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转移与粤港产业发展关系(总结及建议)

全球供应链转移无疑大力推动亚洲工业成长,在区域分工逐渐发展下,亚洲地区的本地和外资企业,包括中国及东盟各地的供应商和生产商不断加强合作,以致区内产业之间逐渐建立紧密的上游、下游业务协作关系,不同地区的生产基地互相输送种类繁多的原材料和工业物料以支援彼此的生产活动,刺激亚洲地区内部贸易快速扩张。

Untitled2.jpg

众多亚洲经济体当中,日、韩等先进国家目前主要集中前端科技研发、产品设计和高端生产,并且把大部分较低增值生产活动迁离本国。另一方面,全球最大的生产者中国,一方面已建立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加上高效的物流和配套服务,正逐步由劳动力密集的加工生产,朝高增值产业方向发展。至于亚洲其他低成本地区亦相继加快开放步伐,希望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承接转移生产,逐步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以推动经济发展。

不过,亚洲地区近年受全球市场放缓影响,区内企业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中国内地更受到劳动力短缺和生产成本上涨等问题困扰,有关发展促使有关企业积极提升竞争力,及进一步发展国际业务以拓阔市场空间,同时放眼亚洲及其他地方,通过重整区域业务布局,包括转移部分生产和采购活动,希望进一步连结亚洲供应链,更好利用内地和海外资源配合转型升级,并满足国际市场不断转变的需求。

以出口为主的广东省,及在珠三角拥有大量直接投资的香港厂商,正加强发展高技术和高增值业务,及利用自动化提升生产技术,而部分则聚焦发展品牌,希望提升有关业务的增加值。在考虑把部分生产转移到较低成本的内地和海外地区时,除直接投资设立厂房外,一些企业更计划与当地生产企业订立采购安排,采购各类低成本而具竞争力的零部件支援他们在珠三角较高端的生产;同时,他们亦从珠三角输出工业物料,用以支援在其他地方的本地和外资企业伙伴,及他们从珠三角转移过去的生产活动,务求把不同地区的上游、下游厂商与珠三角供应链连接。企业的业务发展策略是以整体成本效益为主导,而不是片面考虑单一因素。

因应有关发展,粤港两地可加强合作,包括通过以下的建议领域,促进两地企业更有效利用内部和合作伙伴资源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以便更有效回应外部投资环境转变带来的挑战,同时善加利用例如「一带一路」等相关机遇,以促进两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提升自动化升级产业

粤港企业正加紧投资自动化生产,部分更应用机械人设备从事高精密度制造,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希望转向发展较高增值的生产业务。事实上,不少提供机械人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纷纷落户珠三角,在深圳、东莞等地提供服务;而香港部分业者,包括香港科技园等,亦聚焦开发机械手末端工具(robotic end-of-arm tooling)之类的相关技术应用[1],均有助粤港企业提升自动化水平。

除了增添自动化设备,有关业者亦须从整套生产系统着手,优化生产流程之余,同时配合外部资源布局生产业务,包括与本地或海外的上游和下游伙伴合作,以提升整体的生产和营运效率。但内地目前缺乏标准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缺少发展智能生产系统相关的技术标准,以致有关自动化、包括机械人生产设备欠缺智能发展元素,长远而言未必足以协助有关企业朝更高端产业发展。而提高产业效率正是《中国制造2025》主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能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此,粤港两地可协助企业放眼国际,引进欧美等先进国家开发的技术标准和解决方案。例如德国提出的「工业4.0」(Industrie 4.0)策略[2],聚焦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希望通过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 及务联网(Internet of Services)等应用打造智能工厂,改进制造、工程、物料运用及供应链等工业生产流程,最终进一步升级产业。而香港是内地企业寻找外国合作伙伴的首选平台,并拥有强大的科技产业及有利的营商环境,包括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帮助企业从外地引进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解决方案。两地政府可促进业界有关的技术交流,共同协助粤港企业提升生产技术转型升级。

  • 推进科技合作

粤港企业亦积极制订不同的业务发展策略以提升竞争力。事实上,除转型拓展上游或下游业务,和发展自家品牌外,不少厂商其实更希望从本业出发提升实力,加大科技研发及创新力度,发展较高增值、高技术产品。厂商除可保持原有的生产营运,和以科技实力保证其业务可持续发展外,亦可同时减低因从事不相熟的业务而带来的投资风险。

珠三角目前已拥有不少科技人才,香港又是广东企业发展国际业务、寻找外国科技合作伙伴的桥头堡,所以两地可进一步合作利用香港和珠三角的人才推进科研活动,同时通过香港引进更多外国技术,帮助企业提升科研及产品设计能力。特别在部分科技领域,例如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智能家居应用等,内地目前仍缺乏部分通用技术标准和用者经验,使有关研发及技术应用受到制约。而香港科技业者熟悉外国先进科技发展,又善于使用根据国际标准/框架开发的技术,可帮助粤港企业发展有关科技。

