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商机:洁净技术模范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 | 20160623

北欧商机:洁净技术模范

北欧被誉为全球最环保的地区之一,完美诠释了如何将国家或地区发展绿色经济的承诺转化为享誉全球的环保美谈。北欧诸国大力推行环保措施,不仅更加重视渔林等传统行业的环保工作,亦积极增强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效益,同时发展配备可持续水源及废物管理系统的智慧城市、智慧建筑及绿色运输。因此,若要发展洁净技术并充分发挥这个迅速增长行业的效用,北欧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北欧诸国推崇环保

北欧地区[1]再生能源的使用量领先欧洲各地。最新数据显示,于2014年,冰岛、挪威、瑞典、芬兰及丹麦消耗的再生能源,分别占最终能耗总量的77.1%69.2%52.6%38.7% 29.2%;与之相比,欧盟的平均值仅为16%。北欧地区的再生能源主要来自风力、波浪、潮汐、太阳、地热、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及生物燃料。

 

Description: 表:再生能源所佔百分比(2014年)
 

 
 


北欧五国中,冰岛、挪威、瑞典及芬兰已于2014年提前达成2020年再生能源目标。北欧诸国深信其方法亦适用于全球各国,目前正积极向其他能耗大国推广其先进的再生能源技术及应用方案。

尽管丹麦尚未达成其2020年再生能源目标(30%),但已立下雄心壮志,于2025年前将首都哥本哈根(最大城市)打造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城市,并于2050年停止使用化石燃料,转而全部以再生能源发电。目前,丹麦靠风能不仅可满足国内电力需求,亦已开始向德国、挪威及瑞典等邻国输出电力。

Description: 圖:丹麥遠大的環保目標
 

 
 


准备进军亚洲市场

北欧洁净技术公司是绿色能源先驱,鉴于亚洲对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不少都有意物色商业伙伴,抓紧亚洲市场机遇,以获取丰厚利润。与此同时,亚洲各国亦正大力开发各种再生能源,例如生物质能、太阳能及风能,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尽管各国拥有的再生能源资源不同,但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能耗国(2010年起超越美国),能为北欧洁净技术公司带来无限商机。在中国,农业规模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而且随着农村人口不断迁入城市,城镇化已成为快速推动经济发展及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专营生物质能发电、水力发电涡轮机及设备、防洪系统或城镇规划等业务的北欧公司,在中国应大有需求。

外商直接投资及研发合作的机遇

根据fDi信息部(fDi Intelligence)发布的2016/17年未来欧洲城市及地区(European Cities and Regions of the Future)排名,于欧洲中等规模的地区(居民介乎150万至400)中,大哥本哈根地区(简称GCR)外商直接投资策略最佳。GCR是覆盖丹麦东部至瑞典南部斯科纳(Skåne)的都会区,居民接近400万,熟练雇员的数量居北欧首位。

GCR与欧洲大陆、北欧诸国及波罗的海诸国有密切联系,不但可接触有逾1亿消费者的市场,并有众多顶尖公司集聚,经营再生能源、废物及水源管理、循环及升级再造等业务,实力强劲,令这个都会区成为环保投资及创新的佼佼者。

Description: 圖:大哥本哈根地區
 

 
 



GCR致力于在2020年前成为全球主要的投资及知识枢纽,与欧洲最负盛名的都会区并驾齐驱。现时,国际投资者可于GCR享受世界级的研发设施,而区内多个发展前景良好且增势迅猛的科技领域,亦提供别具创意的营商环境。

举例来说,自2010年起,马尔默洁净技术城市(Malmö CleanTech City)连同多家公司、大学以及多个城市一起打造绿色网络,于马尔默推广洁净技术创业。马尔默位于瑞典最南端,是该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斯德哥尔摩及哥德堡),已订立目标于2020年前实现气候中和(climate neutral),并于2030年前100%使用再生能源。在此目标下,马尔默已成功由污染严重的造船中心蜕变为洁净技术中心,区内有众多洁净技术公司云集。

 

Description: 相片:馬爾默被視為北歐地區的潔淨技術重鎮。

马尔默被视为北欧地区的洁净技术重镇。


马尔默临近MAX IV(新一代同步加速器辐射实验室)及欧洲散裂中子源中心(European Spallation Source,简称ESS)(一种尖端科技的超级显微镜,能为可持续发展社会带来新科技及创新),日渐成为尖端生命科学及材料研究的热点。生命科学、洁净技术与智慧城市项目可进行跨界合作,并有众多成功实例,包括于垃圾桶上安装传感器、智慧电网、采用LED的街道照明、纳米粒子涂层电池(太阳能发电)及闭合式循环淋浴系统。

