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電子商貿生態:向全球出口

香港的電子商貿出口業務在 1990 年代後期開始,而自 2000 年代起隨著 eBay 的出現而漸趨蓬勃。eBay 是全球網上市場公認的領先者,過去 10 年一直是香港人及香港小企業在全球進行電子商貿的主要平台。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香港有超過 1,000 名活躍的 eBay 賣家。

香港得以成為全球電子商貿市場的先驅,原因不少。香港從事國際貿易的歷史悠久,在商品貿易方面經驗豐富的中小企業和個人為數眾多。2000 年代初,中國內地的電子商貿市場仍處於萌芽階段,而香港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基礎設施比區內其他地方更先進;香港人和香港企業可從鄰近的中國內地採購低價貨,十分方便,然後在網上轉售。

更重要的是,香港是一個自由港,航空交通發達,貨物運輸成本低、效率高又可靠。在一些情況下,從香港向歐美發貨的國際付運所需時間,可能比歐美國家的國內付運還要快。另一方面,香港採用簡單低稅制度,不設進口稅及增值稅,有助電子產品的平行貿易發展,成為香港電子商貿出口的重要一環。事實上,知名品牌及標準化產品特別適合在網上渠道轉售,因為買家對產品規格的顧慮不大。

除了轉售知名品牌產品並憑稅率差異謀利的公司外,越來越多港商亦出口自己的產品。香港貿發局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佔 12% 的香港傳統出口商已採用電子商貿模式直接向海外最終客戶銷售產品。此外,更多香港公司專營電子商貿,把握電子商貿浪潮向全球銷售產品。Grana是一個突出的例子,這家電子商貿服裝企業在香港創立,憑藉本地的熟練服裝專才和高效的物流服務發展業務。

另一例子是Zalora,其定位是網上時尚集中地,並以香港為採購基地。長期以來香港一直是消費品和時尚生活用品的採購中心,許多全球及亞洲品牌和供應商均在本港設立地區總部。香港來往亞洲主要城市的航班頻繁,航程較短,方便在區內招攬供應商並與其協調。Zalora認為,在香港,全球時尚品牌雲集一地,熟練的服裝設計師人才濟濟,採購渠道方便高效,種種因素均有助為客戶提供快速時尚產品系列。

另一方面,一些物流服務供應商利用其廣泛的配送網絡和對海外市場的認識,轉型為網上平台。因此之故,在電子商貿世界,電子商貿出口商與物流服務供應商之間的細微差別逐漸淡化,而電子商貿這種經營模式亦重塑和重新定義香港的出口貿易。

市場機遇

據歐睿國際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的資料,2016 年互聯網零售額達到 11,630 億美元,而未來五年料將以每年 14.6% 的速度增長。網上貨品佔零售貨品總額的估計比重,將從 2016 年的 8.5% 上升至 2021 年的 13%。

除亞洲外,北美和西歐是兩大地區市場。但在這兩個地區,2016 年網上貨品佔零售貨品總額的估計比重僅分別為 10.1% 和 7.9%,可見電子商貿的增長空間很大。香港擁有豐富的法律、金融和工程技術知識,加上完善的全球商貿網絡、全城的拼搏精神和一流的辦事效率,得以成為中國內地貨品轉口到西方的重要樞紐。預計今後香港亦會發揮同樣作用,但以電子商貿為載體。北美和西歐的消費者大多使用英語溝通,無論是通過網上交易市集還是獨立網站,香港商家在這些市場幾乎沒有語言障礙。

在亞洲,日本和韓國在發達經濟體中是最大的市場。日本消費者約有 80% 上網購物,總數約有 1 億,這是外國零售商或製造商進入日本市場的龐大誘因。此外,日本網上訂單的平均美元金額比美國高得多。然而,由於語言及文化障礙,港商普遍認為很難直接向這些市場的最終消費者銷售產品。

表: 網上零售額(不包括稅項)
 
表: 網上零售額(不包括稅項)
 

