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Country Region

對不起,此內容只有英文版本

 
市場
行業領域
國家/地區
Has been added to favorites Has been removed from favorites

對不起,此內容只有英文版本

市場
行業領域
國家/地區
Has been added to favorites Has been removed from favorites

對不起,此內容只有英文版本

市場
行業領域
國家/地區
Has been added to favorites Has been removed from favorites

中國正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包括拓展往返內地和歐洲的「中歐班列」,希望在海運及空運以外提供多一種快速鐵路貨運服務。自2011年首列「中歐班列」從西部重慶開往德國杜伊斯堡以來,有關運輸服務量近來大幅增長,除了西部地區廠商日益利用「中歐班列」作為海運以外的另一選項,把中國製造貨物出口到歐洲地區,東部沿海城市亦相繼開展有關班列服務。

在這背景下,物流服務商紛紛把鐵路貨運服務結合海、空運輸網絡,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國際物流服務。例如位於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日資企業日通國際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日通上海」)[1],計劃利用沿海及內陸城市開出的「中歐班列」,為客戶提供通往歐洲的鐵路運輸服務,協助他們發掘中歐貿易和「一帶一路」商機。[更多詳情:聯通「中歐班列」鐵路服務拓展「一帶一路」市場]

相片:鐵路運輸成為中歐貿易貨運的其中一個選項。
鐵路運輸成為中歐貿易貨運的其中一個選項。
相片:鐵路運輸成為中歐貿易貨運的其中一個選項。
鐵路運輸成為中歐貿易貨運的其中一個選項。
相片:日通集團希望利用「中歐班列」資源提供從日本到歐洲的物流服務。(相片由日通集團提供)
日通集團希望利用「中歐班列」資源提供從日本到歐洲的物流服務。(相片由日通集團提供)
相片:日通集團希望利用「中歐班列」資源提供從日本到歐洲的物流服務。(相片由日通集團提供)
日通集團希望利用「中歐班列」資源提供從日本到歐洲的物流服務。(相片由日通集團提供)

日通上海的母公司日本通運集團(下稱「日通集團」)是一家全球物流服務供應商,目前在中國市場利用長三角及香港等國際運輸網路,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綜合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相關服務。該集團表示需要緊貼內地的經濟發展和貿易政策,積極在各保稅區及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物流網點,利用通關便利措施為客戶提供更便捷服務。日通集團又利用香港配合內地的網絡,完善其物流服務,並且同時通過香港處理該集團的金融及投資事務,和管理東亞地區的資訊科技系統。

鑒於「中歐班列」快速鐵路貨運服務近年快速發展,日通集團正掌握有關機會,集聚沿海及西部地區較高價值貨物,通過鐵路輸往歐洲,加上內地連接亞歐的貨運列車班次越來越多,日通集團希望在2018年開通經中國內地聯通日本與歐洲間的鐵路貨物運輸服務,藉此向位於日本的客戶提供借道中國鐵路的另一種運輸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內地產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發展階段,不少從事較高技術和高增值業務企業,對物流服務需求轉趨嚴格。例如電子產品生產者大多要求物流供應商配備專用物流設施和貴重品倉庫,來處理運送較高價值的零部件和製成品,同時縮短貨物運輸時間。為此,一些物流供應商如日通集團,除了提升物流設施以迎合客戶需求,更利用相對快捷及具有通關便利優勢的「中歐班列」,並且結合海、空運輸為客戶設計更佳的物流解決方案。

目前往返中國和歐洲的「中歐班列」服務覆蓋範圍,已從內地西部地區擴大到長三角等地的沿海城市。而「中歐班列」的運輸成本比空運少,雖然相對海運不是最便宜的方法,但在運輸速度方面則比海運優勝,適合運送較高增值及產品週期較短產品,例如輸往歐洲的機械、高價值的電子零部件,以及視短交貨期和時間比價格更重要的快速消費品,有關服務無疑可為相關企業提供多一個符合成本效益的選擇。

日本通運集團在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發展的大環境下,在日系貨運代理中領先一步,於2016年開始提供與「中歐班列」相關的物流服務,覆蓋的範圍目前已擴展到內地14個城市和歐洲6個城市,並且實現提供從上海和深圳通往歐洲的鐵路混載運輸服務,結合歐洲的運輸網絡拓展現代物流服務的覆蓋範圍。最近,日通集團在日本、台灣和韓國地區也整合了以「中歐班列」為核心的各類服務資源,相繼開展海鐵聯運、空鐵聯運的複合運輸服務模式,並且提供最快23日從日本到德國的全新物流服務。

