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外長訪京重新推動「一帶一路」項目

尼泊爾外長到訪北京,中尼雙方同意優先推動運輸與水力發電項目,並呼籲印度積極參與。

照片: 尼泊爾現有鐵路不適合高速行駛,也無力處理大量貨運。
尼泊爾現有鐵路不適合高速行駛,也無力處理大量貨運。
照片: 尼泊爾現有鐵路不適合高速行駛,也無力處理大量貨運。
尼泊爾現有鐵路不適合高速行駛,也無力處理大量貨運。

中國與尼泊爾最近進行了高層會談,成果甚豐,為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規劃已久的合作項目注入新活力。尼泊爾是個內陸國,至今經濟發展仍然非常落後,有機會成為「一帶一路」框架下最大的受益國之一。「一帶一路」倡議由中國提出,是個遠大的國際基建發展及貿易促進計劃,然而近年由於政治、物流及合同等種種因素,某些方面進展受阻。

今年4月,尼泊爾外長賈瓦利(Pradeep Kumar Gyawali)到訪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雙方就兩國合作向前發展的策略達成共識。未來數月,雙方的「一帶一路」合作項目有望加快推進,其中醞釀已久的中尼印鐵路更可能是優先項目。這條鐵路連接中尼邊境的吉隆(Kerung)、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以及尼泊爾與印度邊境的藍毗尼(Lumbini)。

尼泊爾有2,400萬人口,北鄰中國,南接印度,位處兩大經濟體之間。憑著這個地利,尼泊爾大有潛力吸引中國在當地投資發展基建。這一點對尼泊爾特別重要,因為目前該國的道路、鐵路和航空資源嚴重不足,即使處於便利位置,適合作為貿易中轉地,也無法處理龐大的貨運量。

諷刺的是,尼泊爾的地理優勢卻也成為汲取中國投資的絆腳石。尼泊爾向來十分依賴印度提供的經濟及國防支援,但是印度對涉及「一帶一路」的事務大多抱持抗拒態度。因此,尼泊爾長期在政治和經濟上採用邊緣政策,盡量爭取外來投資,卻又不會對「一帶一路」作出毫無保留的承諾,以免令印度疏遠。尼泊爾外長這次訪問北京,中尼雙方都呼籲印度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共同塑造尼泊爾的發展前景,事情的進展可能會有所加快。

去年,尼泊爾投資促進委員會批准了一項由中國投資、價值1.28億美元的Super Sanjen發展項目,在尼泊爾北部的三井(Sanjen)興建發電量達78兆瓦的水電站。此舉可說是中尼兩國重新承諾合作的徵兆。根據協議,項目的牽頭承建商中國港灣建設將擁有水電站的92%股權。

除了改善運輸基礎設施外,解決尼泊爾的能源危機也被確定為優先事項。上月,尼泊爾政府公布了中期能源策略,令這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中期能源策略的目標之一,是到2021年年底,國內發電量可達到3,000兆瓦,較目前水平增長300%。事實上,尼泊爾政府有更大的雄心壯志,目標是到2030年,發電量要提高至15,000兆瓦,其中10,000兆瓦用於滿足國內需求,餘下電力售予中國國家電網。

尼泊爾夾在中印兩大國之間,如果沒有其中一國或是兩國的幫助,實在不太可能實現其產能目標。中國固然可以協助這個山區王國實現其水電開發計劃,不過之前曾有能源項目在起步時出現狀況,最廣為人知的是發電量1,200兆瓦的布達甘達基水力發電站項目(Budhi Gandaki Hydropower Project),尼泊爾政府曾與主要承建商中國葛洲壩集團(總部設於武漢)簽署諒解備忘錄,其後卻單方面取消協議。

賈瓦利北京之行十分成功,為尼泊爾新任總理奧利正式國事訪問中國奠定了基礎,也讓一些被擱置的水力發電項目或得以重見天日和重新啟動。奧利的親中傾向較為明顯,可能會重新委任原先與這些項目有關的多家中國承建商。

尼泊爾與中國關係日益緊密,印度會有何反應,尚待觀察。印度政府應已注意到,中國目前在尼泊爾的投資總額達83億美元,是印度投資額的4倍有多。對中國來說,政治和外交上的挑戰,也許比已經簽署承建的土木工程項目要棘手得多。

                                         特約記者 Geoff de Freitas 加德滿都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