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

Short Code
C

香港特區政府聯同一帶一路總商會於2018年2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所需 香港所長—共拓一帶一路策略機遇」論壇,向中央相關部委和國有企業宣講推介如何借助香港高度國際化的平台,以及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商貿等領域的獨特優勢,建立策略伙伴關係,共同開拓 「一帶一路」機遇,以香港所長,配合國家所需,協助落實「一帶一路」國策。

2.JPG

為期一天的論壇有近一百二十位香港工商及專業服務界別翹楚以及超過三百八十位來自逾一百七十間國有企業的領導及高管人員參與,讓雙方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工作上進行直接對接,促進建立策略伙伴關係。同時,論壇就如何借力香港在工商及各專業服務界別的獨特優勢,攜手推進「一帶一路」進行深入討論和分享。

4.JPG

1. 主題發言

2. 其他資訊

編輯推薦

中馬合作興建太陽能發電廠,為大馬的東海岸鐵路及港口擴展計劃提供電力。

照片: 太陽能發電不但有利環保,也可為「一帶一路」項目投資者帶來商機。
太陽能發電不但有利環保,也可為「一帶一路」項目投資者帶來商機。
照片: 太陽能發電不但有利環保,也可為「一帶一路」項目投資者帶來商機。
太陽能發電不但有利環保,也可為「一帶一路」項目投資者帶來商機。

中國宣布,將支持馬來西亞興建當地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該發電廠將坐落馬來西亞第三大州彭亨的首府關丹,佔地110公頃,發電量達61兆瓦。該太陽能發電廠對馬來西亞意義重大,是該國建立潔淨能源網絡方面邁出的一大步,而中國則認為該設施可為「一帶一路」在東南亞進一步發展提供所需電力。

根據中馬雙方去年底達成的協議,以南京為總部的中盛新能源和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的西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將與雪蘭莪州的太陽能光伏開發商UiTM Solar Power合作,興建及營運上述關丹太陽能發電廠。在2020年前,馬來西亞將有42家太陽能發電廠陸續落成,遍及馬來西亞半島、沙巴及納閩,當中以關丹太陽能發電廠的規模最大。馬來西亞的能源委員會(Energy Commission)希望於未來3年增加太陽能發電量360兆瓦。

關丹太陽能發電廠將於今年11月接通馬來西亞的國家供電網,預期可為80,000戶家庭提供充足的潔淨能源。之前,中盛新能源已在全球多國參與興建大型太陽能發電廠,包括英國、美國、德國、日本、南非、智利及土耳其。關丹太陽能發電廠是該公司在馬來西亞的第二個大型項目。

中盛新能源在馬來西亞的第一個大型太陽能發電廠項目位於北部吉打州,發電量達12兆瓦,已於去年4月投產,並於年底接通國家供電網,目前向5,000多戶家庭提供充足電力。

除了中國公司之外,韓國公司也向馬來西亞提供專門技術,滿足該國對潔淨能源的需求。去年12月,首爾的韓華能源集團宣布,已獲授權興建及管理一家發電量達48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廠。該發電廠坐落馬來西亞西北部的玻璃市,將於明年展開興建工程,2020年10月連接國家供應網,預期可為15,000戶家庭供應電力。

綜合而言,關丹、吉打及玻璃市的太陽能發電廠組成一個潔淨能源網絡,專門向商業及住宅用戶供電。此外,部分電力也會向「一帶一路」多個基建項目供應,其中最重要的是東海岸鐵路、關丹港擴建工程及泛婆羅洲公路興建工程。

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將於今年稍後提出「馬來西亞太陽能光伏發展路線圖2030」(Malaysian Solar PV Roadmap 2030),展示該國銳意發展太陽能的決心,而上述太陽能發電廠是當中的核心項目。

在路線圖正式公布前,馬來西亞已落實多個太陽能項目。舉例來說,該國於去年10月已著手增加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產量,目標是成為全球第二大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排在中國之後。光伏電池是太陽能發電鏈中的重要一環。

中期而言,馬來西亞將繼續重點擴展可持續發展能源領域,以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依賴國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以及提升能源效益,同時降低整體發電成本,「一帶一路」項目投資者料可從中發掘到更多商機。該國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把再生能源發電量增至2,080兆瓦,當中太陽能佔超過一半。