註:有關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走訪企業詳情,請參考「滬港合作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研究系列」的其他文章。

 


[1]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於2018年第一季訪問日通上海。

編輯推薦

現代物流除了提供高效的貨物運輸服務外,亦需要為不同產業客戶制訂全盤物流解決方案,在考慮各種因素後為客戶設定最佳貨運物流通道。特別在空運服務方面,運輸速度和貨運價格固然重要,但亦須保證在既定時間內把貨物準時送達客戶指定目的地,而專業的客制空運物流解決方案,對從事高價值、高技術、短生產及交貨週期產品業務的企業至為重要。

相片:現代物流須保證把貨物準時送達客戶指定目的地。
現代物流須保證把貨物準時送達客戶指定目的地。
相片:現代物流須保證把貨物準時送達客戶指定目的地。
現代物流須保證把貨物準時送達客戶指定目的地。
相片:現代物流提供空運、海運、鐵路以及多式聯運服務。
現代物流提供空運、海運、鐵路以及多式聯運服務。
相片:現代物流提供空運、海運、鐵路以及多式聯運服務。
現代物流提供空運、海運、鐵路以及多式聯運服務。

位於上海的翼尊國際貨運代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翼尊國際」)在接受訪問時表示[1],物流服務供應商應該充分瞭解客戶的具體需求,包括貨物類別、貿易條款、發貨人的貨物和單證準備情況,及具體要求到港時間,然後比對不同承運人(船公司、航空公司、卡車公司或鐵路運營商)的價格和運輸時間,以及目的地港口服務和清關流程,包括報關、檢驗檢疫等具體操作,整合各方面因素後才能為客戶提供包含應急預案的最優化物流解決方案,以達到準確、安全、及時而又符合成本效益的物流運輸結果。

現實上,位於長三角、珠三角和其他地區企業,可能各自處於供應鏈上不同位置,其進出口業務的具體地點及所需物流服務不盡相同。所以,內地的物流服務商為客戶設定運輸路線、聯運模式時,在成本效益前提下,須同時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不同類別產品的特性,例如危險品、溫度敏感產品等,不同口岸的便利措施、對不同類別產品的清關效率,和當地面向內地和國際市場物流配送的便利程度,所以若果服務商缺乏全面覆蓋網絡、只能利用單一地區口岸通關,便難以為內地的廣泛企業提供高效及全面的物流服務。

以總部設在香港的翼尊國際為例,該公司擁有全球航班信息系統,及全面的簽約航空公司網絡,目前在上海、廣州、深圳及香港等多個地點設有網點,提供空運、海運、鐵路以及多式聯運服務。除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24小時提供全球空運進出口服務和通關服務外,亦利用位處華南地區的網絡拓展東南亞、印度、中東和其他「一帶一路」市場,同時利用「大陸/國際」和「香港/國際」兩條貿易路線構建空運服務平台,輔以多地區倉儲及配套服務,用以滿足企業對日常拼車、專車以至超重、超長貨物等特定貨物的物流服務需求。

註:有關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走訪企業詳情,請參考「滬港合作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研究系列」的其他文章。

 


[1]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於2018年第一季前往上海訪問翼尊國際。

編輯推薦


對不起,此內容只有英文版本

 
市場
行業領域
國家/地區
Has been added to favorites Has been removed from favorites

對不起,此內容只有英文版本

 
市場
行業領域
國家/地區
Has been added to favorites Has been removed from favorites

隨著「一帶一路」商機在東南亞不斷湧現,從事提供金屬解決方案的香港利記集團相信,對其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將會繼續上升。

利記由集團行政總裁陳婉姍的曾祖父於1947年創立,當年的金屬回收店,在70年後的今天已是眾所公認的業界先鋒。2017年6月,利記在新加坡成立分公司,為遷往東南亞區的新舊客戶提供銷售、分銷及技術顧問服務。利記第四代成員陳婉姍指出:「東南亞是『一帶一路』的樞紐區域,我們已在這個市場服務多年。近幾年,眼見區內製造業活動急速增長,在新加坡設立分公司,讓我們可以更好地滿足新舊客戶的需要,也令我們掌握到區內的最新發展,抓住隨之而來的商機。」

