名高于波兰和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因此,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捷克有其显著优势。

表: 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排名
表: 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排名

捷克的制造业及资讯科技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兴旺后,许多本土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事业)已经成熟,可以谋求更大发展。有些企业东主考虑与可靠的海外伙伴合作扩展业务,亦有一些有意出售整家公司;这些企业便成为外商的收购目标。2016年,捷克是并购交易最活跃的中东欧国家,完成了288宗买卖交易,估计涉及总额99亿美元。

表:中东欧及南欧的并购活动
表:中东欧及南欧的并购活动

为协助捷克公司洽商交易,捷克的商业及投资拓展机构CzechInvest(捷克投资署)推出了CzechLink计划,协助他们寻找合资格的投资者,以及进行事前评估。该署的网站不时刊登被称为「目标」(Targets)的捷克公司名单,即是正积极为合资项目或收购项目寻找伙伴/投资者的公司。该署亦为已签署保密协议的准投资者,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及投资顾问,提供更详尽的公司资料。

表:捷克投资署公布的投资目标公司名单(截至2017年6月5日)
表:捷克投资署公布的投资目标公司名单(截至2017年6月5日)

中捷两国的商贸关系显著改善,亦令并购浪潮升温。自从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于2013年上台后,两国关系明显好转;到2016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历史性国事访问捷克3天,两国的良好关系更上一层楼。截至2017年3月为止,中国投资者拥有的捷克公司合计达2,101家,总资本额约达55亿捷克克朗,折合约2.4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捷克迎来的中国投资者当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总部设于上海的中国华信能源。该公司已在布拉格成立了第二总部,被视为许多中国牵头的投资交易背后的主要推手。自2015年9月以来,华信能源促成了多项惹人注目的大型并购交易,其中涉及捷克最大的航空公司Travel Service,捷克最大的网上旅行社Invia.cz,捷克第五大啤酒酿造商Pivovary Lobkowicz Group,五星酒店如布拉格文华东方及Le Palais Art Hotel Prague,布拉格最大的办公大楼Florentinum,媒体机构如Médea Group、Empresa Media 及 Barrandov Television Group,高端冶金工程公司ŽĎAS,以及捷克历史最悠久的足球会SK Slavia Praha等。

华信能源除了推动本身的投资外,亦不断建立平台,以促进中国企业在捷克的投资。华信能源于2016年3月收购了J&T Finance Group,成为第一家拥有欧洲银行的中国民营企业。之后,华信能源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设立了「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为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投资穿针引线,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有关的项目。

香港发挥商业管道的作用

香港是中国内地对外投资的管道,处理内地近60%的对外直接投资;香港本身也是捷克一个主要的亚洲投资来源地 [2]。中国在捷克掀起并购热潮,在捷克亦有大量投资,在这些商业活动里,往往有港商参与其中。事实上,有些中国内地牵头的投资交易是通过香港进行的。其中一项备受注目的交易,是在2016年12月,由中资背景的香港公司Eurasia Development Group收购了捷克公司Mountfield,后者是捷克一家大型的自行组装(DIY)产品和园艺工具销售商。

相片: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资料来源: www.mountfield.cz
相片: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资料来源: www.mountfield.cz

一些有远见的捷克公司也倾向在香港设立据点,通过这个稳妥可靠的门户去打进亚洲市场。例子包括一些知名的捷克玻璃和照明产品公司,例如Lasvit 及Preciosa,他们在香港成立了区域代表办事处或控股公司,一来可以靠近中国内地的生产基地,二来也方便踏足亚洲兴旺的住宅和商业地产市场。这些捷克公司除了为高级酒店、办公大楼和豪宅提供特别订制的照明装置及玻璃艺术品外,亦借助香港作为试验场,以评估在亚洲建立更大据点的可行性。

香港与捷克签署的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CDTA)已于2012年1月24日生效。这样,捷克公司在规划一些涉及香港的投资和扩展活动时,可以更有把握作出明确的预算。税务上的弹性安排,促使Lasvit与本港的高级百货公司连卡佛(Lane Crawford)合作,把家居零售系列引入香港发售。Lasvit在香港设有控股公司,监督亚洲的销售事务和项目。

香港是一个免税港,物流效率卓越,法规公开透明。香港也是一个蜚声国际的贸易中心,邻近中国内地的高增值生产基地,这些因素使香港成为不少捷克公司开拓亚洲市场时的首选据点,GHH-Bonatrans、Lasvit 及Preciosa便是其中一些例子。这些公司希望借助香港这个平台去展示技术、寻找投资者、实践商业意念。中国在捷克的投资方兴未艾,加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和「16+1模式」的合作与日俱增,在这背景下,香港势必担当日益吃重的角色。

 


[1] 举例,太原钢铁集团于2014年生产了第一批中国本土制造的轮组及车轴,并于2016年完成必需的测试。

[2] 在捷克的亚洲投资者排行榜中,香港名列第七,前6名依序为韩国、日本、中国内地、新加坡、印度及泰国。截至2015年底,香港在捷克的累计直接投资额为2,370万美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