特約記者 Geoff de Freitas 吉隆坡報道

編輯推薦

相片: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一)。 (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一)。(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相片: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一)。 (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一)。(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中國對外經濟活動不斷擴張,內地企業也加緊布局國際業務,除通過貿易拓展國際市場、加強向外採購以支援內地生產,不少企業更進一步前往歐美等成熟經濟體直接投資,部分則隨著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前往亞洲、非洲等地尋找投資機會,希望開發有關市場潛力,或利用當地資源擴充產能。有法律業者提醒,前往海外投資與從事貿易所需要的支援服務不盡相同,投資者須深入了解有關地點的商業環境,以保證順利開展投資項目,而且部分「一帶一路」國家法律制度尚未完善,可能對投資帶來額外風險。香港法律業者熟悉海外法律環境和商業文化,並且可通過廣泛的國際網絡利用各地資源,為投資者提供合適的盡職調查服務,控制風險。

私營企業成為對外直接投資主體

中國不少具實力的私營企業正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同時加快對外投資步伐,希望更好利用海外資源促進業務可持續發展。有關情況正促使他們逐步替代國有企業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體。根據商務部統計數字,非國有企業、包括私營企業及股份有限公司,佔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存量比例,由2006年底19%大幅上升至2016年底45.7%,若以2016年的單年投資流量計算,更有近7成的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是來自這些非公有經濟控股的投資單位[1]。雖然如此,仍有不少內地企業表示缺乏海外投資資訊,並對「一帶一路」的營商環境感到陌生,極需尋求專業服務支援他們走出去拓展海外業務。

相片: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二)。(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二)。(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相片: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二)。(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二)。(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小剛接受訪問時表示[2]:「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蓬勃,不少內地企業已善用上海和香港作為中轉地,進行國際貿易,並且利用香港處理外匯貨款收支,及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創新金融政策,調撥外幣或人民幣資金,以提升財務和營運效率,在貿易方面操作十分純熟。但隨著企業進一步直接投資海外,單靠貿易經驗已不能滿足業務需要,他們除了須考慮有關投資的業務前景、項目融資等問題,更須顧及投資地的法律法規、稅務政策及營商環境。但不少投資者面對資訊不足問題,又因為語言及文化差異,對外國的商業習慣缺乏瞭解,直接增加海外投資風險。」

「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例如往海外投資設廠生產、設立中轉倉庫或分銷設施,便須深入了解投資地的商業環境、勞工政策、環保要求等,才能認清風險並作出相應措施,以保證順利開展投資項目。即使簡單如前往香港開設公司,亦須預先瞭解香港入境政策以利安排管理人員來港,及清楚香港的稅務政策以符合法律要求,又可同時享受有關好處,例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在2017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宣布將香港企業首200萬元利潤稅率由現時16.5%減至8.25%,及企業合資格研發開支可享有加倍稅務扣減等[3];此外,內地企業又可利用香港服務平台為他們的國際業務進行稅務籌劃,以免除不必要的稅務負擔。」

專業服務降低併購風險

相片: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一)。
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一)。
相片: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一)。
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一)。

另一方面,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統計數字顯示,2016 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併購涉及74 個國家和地區共765個項目,有關併購的直接投資金額達865 億美元,佔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44.1%,並且通過境外為有關項目融資488 億美元,佔有關併購金額的36.1%,對外投資併購項目主要涉及製造業、訊息傳輸/軟件和資信科技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 的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4]。

王小剛指出:「前往海外併購的複雜程度不亞於一般直接投資,除了上述風險管理措施外,有關投資者更須深入了解併購項目的股權、財務和資產等實際情況,若果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特別是較冷門的投資地點,部分國家的法律制度有欠妥善,又可能缺乏與國際接軌的商業慣例,隨之而來的交易風險可能相對增加,內地投資者亟需利用專業服務處理這些問題。香港的法律業者擁有廣泛的國際網絡,加上香港資訊自由流通,可有效率領各地專業團隊為內地企業的投資項目提供盡職調查服務,釐清問題並加以評估,以便控制有關投資風險。」

相片: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二)。
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二)。
相片: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二)。
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二)。

總部位於亞洲的金杜律師事務所,普遍認為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律師事務所之一,目前在全球27個城市擁有2,000多名律師團隊,包括位於中國內地11個城市的辦事處和香港分所,能有效協助客戶瞭解各地的商業和投資環境,和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金杜的香港分所目前為跨國公司、投資銀行、內地企業及本地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並且善於利用該所律師團隊的專業知識及在亞洲的豐富經驗,為客戶提供有關跨境交易的專業服務。

按:有關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走訪企業詳情,請參考「滬港合作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研究系列」的其他文章。


[1] 資料來源:2016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2]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於2017年第四季訪問金杜律師事務所(香港辦事處)。