她解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時,香港商界也在四出尋找新機遇。由於東南亞是「一帶一路」重點地區之一,不少內地廠家乘勢遷往區內,既可靠近這些新興市場,也可參與「一帶一路」的相關基建及周邊項目。而區內較低的勞工成本也是誘因之一。陳婉姍分析:「內地生產成本日益上漲,整個製造業都處於轉型階段,廠商紛紛把傳統的生產能力遷往東南亞。但無論他們走到哪裡,仍需要品質可靠的金屬,而只要顧客有需要,我們都會給予支持。」利記提供的金屬產品包括鋅、鋁、鎳、銅以至鋅合金、鋁合金、不銹鋼、電鍍化工原料等。她續說:「我們不單止以供應金屬來創造價值,也會為顧客特製合金來切合設計及產品應用上的需要。」

另一方面,東南亞廠家對利記提供的專業服務也需求日增。除生產和分銷金屬外,利記亦提供質量檢測和技術顧問等服務。集團旗下的檢測中心是香港首間在金屬及金屬合金類別獲得「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認證,而且是倫敦金屬交易所核准採樣及檢測商之一。利記的顧客涵蓋20多個行業,包括汽車、玩具、家用五金以至服飾配件等。陳婉姍表示:「我們通過與顧客緊密合作來降低產品的不良率和提升生產力,令他們更具競爭力。這就是我們確保利記成為顧客最佳合作夥伴的方法。」無疑,對新入行的生產企業來說,一些能幫助提升營運效率,改善產品質素的建議,都十分具參考價值。

陳婉姍相信,香港擁有廣泛的國際商貿網絡和文化聯繫、以中英文為法定語言、金融及法律體系健全,都是成為「一帶一路」項目協調者的優勢。此外,香港商界更以處事靈活、創意勃發、積極進取見稱。她以建立利記的商品及期貨經紀業務為例,對業界很多人來說,拓展利記的業務範疇是大膽的一步,但卻印證了香港具備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和聲譽。她解釋:「我們為顧客提供平台,讓他們管理產品、原材料及定價的風險,令我們在同業中脫穎而出。」陳婉姍指出,香港嚴謹的法規和合規規則亦為經紀業務客戶提供信心。

2006年,陳婉姍作為利記的行政總裁,成功帶領家族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在她領導下,利記也成為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成員,躋身國際知名金屬企業行列。她表示:「成為倫敦金交所成員,讓我們可以把中國金屬市場的動態帶入國際平台,從而增加國際間的了解和溝通。」她更指出,這個行業機構有嚴格的入會要求,利記能成為會員是對其國際級營運及管理系統的肯定,對利記進軍新區域市場發揮很大的助力。

陳婉姍相信,由於「一帶一路」倡議目標遠大,香港青年多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不同文化和營商方式,有助擴闊視野。她寄語年青人:「『一帶一路』帶來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年輕人應抱開放的心態把握機會。」

市場
行業領域
國家/地區
Has been added to favorites Has been removed from favorites
相片: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一)。 (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一)。(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相片: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一)。 (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一)。(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中國對外經濟活動不斷擴張,內地企業也加緊布局國際業務,除通過貿易拓展國際市場、加強向外採購以支援內地生產,不少企業更進一步前往歐美等成熟經濟體直接投資,部分則隨著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前往亞洲、非洲等地尋找投資機會,希望開發有關市場潛力,或利用當地資源擴充產能。有法律業者提醒,前往海外投資與從事貿易所需要的支援服務不盡相同,投資者須深入了解有關地點的商業環境,以保證順利開展投資項目,而且部分「一帶一路」國家法律制度尚未完善,可能對投資帶來額外風險。香港法律業者熟悉海外法律環境和商業文化,並且可通過廣泛的國際網絡利用各地資源,為投資者提供合適的盡職調查服務,控制風險。

私營企業成為對外直接投資主體

中國不少具實力的私營企業正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同時加快對外投資步伐,希望更好利用海外資源促進業務可持續發展。有關情況正促使他們逐步替代國有企業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體。根據商務部統計數字,非國有企業、包括私營企業及股份有限公司,佔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存量比例,由2006年底19%大幅上升至2016年底45.7%,若以2016年的單年投資流量計算,更有近7成的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是來自這些非公有經濟控股的投資單位[1]。雖然如此,仍有不少內地企業表示缺乏海外投資資訊,並對「一帶一路」的營商環境感到陌生,極需尋求專業服務支援他們走出去拓展海外業務。

相片: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二)。(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二)。(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相片: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二)。(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王小剛表示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二)。(相片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提供)

