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景展望

來源:新華財金社

 

相片: 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景展望 (相片由新華財金社提供)

僅僅三年多時間,"一帶一路"從倡議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從理念和總體框架設計進入務實合作階段。從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到成立絲路基金,再到國家開發銀行的近千個項目,"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響應,中國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不僅為各方在投資、貿易、金融、文化和旅遊等領域深化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給沿線各國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未來,"一帶一路"將進一步釋放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內在發展動力,逐漸發展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共同譜寫人類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一帶一路"將加速亞洲和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

形成推動世界持續發展的新重心

"一帶一路"將成為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兩翼",有效連接中亞、西亞、東南亞、南亞、東北亞等地區,顯著改善區域內的整體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狀況和營商環境。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亞洲已日漸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中堅力量,但也面臨不少問題。如亞洲一體化水平與歐洲、北美洲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考慮到亞洲國家擁有巨大的生產能力,如果能夠擴張亞洲內部市場規模,更多的中間投入品和最終品將由發達國家市場轉入本地區,亞洲可能獲得新的增長動力。同時,亞洲各區域間發展不平衡,聯繫不緊密,交通基礎設施不聯不通、聯而不通、通而不暢等問題相對比較突出,對深化區域合作構成不少障礙。"一帶一路"是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涵蓋亞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0多億人口和20多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能夠促進亞洲國家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推動相關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經貿關係,夯實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基礎,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

 

"一帶一路"將化解亞太一體化進程面臨的諸多難題。目前,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首要挑戰是成員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巨大差異,不同人均GDP水平暗示著各成員對地區經濟一體化存在不同的利益訴求。一個統一的一體化方案難以滿足不同成員的發展要求,因而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發展歷程中,諸多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方案最後不得不以流產而告終。另外,APEC成員在社會制度、政局穩定等非經濟領域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為推行經濟一體化帶來重重障礙。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下,未來亞太地區將逐步形成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中日韓自貿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亞太自貿區有望取得進展,進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同時,共建"一帶一路"還有助於促進亞太國家互通互聯,形成互補共贏的合作局面,加速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

"一帶一路"將打破亞歐大陸長期封閉的狀態

形成推動世界均衡發展的新路徑

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走廊,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陸路交通不暢一直是制約亞歐大陸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亞歐大陸處於長期封閉的狀態。"一帶一路"將打破封閉,打造互聯互通的亞歐大陸。"一帶一路"貫穿亞歐大陸,一邊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另一邊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台,通過渝新歐(重慶、新疆和歐洲)、中吉烏(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中巴伊(中國與巴基斯坦、伊朗)等鐵路項目的建設,將從北、中、南三個方向全面打通亞歐大陸橋,最終形成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三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的通道;海上則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經印度洋連接至歐洲。積極推進中俄高鐵合作和中老、中泰、中巴、中哈等鐵路合作項目,將進一步促進亞歐大陸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亞歐大陸各國進行更廣泛、更深層、更多樣的區域合作,為亞歐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打破亞歐大陸長期封閉的狀態,有助於促進歐亞大陸腹地不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改變區域經濟政治的空間佈局、活動方式及其流向,為區域協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一帶一路"將打造利益共享的全球價值鏈

形成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的新模式

當前,世界經濟仍處於深度調整期,低增長、低通脹、低需求同高失業、高債務、高泡沫等風險交織,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不僅發展中國家需要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轉型,發達國家也需要促進經濟轉型。因此,需要世界各國攜手打造利益共享的全球價值鏈,促進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依靠沿海國家的快速發展,主要經濟中心城市多數聚集在沿海地區,廣大內陸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並未被真正納入全球價值鏈。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多數為低收入國家,多數內陸國家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產業發展滯後、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社會發展水平較低,對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願望十分迫切。"一帶一路"沿海國家多數精於製造業,而內陸國家資源豐富、能源供給充足,如果能夠將沿海國家的製造能力與內陸國家的豐富資源整合起來,共同打造利益共享的全球價值鏈,將有效促進區域經濟增長,並將加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融合,實現共同發展。