[3] 有關詳情,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

[4] 資料來源:2016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編輯推薦

布達佩斯機場與中國內地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電子商貿勢必大受裨益。

照片: 李斯特費倫茨國際機場與申通快遞達成協議,前景璀璨。(Shutterstock.com)
李斯特費倫茨國際機場與申通快遞達成協議,前景璀璨。
照片: 李斯特費倫茨國際機場與申通快遞達成協議,前景璀璨。(Shutterstock.com)
李斯特費倫茨國際機場與申通快遞達成協議,前景璀璨。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繼續在中東歐各地推行,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有意把握箇中機會,力爭成為主要的空運貨物配送樞紐。李斯特費倫茨國際機場(Liszt Ferenc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布達佩斯主要的客貨運機場,去年底與中國最大物流公司之一申通快遞達成一項新合作協議,因此經布達佩斯轉運的中國貨物料將大增。

中國-中東歐峰會於去年11月在布達佩斯舉行,申通快遞與李斯特費倫茨國際機場就在會上達成上述協議,訂明該機場成為申通快遞一個空運貨物樞紐,以便把貨物運往區內各地。因此,該機場的貨物吞吐量於未來數月料將大幅增加,其中跨境電商的貨物將是主要增長來源。此外,總部設在伊斯坦布爾的物流服務供應商EKOL也簽署了這項合作協議,以處理突然大增的貨量。

李斯特費倫茨國際機場的物業兼貨運服務總監Rene Droese評論協議的重要性:「我們的物流市場現正快速發展,而中國與匈牙利和中東歐地區的進出口往來是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隨著協議落實,我相信布達佩斯及李斯特費倫茨國際機場可以為申通快遞提供最有效的運輸方案,滿足該公司在鄰近地區和歐洲各地的配送需要。」

在協議正式簽署前,申通快遞已於11月3日把首批電商貨物空運至李斯特費倫茨國際機場。現在,申通快遞已與機場營運公司Budapest Airport Ltd作出正式安排,將有定期貨機往來匈牙利與中國內地多個城市,預期申通不少現有商業夥伴將會大量使用這項空運服務,尤其是以杭州為總部的電商巨企阿里巴巴。

李斯特費倫茨國際機場過去一年的業務成績彪炳,而上述協議更為其錦上添花。2017年1至10月,該機場的貨物吞吐量按年增加14.5%,至103,700公噸。整體而言,自2015年12月以來,機場的貨物流量增加了36%,在競爭激烈及鄰近經濟體處於窘境之下,有此成績確實相當難得。

目前,李斯特費倫茨國際機場的大規模升級擴建工程已完成一半。主要客運大樓的翻新工程已於去年完工,而商業專區第一期也已啟用。

與此同時,全新貨物處理設施Cargo City正在施工,規模較原有貨物處理設施更大,預期於2019年完工,每年的貨物處理量可達150,000公噸。該設施提供各類中央處理貨物服務,包括專為貨物處理公司和貨運代理而設的設施、海關清關站、為特殊貨物而設的認證倉庫,以及溫度控制區。

中東歐地區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別具意義。該地區除了有利中國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及匈牙利等中東歐多個新興經濟體進行貿易之外,也是中國與西歐大型市場之間的重要通道。

布達佩斯顧問辦事處 Beata Balazs

編輯推薦

為配合全球化和區域工業及貿易融合發展,以及滿足城市和其他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全球各國正積極推動不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希望提升交通運輸、貨運及物流服務效率,增加能源供應、電訊、環境設施等服務能力。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近估計,2016年至2030年間,全球平均每年約需投資6.9萬億美元於基建項目,以支持經濟可持續發展[1]。亞洲開發銀行的另一報告指出,單以發展中的亞洲地區而言,在期內平均每年便需要約1.7萬億美元基建投資,以滿足區內對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2]。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過去數年中國企業對海外基建項目直接投資或工程承包的數目亦明顯增加,勢將引發內地企業對相關配套專業服務需求上升,為香港服務業者帶來更多機遇。

針對基建項目的財務規劃

中國目前除了躋身世界主要的外來直接投資接收地,利用外資發展不同產業和基建項目,也同時是全球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來源地。2016 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達1,961 億美元,是繼2015年之後再次超過同年的外來投資金額(2016年達1,340 億美元),連續兩年成為資本淨輸出國[3]。而且,中國對外投資活動已從以往集中能源與天然資源類別,逐步向多元領域發展。商務部數字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超過100億美元的行業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採礦業、製造業及訊息傳輸/技術服務業,以及與基建或相關產業,包括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建築業及電力/熱力/燃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此外,中國對外投資進行併購項目近年也較多涉及基建,例如與交通運輸和電力/熱力等生產和供應有關的併購項目金額,2016年便高達250億美元,佔當年中國所有對外投資併購金額約19%。