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小剛接受訪問時表示[2]:「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蓬勃,不少內地企業已善用上海和香港作為中轉地,進行國際貿易,並且利用香港處理外匯貨款收支,及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創新金融政策,調撥外幣或人民幣資金,以提升財務和營運效率,在貿易方面操作十分純熟。但隨著企業進一步直接投資海外,單靠貿易經驗已不能滿足業務需要,他們除了須考慮有關投資的業務前景、項目融資等問題,更須顧及投資地的法律法規、稅務政策及營商環境。但不少投資者面對資訊不足問題,又因為語言及文化差異,對外國的商業習慣缺乏瞭解,直接增加海外投資風險。」

「企業在落實投資前,應對有關項目進行多方面評估,例如往海外投資設廠生產、設立中轉倉庫或分銷設施,便須深入了解投資地的商業環境、勞工政策、環保要求等,才能認清風險並作出相應措施,以保證順利開展投資項目。即使簡單如前往香港開設公司,亦須預先瞭解香港入境政策以利安排管理人員來港,及清楚香港的稅務政策以符合法律要求,又可同時享受有關好處,例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在2017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宣布將香港企業首200萬元利潤稅率由現時16.5%減至8.25%,及企業合資格研發開支可享有加倍稅務扣減等[3];此外,內地企業又可利用香港服務平台為他們的國際業務進行稅務籌劃,以免除不必要的稅務負擔。」

專業服務降低併購風險

相片: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一)。
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一)。
相片: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一)。
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一)。

另一方面,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統計數字顯示,2016 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併購涉及74 個國家和地區共765個項目,有關併購的直接投資金額達865 億美元,佔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44.1%,並且通過境外為有關項目融資488 億美元,佔有關併購金額的36.1%,對外投資併購項目主要涉及製造業、訊息傳輸/軟件和資信科技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 的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4]。

王小剛指出:「前往海外併購的複雜程度不亞於一般直接投資,除了上述風險管理措施外,有關投資者更須深入了解併購項目的股權、財務和資產等實際情況,若果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特別是較冷門的投資地點,部分國家的法律制度有欠妥善,又可能缺乏與國際接軌的商業慣例,隨之而來的交易風險可能相對增加,內地投資者亟需利用專業服務處理這些問題。香港的法律業者擁有廣泛的國際網絡,加上香港資訊自由流通,可有效率領各地專業團隊為內地企業的投資項目提供盡職調查服務,釐清問題並加以評估,以便控制有關投資風險。」

相片: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二)。
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二)。
相片: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二)。
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在海外進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二)。

總部位於亞洲的金杜律師事務所,普遍認為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律師事務所之一,目前在全球27個城市擁有2,000多名律師團隊,包括位於中國內地11個城市的辦事處和香港分所,能有效協助客戶瞭解各地的商業和投資環境,和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金杜的香港分所目前為跨國公司、投資銀行、內地企業及本地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並且善於利用該所律師團隊的專業知識及在亞洲的豐富經驗,為客戶提供有關跨境交易的專業服務。

按:有關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走訪企業詳情,請參考「滬港合作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研究系列」的其他文章。


[1] 資料來源:2016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2]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於2017年第四季訪問金杜律師事務所(香港辦事處)。

[3] 有關詳情,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

[4] 資料來源:2016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編輯推薦

為配合全球化和區域工業及貿易融合發展,以及滿足城市和其他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全球各國正積極推動不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希望提升交通運輸、貨運及物流服務效率,增加能源供應、電訊、環境設施等服務能力。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近估計,2016年至2030年間,全球平均每年約需投資6.9萬億美元於基建項目,以支持經濟可持續發展[1]。亞洲開發銀行的另一報告指出,單以發展中的亞洲地區而言,在期內平均每年便需要約1.7萬億美元基建投資,以滿足區內對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2]。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過去數年中國企業對海外基建項目直接投資或工程承包的數目亦明顯增加,勢將引發內地企業對相關配套專業服務需求上升,為香港服務業者帶來更多機遇。

針對基建項目的財務規劃

中國目前除了躋身世界主要的外來直接投資接收地,利用外資發展不同產業和基建項目,也同時是全球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來源地。2016 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達1,961 億美元,是繼2015年之後再次超過同年的外來投資金額(2016年達1,340 億美元),連續兩年成為資本淨輸出國[3]。而且,中國對外投資活動已從以往集中能源與天然資源類別,逐步向多元領域發展。商務部數字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超過100億美元的行業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採礦業、製造業及訊息傳輸/技術服務業,以及與基建或相關產業,包括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建築業及電力/熱力/燃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此外,中國對外投資進行併購項目近年也較多涉及基建,例如與交通運輸和電力/熱力等生產和供應有關的併購項目金額,2016年便高達250億美元,佔當年中國所有對外投資併購金額約19%。

