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4国家:率先开拓「一带一路」机遇

由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组成的维谢格拉德四国(Visegrad Four,简称V4),在协调及强化国家经济上大有成效,有助4国在中东欧区域经济中竞争,并且担当主导角色。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合作的「16 + 1」模式和「一带一路」倡议在许多方面协调一致,当中V4国家大有条件从中获益。

V4国家位于欧洲中心,在中国与中东欧加强合作及联系下,贸易及投资交流不断增加。同时,越来越多V4企业亦放眼全球,积极寻找新市场。

香港是个活跃的资本市场,专业服务提供者群集,又拥有庞大的全球网络及众多联系,这些独特之处令香港成为一道关键的桥梁,能为踏足新市场的V4企业和投资者提供重要的融资渠道以及专业服务,让他们在拓展新市场时得到保障。

随着国际联系加强,投资往来日增,V4国家不仅可以在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大环境中重新定位,在区域分销和供应链管理方面,也为贸易商及制造商提供更多机会。

V4国家:「一带一路」在中东欧的核心合作伙伴

中东欧国家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合作的「16 + 1」模式和「一带一路」倡议在许多方面协调一致,这两大发展倡议均由中国主导,旨在深化并扩大与中东欧16国的合作,包括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产业和技术开发合作。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加强合作及联系,各国受惠程度会有所不同,取决于其发展规划及国家战略。V4集团在区域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协调及强化4国经济,以便在区域及国际上有效竞争方面,成效显着。预料随着贸易及投资往来增加,V4国家将获益最多。

「16 + 1」模式覆盖中东欧16个国家,V4占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口及接近三分之二的经济产出,自然是「一带一路」中重要和积极的参与者。「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洲、欧洲与非洲之间的联系,要取得成功,物流畅通是先决条件之一。对于运送货物来往亚洲与西欧的付货人及其货运代理来说,V4可以提供另一套物流解决方案,值得注意。

表:中东欧国家的市场规模
表:中东欧国家的市场规模

中国与V4国家关系良好,并持续实施「走出去」的策略,对V4各国的直接投资也一直上升,双边贸易亦蓬勃发展。在截至2015年的5年内,中国对V4的直接投资额从7.69亿美元增至12.8亿美元,上升超过65%,占中国对中东欧16国的直接投资近三分之二。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来看,中国在V4及其他中东欧国家的投资额远远谈不上庞大,可是香港的专业服务供应商和中资企业却经常参与中国与V4的投资交易,例如合并收购项目。

表:中国在 V4的累计直接投资总额
表:中国在 V4的累计直接投资总额

过去10年,资金充裕的中国投资者已成功进入V4各国,收购业务前景不俗的企业,预料未来在区内将有越来越多私营及公营部门的「棕地」和「绿地」项目成事。中国的投资陆续有来,加上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ESIF)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大型基建项目、研究创新活动,以及包括初创企业在内的小型企业等,能为V4 经济注入强心针,对振兴工商业大有帮助。

2014至2020年期间预算金额

捷克

捷克通过11个全国及地区计划,获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拨款240亿欧元,相当于2014至2020年期间人均2,281欧元。

匈牙利

匈牙利通过9个全国及地区计划,获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拨款250亿欧元,相当于2014至2020年期间人均2,532欧元。

波兰

波兰通过24个全国及地区计划,获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拨款860亿欧元,相当于2014至2020年期间人均2,265欧元。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通过9个全国及地区计划,获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拨款153亿欧元,相当于2014至2020年期间人均2,833欧元。

 

资料来源:欧洲委员会

V4各国不仅是中国在中东欧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也是中国在中东欧16国中的主要贸易伙伴,2016年占中国与中东欧贸易总额的73%。然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依然不平衡。2016年,中国对V4各国的出口几乎是进口的两倍。这种不平衡的贸易格局促使中国与V4扩大并深化合作,从合并收购扩展到更高增值的制造、技术交流,以及基建和房地产项目。

表:2016年中国与V4的贸易
表:2016年中国与V4的贸易

香港与V4各国的贸易格局,与中国内地和V4国家的贸易模式相似。2016年,这4个国家共占香港与中东欧16国贸易总额的75%以上。其中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不仅是香港在中东欧的主要贸易伙伴,去年更是快速增长的出口目的地。去年,香港与这3个国家的贸易按年增长9%至22%不等,而中东欧区内平均增长率则不到7%。

表:2016年香港与V4的贸易
表:2016年香港与V4的贸易

中国在V4国家投资频繁,对培育V4企业的全球视野发挥日益重要和积极的作用。越来越多V4企业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寻觅新市场。有此趋势,部分原因在于目前欧盟与俄罗斯互相进行经济制裁,V4企业急需弥补因失去俄罗斯市场而招致的损失。对这些企业来说,香港是个安全而明确的门户,能协助他们开拓中国内地市场。在这背景下,著名的V4企业、产品和品牌陆续流入香港及扩展业务,情况令人鼓舞。

香港是个活跃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多元化,专业及金融顾问服务群集,又拥有庞大的全球网络及众多联系,这些独特之处使香港成为难以替代的合作伙伴,有助V4投资者、中间商及项目拥有者把握「一带一路」和「16+1」模式带来的机遇。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广获信任,加上司法独立,成为亚洲区的法律服务和争议解决中心,能为踏足新市场的V4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急切需要的支援和保障。

V4国家在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新定位

中国与V4之间的贸易及投资往来不断扩大,应是「16+1」模式及「一带一路」在中东欧成功实践的良好迹象。这些发展使V4各国有能力在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大环境中重新定位,并在区域分销和供应链管理上为贸易商及制造商提供更多机会。