相片: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一)。(相片由德勤中國提供)
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一)。
相片: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一)。(相片由德勤中國提供)
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一)。
相片: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二)。 (相片由德勤中國提供)
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二)。
相片: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二)。 (相片由德勤中國提供)
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二)。

德勤中國的中國併購重組服務全國主管合夥人葉偉文在接受訪問時指出[4]:「與製造或零售等其他產業一樣,投資海外的基建項目,例如高速公路、橋樑、鐵路和發電廠等,同樣需要利用金融、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以保證有關投資項目可持續發展。不過,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性質不盡相同,所需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例如內地企業前往海外進行科技項目的收購合併,有關技術和設備的回報、折舊年期可能只是三數年時間,但基建投資動輒以5至十年為單位,而且回報期往往達十數年或以上,所以極需要長遠的發展規劃。規劃工作除涉及預測有關國家、地區經濟和產業的中長期發展等宏觀因素外,也需顧及城市發展轉變,或設施用戶隨著時間而改變的具體需求,加上其他外部因素影響,所以在基建投資規劃前期便需制訂應變計劃或措施,以適應不斷轉變的環境,提高整體投資的靈活性。」

相片: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一)。
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一)。
相片: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一)。
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一)。

他表示:「中國內地企業目前在海外的基建投資多位於發展中地區,包括部分亞洲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除一般經濟和社會因素外,投資地的地緣 政治,以及多變的營商環境等,也可能對投資項目產生正面或負面作用,隨之而來的不確定性因素和風險相對較高。所以,從事基建投資的財務規劃時,一方面需要 預測不同投資場景出現的可能性,計算有關投資風險系數,和對資金或現金流等的影響。德勤中國在香港的團隊,不但可利用香港豐富的國際通訊資源,更具備專業 知識建立合適的財務模型,為內地和其他客戶的基建投資作完善的財務規劃。

「另一方面,雖然內地企業目前大多不乏資金來源,但在較長投資期和較多不確定性因素背景下,有關企業更需制訂合適的財務解決方案,例如通過香港的服 務平台,籌備由多個投資者組成的財團參與投資項目,同時利用不同渠道安排合適的融資方法或銀團貸款,通過增加持份者數目攤分投資風險。」

利用有效網絡進行盡職調查

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內地企業正增加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活動,而基建投資,包括道路、海運、航空、能源、通訊等項目,也成為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

相片: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二)。
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二)。
相片: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二)。
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二)。

但葉偉文提醒:「相對投資於先進國家,內地企業往『一帶一路』投資基建和其他設施,有效的盡職調查更形重要。事實上,部分『一帶一路』國家不是熱門 的外來投資地點,欠缺成熟的法律制度和商業規範,外商投資政策也可能隨著時間或政府更替而有所改變,直接增加投資者的風險。事實上,基建項目可能對投資地 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長遠影響,一些項目也會涉及土地徵收、環境規劃和環保問題,受影響者可能為數不少,對項目的可行性或未來發展構成影響。」

「所以,內地投資者極需利用有效的專業服務在投資規劃前期進行盡職調查,釐清可能影響項目的各種因素,才能有效控制風險。而具備豐富國際經驗的香港 業者,擁有完善的國際網絡,可成為內地對外投資基建項目的牽頭人,統籌不同地區的服務團隊以收集有關資訊並作出評估,加上香港一應俱全的專業服務,可為客 戶的『一帶一路』項目進行有效的全面盡職調查。」

德勤是全球領先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在全球向客戶提供審計及鑒證、管理諮詢、財務諮詢、風險諮詢、稅務及相關服務。而德勤中國是德勤在中國的成 員所,目前擁有21 個辦事處,合共擁有13,000人的專業服務團隊,當中以香港、上海、北京和重慶為四大主要辦事處。此外,德勤中國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牽頭成立的「金管局基 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合作夥伴之一,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透過匯聚主要持份者,共同促進基建投資及其融資等活動。

按:有關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走訪企業詳情,請參考「滬港合作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研究系列」的其他文章。


[1] (1) 包括與氣候兼容所需的投資金額;(2) 資料來源:“Investing in Climate, Investing in Growth”, OECD, 2017

[2] 資料來源:“Meeting Asia’s Infrastructure Need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7

[3] 資料來源:2016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4]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於2017年第四季訪問德勤中國。

