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一帶一路 締造發展良機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

西方許多發達國家隨著更多孤立的政治思想抬頭,近年來的政策都有傾向本土的跡象。但在世界的另一端,中國卻繼續積極推動對外貿易,尋求和經濟夥伴建立更緊密的貿易和投資聯繫,「一帶一路」倡議便是最佳例證。

在「一帶一路」這個宏圖下,中國將大舉投資海外的戰略基建項目,增加與古代絲綢之路沿線歐亞國家,以及環繞亞洲、遠及非洲的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域之間的經貿連繫,進而帶動各地市場對中國原材料和商品的需求。

「一帶一路」的核心是藉著推動沿線60多個國家內的債務融資基建項目,提升全球供應鏈。預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年貿易額,將由2015年的1萬億美元,在10年內躍升至2.5萬億美元。

內企投資首選東盟諸國

鑑於東南亞國家聯盟 (簡稱東盟) 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的其一個著眼點便是東盟。

多年來,中國和東盟經貿合作愈趨緊密。截至2016年5月底,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額累計超過1600億美元,很多中國企業均視東盟國家為海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在1991年至2015年期間,雙邊貿易額也從80億美元增長到4720億美元,增長了近60倍。

目前,中國與東盟正尋求更緊密合作,目標在2020年將雙邊貿易額倍增至1萬億美元。要達到這個目標,「一帶一路」倡議將能發揮關鍵作用。透過加強東盟10國之間,以及東盟與中國之間的經濟連繫,進一步凝聚全球兩個最具經濟增長活力的區域。

對東盟成員國而言,「一帶一路」倡議可幫助解決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並振興工業發展。如果說2015年成立的東盟經濟共同體 (AEC) 促使東盟國家成為一個強大的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那麼,「一帶一路」倡議所涉及的實體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框架,將進一步推進東盟一體化,讓東盟成為全球價值鏈的核心。

高速鐵路網成領頭羊

對中國而言,「一帶一路」倡議將提供一個良好平台,讓中國與鄰近亞洲國家開展貿易,並透過擴展其高速鐵路網,引領高端技術和服務的出口。目前,中國高速鐵路網的總長已超過2萬公里,較全球其他國家高速鐵路網的總和更多。

在東盟國家中,馬來西亞、泰國、老撾和印尼都分別與中國達成了「一帶一路」的合作協議,大部分是鐵路建造項目。

一條新高速鐵路將經過老撾,連接中國南部和泰國東岸工業城市。中國亦將投資60億美元興建高速鐵路連接中國雲南省和老撾首都萬象,預期2020前建成,通車後將成為老撾最長和最快的鐵路,平均時速達到160公里,當中60%的路線是橋樑和隧道。

同時,長達7000公里的昆明至新加坡泛亞高鐵項目已經開展,中國早前亦中標印尼首條國家高鐵工程,鐵路全長150公里,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及第三大城市萬隆,造價達51億美元。

基建融資對大部分東盟國家來說仍然是難題。在東盟各成員國中,除了基礎設施發達的新加坡和發展日漸完善的馬來西亞外,其他國家大致都面臨基建融資問題。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種子資金正好能幫助這些國家解決難題。該些種子資金主要來自中國政府,背後得到中國商業銀行的支持,旨在支持「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大規模基建項目。

亞投行助拓融資渠道

中國更加牽頭成立了三大金融機構拓寬融資渠道,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以及絲路基金,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下的基建項目。三者的總註冊資本達到2400億美元,並開始積極投資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建項目。

此外,在東盟8個國家內的26個經貿合作區,至今已經引進超過300家由中國資金支持的企業,截至2016年10月底,累計投資已達17.7億美元。

然而,上述各機構的總融資能力仍未能完全滿足亞洲國家對基礎設施融資的巨大需求。亞洲開發銀行預計,隨著發展中國家致力提高經濟生產力和加速城市化,從現時到2020年,亞洲所需要的基建投資每年將高達7500億美元。不過,中國有決心推動「一帶一路」下的基建項目,亦作出財政上的支持,勢必對東南亞的未來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實現「一帶一路」宏圖需要各國抱著高度的理解和信任,展開相互合作。只要有通盤分析,小心處理過程中涉及的監管、政治和財務風險,在全球增長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一帶一路」將可引領東南亞各國和中國,邁向成功和長遠的經濟發展之路。

原文刊載於HSBC網頁,請按此閱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