相片: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一)。(相片由德勤中國提供)
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一)。
相片: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一)。(相片由德勤中國提供)
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一)。
相片: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二)。 (相片由德勤中國提供)
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二)。
相片: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二)。 (相片由德勤中國提供)
葉偉文指出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所需專業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二)。

德勤中國的中國併購重組服務全國主管合夥人葉偉文在接受訪問時指出[4]:「與製造或零售等其他產業一樣,投資海外的基建項目,例如高速公路、橋樑、鐵路和發電廠等,同樣需要利用金融、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以保證有關投資項目可持續發展。不過,基建投資與一般項目性質不盡相同,所需服務內涵有所差異。例如內地企業前往海外進行科技項目的收購合併,有關技術和設備的回報、折舊年期可能只是三數年時間,但基建投資動輒以5至十年為單位,而且回報期往往達十數年或以上,所以極需要長遠的發展規劃。規劃工作除涉及預測有關國家、地區經濟和產業的中長期發展等宏觀因素外,也需顧及城市發展轉變,或設施用戶隨著時間而改變的具體需求,加上其他外部因素影響,所以在基建投資規劃前期便需制訂應變計劃或措施,以適應不斷轉變的環境,提高整體投資的靈活性。」

相片: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一)。
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一)。
相片: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一)。
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一)。

他表示:「中國內地企業目前在海外的基建投資多位於發展中地區,包括部分亞洲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除一般經濟和社會因素外,投資地的地緣 政治,以及多變的營商環境等,也可能對投資項目產生正面或負面作用,隨之而來的不確定性因素和風險相對較高。所以,從事基建投資的財務規劃時,一方面需要 預測不同投資場景出現的可能性,計算有關投資風險系數,和對資金或現金流等的影響。德勤中國在香港的團隊,不但可利用香港豐富的國際通訊資源,更具備專業 知識建立合適的財務模型,為內地和其他客戶的基建投資作完善的財務規劃。

「另一方面,雖然內地企業目前大多不乏資金來源,但在較長投資期和較多不確定性因素背景下,有關企業更需制訂合適的財務解決方案,例如通過香港的服 務平台,籌備由多個投資者組成的財團參與投資項目,同時利用不同渠道安排合適的融資方法或銀團貸款,通過增加持份者數目攤分投資風險。」

利用有效網絡進行盡職調查

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內地企業正增加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活動,而基建投資,包括道路、海運、航空、能源、通訊等項目,也成為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

相片: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二)。
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二)。
相片: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二)。
基建投資是中國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重點領域之一(二)。

但葉偉文提醒:「相對投資於先進國家,內地企業往『一帶一路』投資基建和其他設施,有效的盡職調查更形重要。事實上,部分『一帶一路』國家不是熱門 的外來投資地點,欠缺成熟的法律制度和商業規範,外商投資政策也可能隨著時間或政府更替而有所改變,直接增加投資者的風險。事實上,基建項目可能對投資地 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長遠影響,一些項目也會涉及土地徵收、環境規劃和環保問題,受影響者可能為數不少,對項目的可行性或未來發展構成影響。」

「所以,內地投資者極需利用有效的專業服務在投資規劃前期進行盡職調查,釐清可能影響項目的各種因素,才能有效控制風險。而具備豐富國際經驗的香港 業者,擁有完善的國際網絡,可成為內地對外投資基建項目的牽頭人,統籌不同地區的服務團隊以收集有關資訊並作出評估,加上香港一應俱全的專業服務,可為客 戶的『一帶一路』項目進行有效的全面盡職調查。」

德勤是全球領先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在全球向客戶提供審計及鑒證、管理諮詢、財務諮詢、風險諮詢、稅務及相關服務。而德勤中國是德勤在中國的成 員所,目前擁有21 個辦事處,合共擁有13,000人的專業服務團隊,當中以香港、上海、北京和重慶為四大主要辦事處。此外,德勤中國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牽頭成立的「金管局基 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合作夥伴之一,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透過匯聚主要持份者,共同促進基建投資及其融資等活動。

按:有關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走訪企業詳情,請參考「滬港合作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研究系列」的其他文章。


[1] (1) 包括與氣候兼容所需的投資金額;(2) 資料來源:“Investing in Climate, Investing in Growth”, OECD, 2017

[2] 資料來源:“Meeting Asia’s Infrastructure Need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7

[3] 資料來源:2016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4]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代表於2017年第四季訪問德勤中國。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