編輯推薦

相片:張杰博士表示香港可為企業提供眾多融資選擇。 (相片由上海電氣香港提供)
張杰博士表示香港可為企業提供眾多融資選擇。
相片:張杰博士表示香港可為企業提供眾多融資選擇。 (相片由上海電氣香港提供)
張杰博士表示香港可為企業提供眾多融資選擇。

根據英國智庫Z/Yen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近期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報告,香港是第三大最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僅次於倫敦和紐約,並領先新加坡和東京[1]。雖然上海名列第六位,是內地領先的金融中心,並且不乏本地融資渠道,但不少上海企業同時利用香港為投資項目融資,除了便利資金調度拓展國際市場業務,亦希望通過香港商貿平台取得各種具成本效益的資源,以優化融資結構及資金來源組合。

靈活利用內地及海外金融資源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氣」)是中國綜合性裝備製造知名企業,主要產業聚焦高效清潔能源裝備、新能源及環保裝備、工業裝備和現代服務業四大領域,目前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雖然香港缺乏有關裝備產業,在製造業務方面與上海電氣關係不大,但上海電氣早已在香港成立子公司,目的是利用香港的服務平台促進集團發展。

上海電氣的產品涵蓋火力發電機組、核電設備、風電設備、燃氣輪機、輸配電設備、電梯、大中型電動機、環保設備、機床、自動化設備和軌道交通等,該集團的主要生產基地位於上海的閔行和臨港地區。為配合該集團「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策略,並引進外部資源支持業務發展,上海電氣(及其關聯的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在2001年於香港成立上海電氣香港有限公司,並在2010年成立上海電氣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統稱為「上海電氣香港」)。

上海電氣香港的執行董事及總經理張杰博士在接受訪問時表示[1]:「內地的融資渠道已逐漸發展成熟,可為內地以至部分境外項目提供資金。雖然如此,香港不但享有資金自由流通優勢,而且擁有一個既深且廣的金融市場,能為企業提供更多融資選擇;加上中國與國際金融市場仍有所隔離,內地與國際市場的融資成本難免有所差異。而香港在市場操作原則下,可幫助集團利用各種渠道取得具成本效益的資金,所以集團同時利用內地和香港平台,為不同業務和投資項目融資,至於選擇融資地點,則以實際成本效益為首要考慮因素。」

有效調度資金投資海外

相片:上海電氣通過香港平台為投資項目進行融資(一)。
上海電氣通過香港平台為投資項目進行融資(一)。
相片:上海電氣通過香港平台為投資項目進行融資(一)。
上海電氣通過香港平台為投資項目進行融資(一)。

上海電氣香港是上海電氣的境外投融資、資本運作和和資金管理的境外平台,已在香港開展了多種金融服務業務,包括外匯即期和遠期交易、外匯套期保值交易、貿易融資、海外融資等,希望聯繫香港和上海兩地金融市場資源,支援該集團的國際化業務發展策略,達到跨國經營、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品牌等目的。上海電氣香港的主要業務包括四大板塊:(1) 產業投資;(2) 資產管理;(3) 集團的海外財務中心;及(4) 貿易業務。截至2016年底的註冊資本合計達33.5億港元。

張杰博士指出:「除香港本地資金外,集團更通過香港平台取得來自國際資本市場資金為投資項目進行融資,有關資金亦有機會包括源自內地機構或投資者。無論如 何,項目融資重點不在於資金來源地,而是融資便利及成本。香港一方面是國際金融中心,又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集團通過香港可更容易取得符合成本 效益的人民幣或美元等資金,增加資本運作能力。」

相片:上海電氣通過香港平台為投資項目進行融資(二)。
上海電氣通過香港平台為投資項目進行融資(二)。
相片:上海電氣通過香港平台為投資項目進行融資(二)。
上海電氣通過香港平台為投資項目進行融資(二)。

他補充:「特別是有關國際貿易、海外投資和併購等業務,內地在跨境資金流通方面仍保留相當管理措施,影響企業調度資金的靈活性,亦可能增加有關投資及融資成本。所以集團需要尋找便利的境外平台,以配合內地的金融資源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香港的服務平台不但可幫助集團提升整體金融操作效率,而且簡單低稅和便利的營商環境,亦有利集團降低融資成本。例如集團通過香港管理海外投資業務,從海外取得的投資利潤不須在香港繳稅[3];加上香港提供一應俱全的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可為投資者的國際業務籌劃有效的全球稅務安排,免卻不必要的稅務負擔,是集團『走出去』的理想服務平台。」

按:有關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走訪企業詳情,請參考「滬港合作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研究系列」的其他文章。


[1] 資料來源:“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22”, Z/Yen and China Development Institute, September 2017