除利用现有的科技交流平台,粤港两地更可考虑利用例如正在落马洲河套地区、香港与深圳共同发展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等平台,通过吸引港深两地及其他国内、外顶尖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进驻,发展成为深港两地重点创科研究合作基地。粤港两地一方面可利用有关平台聚焦前端的科技研发活动,亦可帮助粤港企业应用内地和外国的科研成果,并为有关项目进行商业化,捕捉内地和国际市场商机。

  • 完善区域物流网络

因应全球化快速发展,粤港企业同时加强连结正在亚洲日渐发展的供应链,以支援他们在珠三角较高端的生产业务,包括转移部份生产和采购活动往较低成本地区,所以亟需利用高效的运输物流服务,帮助他们运送广泛的工业物料往来珠三角与其他亚洲生产基地,迎合企业对全球及区域供应链管理方面,需要快速回应国际市场需求的高效运作生产模式下,严格的物流配送要求。

海外低成本地区大多缺乏生产关键和其他工业物料、零部件等,并且缺少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等人才。无论企业计划在海外投资设厂生产,还是前往当地采购各种生产物料或制成品,均可能需要兼顾有关地区的物料供应和技术支援等事宜。

香港拥有广泛的国际物流和运输网络,能有效联系广东省、东南亚以至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海外重要生产基地,有助企业利用珠三角生产的物料支援海外业务。香港的科技应用和生产技术人才济济,可随时为有关企业的海外生产和采购活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援。在这背景下,若果粤港双方能协力加强相关货物流通及交通联系,进一步提供例如货物进出境的海关、商检等便利措施,可帮助粤港企业整合珠三角和海外资源,完善他们的区域生产和采购等业务布局。

  • 携手「走出去」发掘「一带一路」商机

另一方面,香港与广东企业亦可考虑一同「走出去」,前往包括「一带一路」的海外市场发掘商机。华南企业希望利用「一带一路」机遇转型升级,特别是前往东南亚等沿线国家,拓展销售、投资设厂和采购等业务。所以,两地企业可共商合作,利用协同效应共同发掘「一带一路」商机。

上文(第4.4节)的调查结果亦显示,表示会考虑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华南企业当中,55%希望获得市场营销策略服务供开发新业务、新市场,其次38%表示希望参加与海外、「一带一路」市场对接的市场推广活动。此外,32%希望寻找产品开发及设计服务,而28%则寻求品牌设计及推广策略服务。

为发掘有关机遇,60%的企业表示会首先在内地寻找有关服务。除此以外,也不少企业表示会前往其他地方寻求各种专业服务,而香港是最多企业表示最有兴趣前往的地点,占会考虑发掘「一带一路」商机企业的一半。事实上,香港是内地、包括广东省企业对外投资、开发国际市场的境外首选平台,所以,粤港两地应鼓励更多企业通过香港,利用本港不同的专业服务,整合珠三角和海外资源增强竞争力,发掘「一带一路」和海外市场商机。(请参阅香港贸发局研究报告:中国企业发掘「一带一路」商机:华南地区问卷调查结果。)

  • 利用专业服务控制风险

粤港企业「走出去」连结亚洲以至其他「一带一路」供应链,无论是直接前往当地投资设厂生产,还是转移采购活动往东南亚或其他地区,须要审视当地的营商环境、供应链的稳定性、交通物流状况,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税务要求等,详细评估并防范有关投资或业务风险,以确保业务布局能符合预期效果。

「走出去」企业亦须对整个业务前景作专业评估,包括审视相关安排是否可支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现存的供应链伙伴、内地和海外客户关系的影响,及在中期而言有关优势会否因终端市场的政府政策转变而消失,包括外国的贸易壁垒和优惠等发展(例如反倾销税和GSP关税优惠)。

香港具有资讯流通优势,市场、法律、会计和其他专业服务一应俱全,并且熟悉内地及海外营商环境,拥有广泛的国际网络,能有效为企业发展作合适的策略建议。粤港除了可通过网上或其他服务平台为两地企业提供更多资讯外,亦可考虑举办更多商贸活动,帮助企业了解及利用专业服务,以更好筹划未来业务发展提升竞争力。

更多详情,请参阅:

全球供应链转移与粤港产业发展关系(概要)

全球生产格局改变促进亚洲供应链茁壮成长

转变中的亚洲纺织品及成衣业供应链

亚洲电子产业供应链快速成长

「中国制造」角色蜕变

粤港企业整合区域业务策略

 


[1] 更多详情,请参阅香港贸发局研究报告:「走出去」发掘「一带一路」商机(专家意见六):科技产业的新舞台

[2] 更多有关《中国制造2025》及德国「工业4.0」详情,请参阅香港贸发局研究报告: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合作机遇

 

资料提供 图片:赵永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