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在東盟─由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引發的思考

前海創新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所 楊秋語

在"一帶一路"倡議落地之前,中國就一直與東南亞,尤其是東盟各國保持著密切的貿易聯繫。隨著2015年底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建成,這個有著6.4億人口的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將會帶來一個擁有廣闊發展潛力的大市場。東盟經濟共同體日趨成熟的經貿發展正好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礎,而"一帶一路"倡議也將東盟各國界定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和優先地區。可以說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東盟經濟體的貿易市場都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雖然東盟經濟體對其各國成員的經濟貿易狀況改善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其成員間的經濟貿易狀況依然呈現出嚴重分化的狀況,而東盟成員國與中國的貿易總量也十分不平衡。

從商務部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在東盟各國的非金融類對外貿易投資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和中國的貿易額占中國-東盟總貿易額的95%以上,而中國與緬甸、柬埔寨、文萊和老撾的貿易額不足5%。

世界銀行的經商指數也從側面佐證了東盟各國在貿易發展上的不均。從2015年與2016年的經商指數數據來看,緬甸、柬埔寨、文萊、老撾在經商環境上有些許改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的經商指數在合理的波動範圍內。泰國受其國內政局不穩的影響,經商指數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如果從經商指數的排名來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貿易環境良好,位於世界前列。印尼、緬甸、柬埔寨、文萊、老撾的貿易環境雖然依然處於靠後的位置,但相比2015年已有小幅改善。越南與菲律賓的排名有小幅下滑,而泰國的排名下滑非常嚴重。

目前,"一帶一路"已經確立了六大經濟走廊,其中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恰好覆蓋了東盟沿線各國。因此,在"一帶一路"這樣一個發展導向型的戰略下,如何處理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投資貿易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

基於企業趨利的天性,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直是中資企業的主要貿易投資地,但是這兩個國家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基礎建設需求較小。

泰國、菲律賓和越南在投資上需要考慮到各國的政治風險。泰國近些年政局的持續動盪給整個國家的經商環境蒙上了一層陰影,而菲律賓和越南也在南海問題上正在與我國進行政治角力。

文萊作為一個富裕的小國,擁有良好的貿易基礎。但其主要貿易夥伴為日本、韓國和東盟各國,且企業間競爭十分激烈。國內企業需要仔細考量其市場的進入難度。

柬埔寨、緬甸和老撾都還是傳統的農業國,與我國貿易往來較少。雖然這三國看似在投資貿易,基建合作方面潛力巨大。但是其落後的市場條件,不完善的法規與金融市場難免對企業的發展形成制約。而且,在中國對柬埔寨長期進行經濟援助的情況下,在項目談判中如何權衡中國,合作國與第三方國家的共同利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由於東盟與我國在經濟上的緊密聯繫,"一帶一路"倡議在該地區確實擁有良好的投資貿易優勢。但東盟各國千差萬別的經濟,政治形勢也註定了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複雜的多方利益權衡的過程。面對我國政府與企業間不同的利益訴求,如何更好的協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是每個經濟走廊都會面臨的問題。

請按此閱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