[2]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於2017年第四季訪問上海電氣香港。

[3] 香港的稅務政策採用地域來源原則,向在香港經營任何行業、專業或業務所得的利潤徵稅。只有於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的利潤,才須予以徵收利得稅。任何人在香港 營商,但其利潤是從香港以外的地方獲得,則不須在香港就有關利潤繳稅。有關詳情,請向香港稅務局查詢。

編輯推薦

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的關係更為緊密,有助中國西南部達到燃料供應自足的目標。

照片: 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油管已投入運作,有助改善中國西南部的發展前景。
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油管已投入運作,有助改善中國西南部的發展前景。
照片: 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油管已投入運作,有助改善中國西南部的發展前景。
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油管已投入運作,有助改善中國西南部的發展前景。

2017年底,總部設於達蘭的沙特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Aramco行政總裁Amin Nasser證實,該公司與中國內地最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PetroChina)的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假若雙方同意相關條款,Aramco將成功收購中國石油的安寧煉油廠超過30%股份。安寧煉油廠位於西南地區雲南省,是中國最大型的石油加工設施之一,已於2016年10月投產,現時每天產量為26萬桶。

目前安寧煉油廠的成品只供應本省所需,但長遠來說也會供應其他地區,有助滿足中國未來對能源的需求。估計到2020年,中國的煉油產能需求量將高達每天220萬桶。除生產能力受重視外,安寧煉油廠也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安寧煉油廠靠近緬甸邊境,相信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可擔當一個重要角色。具體來說,預期安寧煉油廠有助拉近中國特大城市與低度開發省份之間的發展差異,同時改善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互連互通。這些都是「一帶一路」的主要目標。

安寧煉油廠加工的原油,是通過緬甸丹瑞區的石油及天然氣管道供應。管道的源頭是緬甸西海岸的皎漂港,全長770公里,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及緬甸海外投資銀行合作投資建造。管道輸送的石油,來自鄰近的離岸天然氣田,以及定期運到港口的石油。總的來說,中國政府希望通過這個新安排,讓中國西南部地區輸入來自中東和非洲的原油時,不須依賴效率低又成本高的運輸途徑,改為把石油運到緬甸皎漂港,再通過陸上管道供應給煉油廠。

緬甸丹瑞區的管道,被視為「一帶一路」其中一個初步成果。從沙特阿拉伯的角度來看,這個安排有若干明顯好處。Aramco投資安寧煉油廠,預計投資額在10億至15億美元之間,是沙特阿拉伯從俄羅斯手上搶回市場佔有率的重要對策。目前俄羅斯是中國主要的原油供應國。

Aramco的對策有一個關鍵元素,就是策略性地投資在多所目標煉油廠,所得回報是這些煉油廠的設施須按照合約規定,只可(或至少大部分)為該公司的原油加工。中國石油方面也已默認,他們與Aramco的交易將令更大比例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在安寧煉油廠加工。

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中國是最大原油進口國,上述交易促進了兩國之間的關係,也為未來更多的中沙合資合作鋪路。沙特阿拉伯顯然殷切希望盡快推動石油產業的發展。事實上,沙特阿拉伯能源部部長兼Aramco主席Khalid al-Falih曾公開談及這項交易說:「我們的目標不單要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更要成為整體市場的最大投資者。」

Aramco將於今年稍後日子首次公開招股(IPO),估計將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活動。據報道,中國石油有意買進Aramco的股份。同時,Aramco也對中國其他石油碳資產感興趣。事實上,Aramco已與中國北方工業公司(Norinco)簽署協議,在中國東北合作興建一座新的煉油廠和化工區。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武器裝備承包商。此外,Aramco也持有由中國另一石油和天然氣巨頭中國石化(Sinopec)經營,位於福建的煉油廠的25%股份。

特約記者 Geoff de Freitas 利雅德報道

編輯推薦

中菲關係緩和,中國承諾向菲律賓提供資金,支持該國的龐大基建計劃。

照片:菲律賓獲「一帶一路」資金以改善全國鐵路系統。(Shutterstock.com_Rainier Martin Ampongan)
菲律賓獲「一帶一路」資金以改善全國鐵路系統。
照片:菲律賓獲「一帶一路」資金以改善全國鐵路系統。(Shutterstock.com_Rainier Martin Ampongan)
菲律賓獲「一帶一路」資金以改善全國鐵路系統。

菲律賓一條建議興建的鐵路線將成為「一帶一路」投資的最新受惠項目。該鐵路線全長610公里,建成後將把首都馬尼拉與南部城鎮馬特諾格(佔地50公頃的全新生態城)連接起來。去年11月在馬尼拉舉行的東盟峰會上,中國與菲律賓已就上述項目進行詳細商討,今年初料可簽署最終貸款協議,與最初開始商談的日期相距差不多12個月。