共同建設利益共享的全球價值鏈,有利於區域內各國的發展同其他國家形成聯動增長效應,相互帶來正面外溢效應,充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共同優化全球經濟資源配置,完善全球產業佈局,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場,實現共同發展。"一帶一路"是將沿海國家製造能力與內陸國家豐富資源有機結合的新物流模式、貿易模式和發展平台。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沿線將形成發達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沉睡的資源也將得到全面、合理的開發,沿線國家將以全方位的國際合作解決自身的問題,更有效地融入全球經濟,在共同打造全球價值鏈的過程中獲得巨大收益。

"一帶一路"將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形成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新境界

"一帶一路"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路徑、橋樑和紐帶。"一帶一路"繼承了古絲綢之路開放兼容的歷史傳統,同時也吸納了亞洲國家"開放的區域主義"精神,體現了世界各國謀求發展的現實需求。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一帶一路"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路徑和戰略支撐。"一帶一路"倡導合作共贏的理念,強調世界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呼籲各方摒棄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致力於實現“以和為貴,和而不同,以達天下大同”。有助於凝聚共識,圍繞共同的主題推動區域內多邊合作平台整合、對接,促進相關國家加強溝通,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形成推動人類合作共贏發展的新格局,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受益。

"一帶一路"將從多邊和雙邊各個層面推進命運共同體建設。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邊多邊機制,與沿線國家建立廣泛的溝通和協作機制,借助當前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形成推動人類合作共贏發展的新格局。同時,能夠在增信釋疑的基礎上,推進沿線不同國家主導的多個次區域合作組織形成寬領域、深層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格局,使各經濟體在合作中實現共贏,使廣大民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創共享原則,不搞封閉機制,有意願的國家和經濟體都可參與,成為"一帶一路"的支持者、建設者和受益者,將加速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的發展環境,構建各方融合發展的新格局,為各方帶來更大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將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戰略對接

形成推動世界包容發展的新方式

"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的合作開放戰略,將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形成促進區域發展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一帶一路"將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戰略對接,實現包容性發展。如"一帶一路"倡議可與歐盟提出的"容克計劃"、俄羅斯提出的"大歐亞夥伴關係計劃"、韓國倡導的"歐亞計劃"、波蘭提出的"琥珀之路"進行對接,建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樑,暢通亞太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釋放亞歐大陸市場的巨大潛力,為亞歐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為地區和世界發展作出貢獻。

"一帶一路"將通過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戰略對接,實現政策溝通,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區域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

一是促進東南亞地區形成更緊密的經濟夥伴關係。"一帶一路"將深化中國與東盟的戰略互信、拓展睦鄰友好、聚焦經濟發展、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立和健全地區供應鏈、產業鏈與價值鏈,提升東盟與中國產業在全球的競爭能力。二是促進南亞地區形成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體新格局。"一帶一路"將以連接中印兩大市場橋樑的中巴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為重要切入點,以沿線中心城市為依託,以鐵路、公路為載體和紐帶,培育沿線優勢產業群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新格局。三是促進中亞西亞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合作。中亞、西亞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方向,將從北、中、南三個方向全面打通亞歐大陸橋,最終形成中國—中亞—西亞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實現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中亞、西亞地區合作由能源領域合作轉向產業鏈合作。四是促進中蒙俄建立嶄新的投資貿易關係。"一帶一路"有利於完善中蒙俄合作機制,進一步深化中蒙俄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挖掘和釋放中蒙俄經濟合作的巨大潛力,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推動經貿合作上升到新的水平。五是促進東北亞地區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增長極。"一帶一路"建設的加速推進,將促進東北亞地區在國際通道建設上實現更大的突破,向北向西可通過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進入歐洲的鐵海聯運體系,向東向南進入太平洋陸海聯運體系,加速東北亞地區的互聯互通,促進人員和生產要素在區域內合理流動,建立更緊密的區域合作關係。(作者單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