可供中国城镇化借鉴的经验

2030年,预计约70%的中国人口(10亿人)将于城市居住。逾1亿人由农村涌入城市,必然需要有效的城市规划。为此,开发智慧城市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策,而相关科技在中国内地将大有需求。

为确保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而且考虑周详全面,政府必须大力介入。旧有的能源、供水、污水及废物处理等设施一旦需要进行翻新改造,而新的环保法例却有更严格的规定,令其必须订立全新的环保方案,则政府的介入力度将会更大。但是,政府介入亦会对有关项目的私人参与及日后销路造成巨大阻碍。

为此,斯德哥尔摩作为欧洲第一个绿色首都[2],在城市管理方面,一直保持可靠的环保信誉,并为未来制订雄图大计,历来成绩彪炳。例如,哈马比生态城(Hammarby Sjöstad)是斯德哥尔摩首个生态城区,不仅是斯德哥尔摩未来发展的蓝本,亦为全球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榜样之一。

 

Description: 相片:哈馬比生態城為斯德哥爾摩首個生態城市。

哈马比生态城为斯德哥尔摩首个生态城市。(1)

 

Description: 相片:哈馬比生態城為斯德哥爾摩首個生態城市。

哈马比生态城为斯德哥尔摩首个生态城市。(2)



生态城市的构想诞生于1990年,当时斯德哥尔摩以此作为申办2004年夏季奥运会的一项策略。申奥虽然失败,但当地政府决定继续推进计划,将哈马比生态城作为发展环保城市的试点,以满足可持续房屋的庞大需求。

该生态城区由公私营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须设计及建造合共逾11,000个住宅单位,为25,000人提供独立居所,同时须确保整体环境影响(废物、水源及能源消耗)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典型城区减少50%。这个发展项目预计于2018年竣工。

哈马比生态城所使用的环保方案根据哈马比模式(Hammarby model)(一种闭合式生态循环系统)制订,能形成封闭式循环,尽量减少废物、水源及能量消耗,并尽可能进行循环及升级再造。

该区不仅于多个建筑物表面及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板,亦将居民产生的已处理污水及可燃废物用作城市供暖、制冷、发电及生产沼气。同时,生物降解物(例如食物垃圾及下水道污泥)亦可为城市巴士及约1,000个煤气炉提供沼气。

 

Description: 圖:哈馬比模式
 

 
 


哈马比生态城采用自动垃圾处理系统,以释放更多城市空间,并减少繁重的交通负荷。该系统设有众多垃圾槽,每个街区均设有回收房,而每个地区则设有废物收集站,方便居民从源头分类及处理废物。

该区的生活垃圾及有机食物垃圾先由楼宇天井、大堂及垃圾房的特别垃圾入口或弃置槽收集,再由恩瓦克公司(Envac)地下管道系统的真空管道以高达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运往指定的收集站或吸污车。其他可回收物品(主要包括玻璃、纸板及金属等包装材料)则由楼宇内独立回收房的传统收集箱收集。

 

Description: 圖:固定系統通過地下管道將廢物運往遠處的收集站。

固定系统通过地下管道将废物运往远处的收集站。
资料来源:恩瓦克

 

 

Description: 圖:流動系統的地下儲存箱稍後會由吸污車清空。

流动系统的地下储存箱稍后会由吸污车清空。
资料来源:恩瓦克

 

克收集口

Description: 相片:設置於哈馬比生態城內一棟建築物天井的恩瓦克收集口

设置于哈马比生态城内一栋建筑物天井的恩瓦克收集口

 

Description: 相片:哈馬比生態城內每個街區均設有回收房

哈马比生态城内每个街区均设有回收房

 

除生产/使用绿色能源及管理生活垃圾外,该区亦大力推行出行环保,鼓励大部分居民骑单车、走路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例如途径市中心的轻铁以及往来斯德哥尔摩内城的固定巴士及渡轮服务。同时,该区亦引入或鼓励采用其他绿色交通方案,如汽车共乘及电动车,尽量减轻来往哈马比生态城的交通对环境造成的负担。