上述鐵路線前稱菲律賓國家鐵路南長途線項目,由比科爾區域發展委員會(Bicol Reg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於2015年首先提出。該委員會是一個跨省機構,負責重振該區經濟。其後,該項目成為「大建特建」(Build, Build, Build)計劃的旗艦工程之一。「大建特建」是一個大型基建發展計劃,由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提出。相信杜特爾特決心在2022年夏天任期結束前見到這個鐵路項目完工。

該鐵路項目規模龐大,總值1,510億披索(折合約30.1億美元),由馬尼拉向南伸延至馬特諾格,途經索索貢省、內湖省、八打雁省、奎松省、南甘馬仁省和阿爾拜省,以及多個國際海港及經濟特區,有望大幅改善呂宋南部城市與多個區域增長樞紐之間的交通聯繫,最終提升工業、服務業及農業的生產力。

除此之外,該鐵路項目通車後首年可接載多達400,000名乘客,由馬尼拉至比科爾的車程由11小時縮短至僅6小時,預期可以推動比科爾地區的旅遊業增長多達30%。

該項目成本高昂,主要原因是需要動用大量資金把舊有路軌換成單線路軌系統。根據菲律賓運輸部的資料,該項目也須動用資金添置新車廂、車頭及其他輔助性設備。除中國資金外,有8億至70億披索是來自菲律賓政府的2016年及2017年財政預算,另有30億披索來自2018年的公共開支。

除了上述鐵路項目外,過去12個月,菲律賓政府也通過其他兩個大型鐵路項目,分別是3,580億披索的馬尼拉地鐵(Metro Manila Subway)及1,340億披索的菲律賓國家鐵路南客運線(PNR-South Commuter Line)。最終,3個鐵路項目將結合成一個綜合客運鐵路系統。

中國確定向菲律賓基建提供資金,由此可見,中菲關係正持續改善。因此,杜特爾特可以依靠「一帶一路」資金,支持總成本約1,670億美元的多個重點經濟重整及創造就業計劃。目前為止,中國已承諾提供共240億美元協助完成上述計劃。

特約記者 Marilyn Balcita 馬尼拉報道

編輯推薦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獲中國內地資金支持,落成後將大大改善東部地區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可加強中國另一投資項目關丹港的對外連接。

照片: 東海岸鐵路將大大改善馬來西亞較落後地區的經濟前景。
東海岸鐵路將大大改善馬來西亞較落後地區的經濟前景。
照片: 東海岸鐵路將大大改善馬來西亞較落後地區的經濟前景。
東海岸鐵路將大大改善馬來西亞較落後地區的經濟前景。

馬來西亞即將展開兩個龐大的基建項目,分別是興建東海岸鐵路及關丹深水港的大型改善工程。兩個項目均獲中國資金支持,並由內地公司牽頭的財團管理,充分反映它們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角色。

東海岸鐵路全長700公里,造價估計約550億令吉(130億美元),將是馬來西亞振興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項目由內地國有基建發展巨擘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興建,預計於2024年7月投入運作。

東海岸鐵路是一條半月形的全電氣化鐵路,興建工程分兩期進行。完成後,鐵路以馬來西亞西岸的全國最大貨櫃港口巴生港為起點,連接首都吉隆坡,並延伸至東岸多個城市及港口,終點站為接近泰國邊境的北部重要城鎮彭加蘭古堡。客運列車速度將為每小時160公里,貨運列車則為每小時80公里。

東海岸鐵路途經15條高架橋及10條隧道,最長一條達5.6公里。日後,貨運服務將佔東海岸鐵路總用量七成,預計到2030年,鐵路處理的總貨物量將超過5,400萬公噸。鐵路餘下三成用量屬於客運,每年載客量料達540萬人次,成為馬來西亞的主要跨地區運輸系統。

項目第一期全長600.3公里,終點站分別位於雪蘭莪州的鵝嘜綜合交通總站及東北部吉蘭丹州首府哥打巴鲁。鐵路首階段共設21個車站,連接哥打薩斯、關丹港、珍拉丁、居茶港、居茶機場及東岸最大城市瓜拉登嘉樓。第二期工程包括南北兩條延線。北延線長24.5公里,由哥打巴鲁延伸至彭加蘭古堡;南延線長78.6公里,連接鵝嘜及巴生港。