在日本,按照市場比重排列的三大電子商貿網站是樂天 (Rakuten)、亞馬遜日本 (Amazon Japan) 和雅虎日本購物 (Yahoo Japan Shopping)。這些網站共佔日本企業對消費者 (B2C) 電子商貿全年總收入的 50% 左右。賣家和供應商要拓展網上業務,最方便是從亞馬遜開始,其次是樂天和雅虎日本購物。在樂天銷售貨品的一個有效方法是與現有的樂天供應商合作,此舉往往比直接成為新賣家更快更易。

韓國目前人口達 5,000 萬,是一個消費社會,互聯網普及率達人口的 84% 以上,電子商貿一片蓬勃。韓國的電子商貿普及率在亞太地區最高,網上購物率達 62%。最受歡迎的網上購物平台是網上拍賣及購物中心 Gmarket,每月獨立訪客達 1,200 多萬名。同樣,由於溝通問題,香港製造商不宜直接向韓國消費者銷售貨品,而應考慮與當地夥伴合作,或成為當地網上商家的供應商。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一帶一路」是中國十三五規劃 (2016至2020年) 的重大宏偉發展戰略,通過中亞、東南亞、南亞和東非等 60 多個國家及地區,建立、擴展並加強連接亞太區與歐洲經濟體的貿易路線。該倡議涵蓋的地區佔世界人口約 65%,全球生產總值 (GDP) 約三分之一,以及世界商品和服務貿易約四分之一。

「一帶一路」的主要目標是實現沿線國家之間的政策協調,建設基礎設施以加強這些國家之間的聯繫,擴大貿易和投資流動,推動金融整合,促進沿線各國人民的友好關係。中國也計劃與「一帶一路」沿線多個甚至所有國家洽談自由貿易協定,以及簡化海關、檢驗和許可的協議。

加強互聯互通的重點首先是消除瓶頸,填補現有交通運輸路線的缺口,建設港口設施,以及改善多模式聯運。最終目標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優質的運輸及電訊基礎設施。

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各方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及行動,減少貿易和投資壁壘,降低貿易及投資成本,並通過加強貨幣政策協調及深化金融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及金融整合。

據香港貿發局最近一項關於中國內地企業如何發掘 「一帶一路」商機的調查顯示,88.1% 的受訪者表示甚有興趣銷售產品往「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包括工業產品、服務和技術,以及輕工產品。此外,東南亞是他們在「一帶一路」沿線最感興趣的主要地點。可以預期,今後電子商貿在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中將發揮重要作用,而香港企業可以成為當中所需的平台。

圖: 感興趣「一帶一路」商機和地點
 
圖: 感興趣「一帶一路」商機和地點
 

東南亞人口達 6.2 億,其中有 2.5 億人使用智能手機,1 億人從事網上交易。目前東南亞網上零售的普及率可能仍低,不過消費者甚受數碼內容的影響。

雖然東南亞電子商貿的增長潛力巨大,可是仍有不少挑戰,其中最大者就是該地區在文化、語言、法規、基礎設施及客戶喜好等方面大有差異,令市場極為鬆散零碎。這可能是有意進入東南亞市場的外國公司的重大障礙,但卻可為香港提供很大機遇。

香港與東南亞在歷史上的聯繫甚深。兩地不僅長期有生意往來,在文化交流、知識轉移、跨境婚姻、勞工遷移等方面的關係也十分密切。港人在東南亞開辦商號的歴史可回溯到 100 多年前。對東南亞而言,香港的優勢就是通往中國內地特別是珠三角的主要國際門戶 。

同時,中國的「互聯網+」行動計劃旨在將互聯網技術與製造業及其他傳統產業結合,推動經濟增長。「互聯網+」和「一帶一路」均有助為電子商貿建立一個有利創新的環境。

除建設新的基礎設施外,最明顯的商機是市場對資訊及通訊系統產生巨大的需求。交通運輸和通訊若得到改善,應可縮短海陸聯繫的時間和成本,繼而提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換言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製造商進入對方市場時,應可事半功倍,而且成本更為低廉。

總而言之,凡此種種均為香港及外國的商家和交易市集帶來不少獨特商機,並可惠及各類專業服務供應商,包括從事物流、支付、電子商貿網站建設和數碼營銷等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