波兰:受惠于亚欧铁路运输量增长

波兰是区内最大的经济体,随着欧亚铁路运输量增加,该国也成功取得大部分业务,并发展为铁路物流中心,为欧亚货运列车服务。某程度上,这要拜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不断,影响了经俄罗斯及乌克兰到匈牙利或斯洛伐克的欧亚铁路运输所赐。再者,波兰是V4集团中唯一有途径通往公海的国家,这项独特的优势使波兰成为在中东欧进行区域分销的首选据点。

一些新项目,例如在邻近波兰与白俄罗斯边界的比亚瓦—波德拉斯卡(Biala Podlaska)设立的波麦拉宁(Pomeranian)经济特区,也将进一步增强波兰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应付列车转轨(俄罗斯采用宽轨,欧洲则是标准轨)和转运方面持续增加的需求,甚至是制造加工设施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随着亚欧铁路连接改善,加上东向列车通常不像西向列车那样满载,运费较低,因此一些波兰公司如蔬菜水果种植商等,已开始利用铁路运送苹果及其他加工食品到中国市场。在这个趋势下,香港贸易商及服务供应商亦加入推介波兰食品饮料,包括葡萄酒、啤酒、烈酒、水果,以及果酱、果汁和化妆品等衍生产品。

匈牙利:在「一带一路」合作中领先

匈牙利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该国「向东方开放」的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当吻合,受到投资者的欢迎。今年4月,中国主要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在匈牙利北部城镇科马隆(Komarom)建立在欧洲的首家全资巴士厂。同时,几家知名的匈牙利公司,包括世界领先的建筑资讯模型化(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软件开发商,以及全球女性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业者,已通过在香港的地区总部或合作伙伴继续拓展亚洲业务。

匈牙利是中国在中东欧直接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也是人民币在欧洲国际化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银行自2003年起在匈牙利设立附属公司,并自2014年起拥有1家经营全面业务的分行,目前地区总部也设在该国。2015年10月,该行选定在匈牙利设立中东欧首家人民币清算中心,并于2017年1月推出欧洲首张人民币和匈牙利福林(forint)双币借记卡。

物流方面,每周有3班货运航班从香港直飞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使匈牙利有条件成为中东欧的空运货物配送中心。布达佩斯至贝尔格莱德的高速铁路项目正在施工,预计今年有重大进展。这条高铁将延伸到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Skopje)和希腊首都雅典,使匈牙利这个内陆国与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的海港有更佳的连接。此外,连接匈牙利与希腊比雷埃夫斯(Piraeus)港的中国—欧洲陆海快速多式联运已投入服务;该港口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经营。

捷克:中国主导的并购活动大增

中东欧国家之中,捷克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航空客运尤其发达。2016年,到访捷克的中国游客超过30万,比区内其他国家为多。客机机腹载货量增加,加上新开办的香港至布拉格货运航线,使中国的快递公司能更好地配合跨境电子商贸发展的需要。

捷克的铁路网络十分密集,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及比利时,吸引了富士康(Foxconn)及亚马逊(Amazon)等跨国公司在捷克设立区域物流中心。捷克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轮组、车轮、车轴及其他车轮组件制造商,也积极参与欧亚铁路的扩展。一家捷克公司于2015年获得香港铁路公司(港铁公司)的合约,为港铁列车提供车轮;2016年9月,该捷克公司在香港开设其首家亚洲办事处。

除旅游及物流领域的新发展外,捷克亦有多宗由中国主导的并购交易,涉及运动、房地产、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啤酒厂,乃至最近的DIY(自行组装)及园艺用品连锁店等多个范畴。中国中车集团亦在收购中东欧最大的铁路车辆生产商Group Skoda Transportation。这些交易将有助中国制造商进军欧洲市场,取得技术及人才。有些并购交易是通过在港中资企业的公司架构完成。一家著名的捷克玻璃及照明公司亦已在香港设立控股公司,以便接近在中国内地的生产基地,以及兴旺的亚洲住宅及商业楼宇市场。

斯洛伐克:「一带一路」投资及其现代化道路

斯洛伐克的人均汽车产量属全球最高,在中东欧国家中是汽车相关投资的热点。大众汽车(Volkswagen)、标致雪铁龙(Peugeot Citroën)及起亚(Kia)等三大汽车生产商,以及其一级和二级供应商都不断扩展在该国的厂房。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的投资项目将于2018年投产,是过去7年欧洲最大宗的商业案例。

最近,全球第二大钢铁制造商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斯洛伐克最大的Košice钢铁厂,有助前者在欧洲钢铁业立足,避开欧盟对进口钢铁征收的高额反倾销税。此宗收购也突显斯洛伐克的战略地位,有助制造业(例如汽车及电子产品)使用来自非欧盟欧洲供应地的原材料,乌克兰便是一例。

为应付欧洲与亚洲之间铁路货运量的预期增长,并加强对国际制造及物流公司的吸引力,斯洛伐克正积极发展并改造其基础设施,以善用该国位于南欧港口如斯洛文尼亚科佩尔(Koper)港和意大利里雅斯特(Trieste)港,以及北欧港口如汉堡港之间的集货区优势。其中包括在该国首都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和靠近乌克兰、匈牙利及波兰的东部城市科希策(Košice)建设现代化转运设施。

除硬件外,斯洛伐克政府积极采用并推广新技术,例如电子锁及电子清关系统等,使货主及货运代理商能更有效地追溯或跟踪跨境货物运输。同时,该国正向亚洲扩展,其中包括计划尽快与香港举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