哈马比生态城大获成功后,斯德哥尔摩市议会(Stockholm City Council)为进一步提高该市发展为一个气候适应社会的雄心壮志,自2010年起已着手打造另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城市项目,即「斯德哥尔摩皇家海港」(Stockholm Royal Seaport)。该智慧城市位于旧有的工业及港口区,临近斯德哥尔摩市中心,预计将于2030年左右全面竣工。届时,皇家海港将不会使用任何化石燃料,环保要求甚至会较哈马比生态城更高。

从哈马比生态城与斯德哥尔摩皇家海港的发展,不难看出,瑞典不仅有决心开发、推广及落实新能源及环保方案,亦有能力制订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系统。该等系统所采用的创新环保技术及方案亦可推广至其他国家,以供使用。

香港如何把握北欧商机

市场对开发及应用再生能源及节能技术有迫切需求,为香港、中国内地及北欧诸国提供进一步推广及加强三边合作的契机。

目前,北欧诸国已向香港及中国内地推广洁净技术。不仅如此,越来越多中国内地公司亦开始与北欧科技公司共同进行洁净技术领域的研发活动,甚至直接参与北欧地区的洁净技术项目,显示中国内地企业极为希望开拓国际市场。

例如,于20162月,武汉的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目前于中国及越南设有约30间生物质能工厂)宣布投资10亿欧元,于芬兰凯米兴建以木材为原料的生物质油工厂。倘该项洁净技术投资项目取得成功,将是中国迄今为止对芬兰的最大宗投资。

香港是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渠道,亦可协助北欧公司引进、筛选及管理来自中国内地的洁净技术投资,并提供相关专业服务,方便投资。同时,香港公司亦可代表或协助北欧洁净技术公司于香港、中国内地及亚洲其他国家寻找合作伙伴,接触相关政府机关及投资者,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及创新科技商品化,或者进行转让及授权。

中国内地及北欧诸国的公司乐于共同进行研发活动并分享专业知识。为此,香港公司应于北欧地区加强推广工作,展示其作为亚洲科技交易市场的优势,让北欧公司深入了解港商可以发挥的功用。

事实上,北欧的洁净技术公司对香港并不陌生。多间北欧公司已于香港开展项目或设有业务代表处。举例而言,瑞典领先的洁净技术公司恩瓦克(自动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的发明者及主要供应商)已于1984年在香港开设全资附属公司,为中国内地的项目提供技术支援。该公司亦于香港开展各类项目,包括中环汇丰总行大厦,并为香港房屋委员会、科技园、添马政府总部、赤鱲角机场的空中厨房、启德政府合署及港安医院进行垃圾收集系统安装工程。

北欧洁净技术公司于香港的业务获得佳绩,加强了香港作为理想测试地点的角色,并证明北欧诸国的创新环保科技适用于人口密集的小型城市。此外,香港亦得以成为亚洲其他城市的典范,印证了经济增长与提高环保意识及制订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并无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北欧多国政府以及瑞典商业银行北欧斯安银行(SEB)(世界银行于2008年发行全球首宗绿色债券的包销商)等金融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大力推动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此举是吸纳私人资本对抗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于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COP21),已将绿色债券定为全球城市、地区及政府绿色融资的重要渠道。倘北欧及香港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应可发挥一定作用,有助达成2020年前每年融资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对抗气候变化的目标。

举例来说,新疆金风科技公司已在香港发行中国首宗企业绿色债券。此外,于201512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亦分别颁布《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及《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颁布官方绿色债券发行规定的国家。目前,绿色债券迅速成为中国洁净技术公司的融资利器。

「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每年至少须投资3,500亿美元(2万亿元人民币)解决环境问题,方可为未来20年打下坚实基础,以实现绿色、繁荣且具弹性的经济。其中,约85%的投资将来自私人资本领域,特别是债务市场。

新出台的绿色债券指引将会改变目前由欧洲及美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绿色债券市场面貌。同时,中国内地对绿色融资的需求日益庞大,亦有助巩固及宣扬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及优势。

 


[1] 北欧地区主要包括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及瑞典,但本文把冰岛及挪威剔除,因为前者市场规模细小,而后者的工业基础较薄弱。

[2] 欧洲第一个绿色首都于2010年颁发,至今共有7个城市获颁这个称号,分别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西班牙的维多利亚、丹麦的哥本哈根、英国的布里斯托、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以及德国的埃森。

资料提供 HKTDC