東海岸鐵路項目的資金中,八成半由中國進出口銀行以貸款方式提供,按年利率3.25厘償還,餘下一成半透過馬來西亞伊斯蘭債券計劃集資。該計劃由該國3家本地銀行管理。

馬來西亞政府已把發展國內鐵路基建列為優先事項。鐵路發展是該國經濟轉型計劃的重要部分,目的是加強東西兩岸港口的連接,減少西岸與工業發展較落後的東部州份之間的發展差距。

此外,馬來西亞也希望透過鐵路發展來解決現時最逼切的基建缺陷。由於當地的城際鐵路大部分只連接南北地區,長久以來,東部很多城鎮、港口及工業區都只能依賴道路運輸。當局計劃大灑金錢興建鐵路,讓其發展水平與現有港口、航空及道路設施看齊。

東海岸鐵路的落成預料可為東海岸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提供龐大動力。東海岸經濟區範圍覆蓋馬來西亞半島逾一半地區,人口數目約500萬。當局寄望新鐵路可在未來50年帶動區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1.5%。

除了東部地區外,關丹也是東海岸鐵路通車的主要受惠者。該市是彭亨州首府,也是關丹港的所在地。關丹港是馬來西亞東岸的最重要港口,通往南中國海,對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現時,該港口正進行大型改善工程,估計完成後可處理5,200萬公噸貨物,即現時的一倍,同時還提供特大貨櫃船泊位。

關丹港的新深水碼頭第一期工程料於今年夏季完成,第二期則暫定於2019年竣工。關丹港現時已是馬來西亞進口工業用貨物及原材料的主要渠道,新設施將處理更多進口石油及天然氣。

關丹港的改善工程由關丹港口有限公司負責。該財團由馬來西亞頂尖建築集團怡保工程(IJM Corporation Berhad)及北部灣控股(香港)合營,後者是中國著名港口發展及管理公司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的附屬公司。現時,怡保工程與北部灣(香港)的持股比例為60:40,馬來西亞政府則擁有特別權利股份。

關丹港改善工程對鄰近的馬中關丹產業園區而言是一大喜訊。該產業園區是首個由馬來西亞與中國共同開發的經濟特區,目前的主要產業包括發電、節能及環保技術、高端設備和先進材料製造。

特約記者 Geoff de Freitas 吉隆坡報道

編輯推薦

中巴基金將對巴西「一帶一路」基建項目投資200億美元。

照片: 里約熱內盧機場投資項目見證中巴合作關係更上層樓。
里約熱內盧機場投資項目見證中巴合作關係更上層樓。
照片: 里約熱內盧機場投資項目見證中巴合作關係更上層樓。
里約熱內盧機場投資項目見證中巴合作關係更上層樓。

根據巴西規劃部的資料,目前中國在巴西的投資總額已超過1,170億美元,當中大部分以三大領域為目標,即能源、礦業及農業綜合企業,佔總額約45%。巴西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議終點之一,因此中國最近已開始增加對巴西基建重建領域的投資。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活躍的經濟體之一。2018年,中國對巴西的投資額預期會進一步增加。舉例來說,中巴兩國於2017年3月成立了中巴擴大產能合作基金,特別用於聯合基建投資,目前已有200億美元資金,可用於對雙方均有利益的基建項目。

根據初步協定,中國與巴西的出資比例為3比1,其中巴西的資金來自該國金融領域,而中拉產能合作投資基金(Claifund)、巴西開發銀行(BNDES)及巴西聯邦儲蓄銀行Caixa Economica Federal均已承諾提供支持。物流、基建、能源/礦業資源、高科技製造業、農業綜合企業及數碼經濟已獲中巴擴大產能合作基金列為優先投資領域。

巴西規劃部國際事務局長Jorge Arcbache是建立全新中巴經濟合作關係的主要倡議者之一,他談及嶄新夥伴關係的目的及潛在商機:「中國不再只顧增加出口或利用國內的過剩產能。

「相反,中國正在擴大投資活動,在全球各地建立可持續的商業夥伴關係,除了製造業之外,也涉及服務供應及技術分享。

「中巴合作已有100年歷史,兩國對彼此的經濟現況及首要貿易政策都瞭如指掌。於2009年,兩國的百年合作關係揭開新一頁,而中國目前是巴西主要的海外投資來源地之一。」

2017年,中國是多個巴西基建發展項目的主要支持者,其中以巴拉那瓜航運碼頭(Paranagua Water Terminal)、聖西芒水力發電設施(Sao Simao Hydroelectric Facility)興建工程及里約熱內盧Tom Jobim國際機場的大型升級工程等最受注目。

聖保羅顧問辦事處 Marina Barros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